馮先生介紹,他看到的最早記載項羽烏江自刎的文字資料,居然是元代中期劇作家金仁傑的《蕭何月夜追韓信》雜劇。很可能正是雜劇寓教於樂的功能,“烏江自刎”的傳說才得以廣泛傳播。1986年,他去烏江調查時,訪問了當地農民。農民竟然采用了元雜劇中艄公說的“渡馬不渡人,渡人不渡馬”這兩句話來講霸王。他最後認為,雜劇臺詞流傳至今,可見雜劇的傳媒作用之廣泛強烈。
馮其庸認為,項羽應該是自刎於東城而非烏江。《史記》中寫項羽“身死東城”的肯定性文字至少有兩處。他認為,項羽烏江自刎先是民間傳說,後來形成了雜劇,這樣就廣泛傳播開來了,但它畢竟不是史實。他兩次實地調查,深感東城到烏江還有兩百四十華裏。項羽垓下突圍時出來了八百余人,但到東城激戰,項羽壹行還剩二十六人。這時漢軍數千人圍之數重,項羽已是步行持短兵接戰。再走完比渡淮後到東城的路程還長的這段路程,項羽實在無能力了。
此外,對於有人認為史記雖載項羽“身死東城”,但烏江很可能在東城治下,故而也可稱項羽“烏江自刎”。馮其庸認為,秦漢舊制,東城轄區並不包含烏江。《灌嬰傳》裏記載“下東城、歷陽”,如果當時東城轄地包括烏江在內,則司馬遷只要說“下東城”就夠了,沒必要再說“歷陽”。正因為當時的和縣在“歷陽”境內,不屬東城,所以要說“下東城、歷陽”,表明連下兩城。
查譚其驤先生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秦”“淮漢以南諸郡”圖,明確標著“陰陵”“東城”“歷陽”,秦時,這是並列的三個縣。再看“西漢”“揚州刺史部”,明確標著“陰陵”“東城”“全椒”“歷陽”四個縣。可見到了西漢,“東城”與“歷陽”之間又新增壹個“全椒縣”,“東城”與“歷陽”已經完全不接壤了。而項羽自刎東城時,當然還屬“秦”朝建制。——摘自馮其庸《項羽不死烏江考》
鏈接
關於項羽之死,唐宋時期分別有三位大詩人就此寫過詩句:
杜牧: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王安石:有戰疲勞壯士哀,中原壹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李清照: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記者探尋“三大懸疑”
8月18日下午,計老師和記者壹同踏訪了項羽敗逃定遠路線中的兩個景點:陰陵遺址、虞姬墓。
計老師告訴記者,公元前202年發生的楚漢垓下之戰,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有著脈絡清晰的記載。尤其是項羽垓下之後的敗逃記述,體現了司馬遷謹嚴而縝密的敘事風格,限於篇幅,司馬遷對事件的敘述表現出詳略取舍的大手筆。但在讀史時,應該堅持讀書而不唯書,並註重實地調查以印證史書記載。遇到疑團而能用心解析,史書的簡約記載就可以縱深讀“厚”,這樣就更容易逼近歷史真相。
懸疑之壹 陰陵之戰究竟怎樣?
民間傳說:
項羽和灌嬰的陰陵之戰,保留在了當地的縣誌和民間傳說中。如今的古陰陵遺址(古城村)旁的陰陵山上,古戰場的山石上還殘留有刀槍的痕跡。民間流傳,項羽被灌嬰騎兵圍困陰陵山,項羽人馬為突圍從山上幾次沖鋒,戰爭場面慘烈。《定遠縣誌》記載,陰陵山上曾有過霸王廟和虞姬祠、楚泉、漢泉,現殘存遺址仍在。記者走訪:
陰陵遺址位於定遠縣城西北的靠山鄉。《定遠縣誌》記載:“陰陵城,縣西北六十裏,鏌邪山南,周圍二裏。故址猶存……羽潰圍南山馳,漢騎將灌嬰追羽過淮,羽過陰陵迷失道即此。”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壹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
這是司馬遷對項羽從垓下敗逃到東城路線的描述。時間上應該包括後半夜到次日,地理上涵蓋著垓下到東城數百裏路程。這期間的敗逃、追擊過程本應該十分慘烈,內容也應十分豐富,但司馬遷的記錄僅用了118字。不過,字裏行間卻透露出了壹個重要細節:陰陵之後,項羽隨從由100多人驟減到28人。對此,《史記》上不見原因,成了疑團。計正山卻告訴記者,他的研讀結果是,項羽精兵的驟減,很可能是因保護虞姬而出現了重大損失,換句話說,虞姬很可能是到了陰陵才死去。
項羽隨從數量的變化耐人尋味:深夜逃脫垓下,項羽帶著800多人,“直夜潰圍南出”時,“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成功渡過淮河後,剩下了100多人,“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雖然漢軍次日“平明”才發現項羽逃脫,因項羽在陰陵迷路而耽誤了時間,漢軍終於追上項羽。之前雙方並沒有發生戰鬥,項羽壹行應保持為100多人。而陰陵之戰後,項羽人馬和灌嬰的五千騎追兵只有兩次遭遇戰,損失不大。但跑到東城時,項羽僅剩28人。跟隨項羽南逃的理應都是精壯人馬,人數突然驟減,原因何在?
據計正山分析,人數驟減,應該出現在司馬遷沒有詳細記載的陰陵之戰中。項羽平生很少打敗仗,以少勝多的戰例也發生了多起。從對照之後東城戰鬥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善於打仗、勇於突圍的項羽在陰陵戰鬥中顯然吃了大虧。很明顯有事情拖住了他的後腿,這是什麽事情?項羽愛妃——虞姬的保護就成了最大嫌疑。除了在史書字縫中讀出疑惑,計正山還註意參照了當地傳說和遺跡來加以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