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詩經中關於濟水的詩句

詩經中關於濟水的詩句

1.《詩經》中關於黃河的著名詩句有哪些

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 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衛風·碩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眾穢穢,鱧鮪發發。葭萸 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竭。

"《邶風·新臺》"新臺有泚,河水彌彌。燕婉之求,蘧藤不鮮。

新臺 有灑,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藤不殄。

"《衛風·河廣》"誰謂河廣? 壹葦杭之!誰謂宋遠?跤予望之!誰謂 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王風·葛蠤》"綿綿葛蠤,在河之滸3終遠兄弟,謂他人父。謂他 人父,亦莫我顧。

"其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誰謂河廣? 壹華杭之"等詩句,多為後人引用。

2.詩經名句中形容玉的詩句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充耳秀瑩,會弁如星。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詩經·衛風·淇奧》)

這是《詩經》的名篇“淇奧”的詩句,“匪”在這裏作“斐”解釋,即有文才的人。詩句解釋為:那文采煥發的君子,如切磋、琢磨後的玉器壹般俊美;那文采煥發的君子,耳垂上懸著晶瑩的玉墜,鹿皮帽子上的綴玉如同星光閃爍;那文采煥發的君子,精神如同金錫,品格如同圭璧。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磋,佩玉之儺。(《詩經·衛風·竹竿》)

這是《詩經》“竹竿”中的詩句,儺,舉止優雅,行有節度。詩句解釋為:淇水在右邊奔流,泉源在左邊流淌,美人巧笑時露出潔白如玉的牙齒,身上掛著配玉顯得是那樣的婀娜多姿。

君子至止,黻衣繡裳,佩玉將將,壽考不忘。(《詩經·衛風·終南》

3.詩經中關於“淇水”的詩句有哪些

1、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2、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竹竿》

先秦:佚名

籊籊竹竿,以釣於淇。豈不爾思?遠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儺。

淇水滺滺,檜楫松舟。駕言出遊,以寫我憂。

譯文

釣魚竹竿細又長,曾經垂釣淇水上。難道不把舊地想,路遠無法歸故鄉。

泉源汩汩流左邊,淇水蕩蕩流右邊。姑娘長大要出嫁,父母兄弟離得遠。

淇水蕩蕩流右邊,泉源汩汩流左邊。嫣然壹笑皓齒露,身佩美玉賽天仙。

淇水悠悠日夜流,檜木槳兒柏木舟。駕車出遊四處逛,以解心裏思鄉愁。

《氓》

先秦:佚名

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蔔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譯文

憨厚農家小夥子,懷抱布匹來換絲。其實不是真換絲,找個機會談婚事。送郎送過淇水西,到了頓丘情依依。不是我願誤佳期,妳無媒人失禮儀。望郎休要發脾氣,秋天到了來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墻,遙向復關凝神望。復關遠在雲霧中,不見情郎淚千行。情郎即從復關來,又說又笑喜洋洋。妳去蔔卦求神仙,沒有兇兆心歡暢。趕著妳的車子來,為我搬運好嫁妝。

桑樹葉子未落時,綴滿枝頭綠萋萋。噓噓那些斑鳩兒,別把桑葚吃嘴裏。哎呀年輕姑娘們,別對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戀上妳,要丟便丟太容易。女人若是戀男子,要想解脫難掙離。

桑樹葉子落下了,枯黃憔悴任飄搖。自從嫁到妳家來,三年窮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歸,水濺車帷濕又潮。我做妻子沒差錯,是妳男人太奸刁。反覆無常沒準則,變心缺德耍花招。

婚後多年守婦道,繁重家務不辭勞。起早睡晚不嫌苦,忙裏忙外非壹朝。誰知家業已成後,漸漸對我施兇暴。兄弟不知我處境,個個見我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type=title&page=3&value=%e6%b7%87%e6%b0%b4

4.求《詩經》中有名的詩句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衛風·氓》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衛風·木瓜》彼采蕭兮,壹日不見,如三秋兮.《王風·采葛》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鄭風·風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鄭風·子衿》碩鼠碩鼠,無食我黍!《魏風·碩鼠》所謂伊人,在水壹方.《秦風·蒹葭》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秦風·無衣》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小雅·鹿鳴·鹿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鴻雁·鶴鳴》不敢暴虎,不敢馮河.《小雅·節南山·小(上日下文)》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谷風·北山》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大雅·抑》。

5.詩經中用於宗廟祭祀的詩叫什麽

詩經中用於宗廟祭祀的詩叫《頌》。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頌》***有40篇。對於《頌》的釋義,最早見於《詩·大序》:“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

據阮元《研經室集·釋頌》的解釋,“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贊美“盛德”的舞蹈動作。如《周頌·維清》是祭祀文王的樂歌,《小序》說:“奏象舞也。”

鄭玄《毛詩傳箋》說:“象舞,象用兵時刺伐之舞。”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討刺伐時的情節、動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可以證明祭祀宗廟時不僅有歌,而且有舞,“載歌載舞”可以說是宗廟樂歌的特點。

近代學者也多以為《頌》是宗廟祭祀之樂,其中有壹部分是舞曲。頌的名篇主要有《清廟》、《維天之命》、《噫嘻》等。

擴展資料

《詩經》的歷史背景

《詩經》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滅商(前1066年)以後產生的。《周頌》時代最早,在西周初年產生,是貴族文人作品,以宗廟樂歌、頌神樂歌為主,也有部分描寫農業生產。

《大雅》是周王朝盛隆時期的產物,是中國上古僅存的史詩。《小雅》產生於西周晚年到東遷以後。《魯頌》和《商頌》都產生在周室東遷(前770年)以後。

西周取代殷商,經濟制度的發生巨大變革,促使社會在精神文明方面產生飛躍性的進步,作為文學代表的《詩經》出現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產物,而它反過來又促進了社會的文明進步。

《詩經》對古代文學的影響

1、《詩經》主要是壹部抒情詩集,至此,我國詩歌沿著《詩經》開辟的抒情言誌的道路前進,抒情詩成為我國詩歌的主要形式。

2、《詩經》表現出的關註現實的熱情、強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識、真誠積極的人生態度,被後人概括為“風雅”精神,直接影響了後世詩人的創作。如屈原、漢樂府詩緣事而發、建安詩人的慷慨之音等,都是這種精神的直接繼承。後世詩人往往倡導“風雅”精神,來進行文學革新。如陳子昂的詩歌革新主張、李白、白居易等。

3、比興在藝術表現手法上為後代作家提供了學習的典範,成為了我國古代詩歌獨有的民族文化傳統。比興的運用,形成了我國古代詩歌 蘊藉、韻味無窮的藝術特點。

搜狗百科--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