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與師誰***到,壹船明月壹帆風。 送別 , 祝福友情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遙遠的扶桑已在渺茫之中,您家在扶桑東面還要往東。
此去誰能與妳壹起到家鄉?唯有壹船明月和滿帆清風。
鑒賞“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說敬龍此番歸國,行程遼遠,裏程不易概指。雖然《梁書·扶桑國傳》說過“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余裏”,後來沿用為日本的代稱,若寫詩也是這樣指實,便缺少意趣。詩人采用“扶桑”這個名字,其意則指古代神話傳說東方“日所出處”的神木扶桑,其境已渺茫難尋;這還不夠,下面緊接著說敬龍的家鄉還在扶桑的東頭再東頭。說“扶桑”似有邊際,“東更東”又沒有了邊際;不能定指,則其“遠”的意味更可尋思。首句“已在”是給次句奠基,次句“更在”才是意之所註處。說“扶桑”已暗藏“東”字,又加上“東更東”,再三疊用兩明壹暗的“東”字,把敬龍的家鄉所在地寫得那樣遠不可即,又神秘,又惹人向慕。那邊畢竟是朋友的家鄉,而且他正要揚帆歸去,為此送行贈詩,不便作留難意、惜別情、愁苦語,把這些意思藏在詩句的背後,於是下文轉入祝友人行程壹帆風順的話頭。
“此去與師誰***到?壹船明月壹帆風。”船行大海中,最怕橫風暴雨,大霧迷航。過去遣唐使乘坐的大船,常因風暴在海上漂流,甚至失事;能夠到達的也往往要在數十日或者數月的艱苦航程之後。這些往事傳聞,韋莊是心知的,所以就此起意,祝朋友此行順利。用壹個“到”字,先祝他平安抵達家鄉;“明月”示晴,排除霧雨;“帆風”謂順,勿起狂飈──行程中不生災障。“誰”字先墊出“與師***到”之人,由下句的朗月、順風再為挑明,並使“風”、“月”得“誰”字而人格化了。“***”字,壹方面捏合“風”、“月”與“師”三者,連同“船”在壹起,逗出海行中美妙之景、舒暢之情;另壹方面,又結合“到”字,說“***到”,使順風朗月的好景貫徹全程,陪同直抵家鄉。兩句十四個字,渾然壹體,表達了良好的祝願與誠摯的友情,饒有詩意。
創作背景 晚唐時期,日本因唐朝國內動亂,於唐文宗開成三年(838年)停止派出遣唐使。原先隨遣唐使來華學佛求經的請益僧和學問僧,此後便改乘商船往來。韋莊在虢州村居時結識了到中國訪學的僧人敬龍,後來敬龍學成歸國時,韋莊寫此詩為他送行。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國陜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曾任前蜀宰相,諡文靖。韋莊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君在天壹涯,妾身長別離。 嗟萬事難忘,惟是輕別。 何期小會幽歡,變作離情別緒。 今春香肌瘦幾分?縷頻寬三寸。 離情被橫笛,吹過亂山東。 青青壹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 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 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煙霞。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 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 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別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燈。 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