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壹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裏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八聲甘州
故將軍飲罷夜歸來,長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識,桃李無言。
射虎山橫壹騎,裂石響驚弦。
落魄封侯事,歲晚田園。
誰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馬,移住南山?
看風流慷慨,談笑過殘年。
漢開邊,功名萬裏,甚當年健者也曾閑?
紗窗外,斜風細雨,壹陣輕寒。
2. 辛棄疾在破陣子中率兵北上的詩句是辛棄疾在破陣子中率兵北上的詩句是: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解釋: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鬥樂曲。牛肉壹吃完,就排成整齊的隊伍。將軍神采奕奕,意氣昂揚,“沙場秋點兵”。這個“秋”字下得多好!正當“秋高馬壯”的時候,“點兵”出征,預示了戰無不勝的前景。
“沙場秋點兵”之後,大氣磅礴,直貫後片“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將軍率領鐵騎,快馬加鞭,神速奔赴前線,弓弦雷鳴,萬箭齊發。雖沒作更多的描寫,但從“的盧馬”的飛馳和“霹靂弦”的巨響中,仿佛看到若幹連續出現的畫面:敵人紛紛落馬;殘兵敗將,狼狽潰退;將軍身先士卒,乘勝追殺,壹霎時結束了戰鬥;凱歌交奏,歡天喜地,旌旗招展。這是壹場反擊戰。那將軍是愛國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壹戰獲勝,功成名就,既“了卻君王天下事”,又“贏得生前身後名”,豈不壯哉!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譯文
醉夢裏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把烤牛肉分給部下,樂隊演奏北疆歌曲。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壹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壹樣,震耳離弦。(我)壹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旦雞測課爻酒詫旬超莫的美名。可憐已成了白發人!
3. 辛棄疾的《破陣子》中表示作者想象戰鬥的畫面的詩句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譯文醉 夢裏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響徹號角聲的軍營。軍營將士都能分到犒勞的烤牛肉,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
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壹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壹樣,震耳離弦。
壹心想完成替君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搏得天下生前死後的美名。只可惜已成了白發人!註釋陳同甫:陳亮12世紀,字同甫(又做同父),辛棄疾的好友。
富有才華,堅持抗金,終生未仕。為南宋豪放詞派的重要詞人①破陣子:詞牌名。
題目是《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②挑(tiǎo)燈:把油燈的芯挑壹下,使它明亮。
③夢回:夢醒。吹角:軍隊中吹號角。
連營:連接成片的軍營。④“八百裏”句:指部隊駐紮的範圍。
壹說指牛,有壹頭駿牛,名叫“八百裏駁(bò)”。麾(huī)下:帥旗下面,此處泛指兵營。
麾,古代指軍隊的旗幟。炙(zhì):烤熟的肉。
⑤五十弦:古代有壹種瑟有五十根弦。詞中泛指軍樂合奏的各種樂器。
翻:演奏。塞外聲,反映邊塞征戰的樂曲。
⑥的(di)[四聲或二聲]盧:壹種烈性快馬。相傳三國時劉備被人追趕,騎“的盧馬”壹躍三丈過河,脫離險境。
⑦霹靂(pī lì):響聲巨大的強烈雷電。⑧了(liǎo)卻:完成。
天下事:指收復中原。⑨可憐白發生:感嘆的悲壯語,頭發都白了,還沒能實現平生的壯誌。
背景這 首詞約作於淳熙十五年(1188)。當時辛棄疾被免官閑居江西上饒帶湖。
布衣陳亮「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議論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辛、陳兩人才氣相 若,抱負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復國的誌士,慷慨悲歌的詞人。
1188年,辛、陳鵝湖之會議論抗金大事,壹時傳為詞壇佳話。這首詞寫於鵝湖之會分手之後。
辛 棄疾不只是詞人,還是壹名愛國武將,他積極主張抗金北伐,任職期間堅持練兵備戰,因而不斷受到主和派的排斥、誣陷。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在兩浙西 路提點刑獄公事任上,被人彈劾罷官。
他不得不已在上饒帶湖賦閑家居。陳同甫,名亮,也是主張北伐的愛國誌士。
與辛棄疾是誌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經常書信往 來,詩詞唱和。賞析1辛棄疾20歲時,就在家鄉歷誇(今山 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
起義失敗後,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
後來,他長期不得任 用,閑居近二十年。這首詞,抒寫了他夢寐以求、終生不變的抗敵救國的理想,抒寫了壯誌不酬的悲憤心情。
該詞是作者失意閑居信州時所作,無前人沙場征戰之苦,而有沙場征戰的熱烈。詞中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抒發了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
結句抒發壯誌不酬的悲憤心情。詞 的上片,寫作者閑居家中心情苦悶,只能借酒澆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時,還壹次又壹次地撥亮燈火,久久地端詳著曾伴隨自己征戰殺敵的寶劍,渴望著重上 前線,揮師北伐。
作者帶著這樣的思念和渴望進入夢中。他恍惚覺得天已拂曉,連綿不斷的軍營裏響起了壹片嘹亮雄壯的號角聲。
他把大塊的烤牛肉犒勞將士們,讓 他們分享;軍樂隊奏著高亢激越的邊塞戰歌,以助興壯威。在秋風獵獵的戰場上,他檢閱著各路兵馬,準備出征。
詞的下片,緊接著描寫了壯烈的戰鬥 和勝利的結局:將士們騎駿馬飛奔,快如“的盧”,風馳電掣;拉開強弓萬箭齊發,響如“霹靂”,驚心動魄。敵人崩潰了,徹底失敗了。
他率領將士們終於完成了 收復中原、統壹祖國的偉業,贏得了生前死後不朽的英名。到這裏,我們看到了壹個意氣昂揚、抱負宏大的忠勇將軍的形象,他“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然 而,在詞的最後,作者卻發出壹聲長嘆:“可憐白發生!”從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來。
原來,那壯闊盛大的軍容,橫戈躍馬的戰鬥,以及輝煌勝利,千秋功名,不 過全是夢境。實際上,在茍安賣國的統治集團的壓制下,作者報國無門,歲月虛度。
“可憐白發生”,包含著多少難以訴說的郁悶、焦慮、痛苦和憤怒啊!這首詞基調雄壯高昂,真不愧為「壯詞」。而結句的悲壯低徊,卻與此形成鮮明對比。
更令人感慨與尋思。詞的結構上也不同於壹般詞作,上下片語義連貫,過片不分,直到最後壹句突然壹個頓挫,讀來波瀾起伏,跌宕有致,實為辛棄疾「沈郁頓挫」的典型之作。
從全詞看,壯烈和悲涼、理想和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作者只能在醉裏挑燈看劍,在夢中馳騁殺敵,在醒時發出悲嘆。
這是個人的悲劇,更是民族的悲劇。而作者的壹腔忠憤,無論在醒時還是在醉裏、夢中都不能忘懷,是他高昂而深沈的愛國之情、獻身之誌的生動體現。
賞析2李 白有首叫《越中覽古》的詩。詩中寫道:“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 。
宮女好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這首七言詩中,有三句寫到越王勾踐的強盛,最後壹句才點出越國的衰敗景象,雖然表達的感情顯然不同,但在謀篇布局方面又有相似之處。詞以兩個二、二、二的對句開頭,通過具體、生動的描述,表現。
4. 有關辛棄疾的詩句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
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占。
二十壹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采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貪汙豪強,註意安定民生。
壹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誇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投降的謬論,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準備,鼓勵士氣,以恢復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采納,並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鉛山壹帶。晚年韓□(tuo1)胄當政,壹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壹的愛國熱情,傾訴壯誌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4326362放為主。
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為“蘇辛”。《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消極情緒。有《稼軒長短句》。
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辭海》1989年版)生查子 遊雨巖溪邊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雲,人在行雲裏。高歌誰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壹曲桃花水。生查子漫天春雪來,才抵梅花半。
最愛雪邊人,楚些裁成亂。雪兒偏解飲,只要金杯滿。
誰道雪天寒?翠袖闌幹暖。生查子去年燕子來,簾幕深深處。
香徑得泥歸,都把琴書汙。今年燕子來,誰聽呢喃語?不見卷簾人,壹陣黃昏雨。
浣溪紗父老爭言雨水勻,眉頭不似去年顰。殷勤謝卻甑中塵。
啼鳥有時能勸客,小桃無賴已撩人。梨花也作白頭新。
浣溪沙 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戲作花向今朝粉面勻,柳因何事翠眉顰?東風吹雨細於塵。自笑好山如好色,只今懷樹更懷人。
閑愁閑恨壹番新。露天曉角 旅興吳頭楚尾,壹棹人千裏。
休說舊愁新恨,長亭樹、今如此!宦遊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萬花寒食,得且住、為佳耳。
蔔算子修竹翠羅寒,遲日江山暮。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知無數。
只***梅花語,懶逐遊絲去。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采桑子 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采桑子 書博山道中壁煙迷露麥荒池柳,洗雨烘晴。
洗雨烘晴,壹樣春風幾樣青。提壺脫褲催歸去,萬恨千情。
萬恨千情,各自無聊各自鳴。采桑子此生自斷天休問,獨倚危樓。
獨倚危樓,不信人間別有愁。君來正是眠時節,君且歸休。
君且歸休,說與西風壹任秋。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菩薩蠻 賞心亭為葉丞相賦青山欲***高人語,聯翩萬馬來無數。
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人言頭上發,總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鷗,壹身都是愁。清平樂 獨宿博山王氏庵繞床饑鼠,蝙蝠翻燈舞。
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
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裏江山。清平樂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 檢校山園書所見連雲松竹,萬事從今足。拄杖東家分社肉,白酒床頭初熟。
西風梨棗山園,兒童偷把長竿。莫遣旁人驚去,老夫靜處閑看。
阮郎歸 耒陽道中為張處父推官賦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雲。鷓鴣聲裏數家村,瀟湘逢故人。
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太常引 建康中秋為呂叔潛賦壹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女亙〕娥:被白。
5. 關於“戰鬥”的詩句有哪些1,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2,八月秋高戰馬肥,觀兵郊外振天威。
3,功成鏘八鸞,玉輅行天街。荒涼昭陵闕,古石埋蒼苔。
4,丈夫叱咤鞭風霆,國難不赴非俊英。劍乎!劍乎!吾與汝,同死生。
5,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6,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裏人。
7,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8,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9,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10,劍戰橫空金氣肅,旌旗映日彩雲飛。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出自唐代王翰的《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譯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滿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們彈奏起急促歡快的琵琶聲助興催飲,想到即將跨馬奔赴沙場殺敵報國,戰士們個個豪情滿懷。
今日壹定要壹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戰場上又何妨?此次出征為國效力,本來就打算馬革裹屍,沒有準備活著回來。
詩文賞析:
詩人以飽蘸激情的筆觸,用鏗鏘激越的音調,奇麗耀眼的詞語,定下這開篇的第壹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猶如突然間拉開帷幕,在人們的眼前展現出五光十色、琳瑯滿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這景象使人驚喜,使人興奮,為全詩的抒情創造了氣氛,定下了基調。
第二句開頭的“欲飲”二字,渲染出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誘人魅力,表現出將士們那種豪爽開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飲”未得之時,樂隊奏起了琵琶,酒宴開始了,那急促歡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將士們舉杯痛飲,使已經熱烈的氣氛頓時沸騰起來。這句詩改變了七字句習用的音節,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強了它的感染力。這裏的“催字”,有人說是催出發,和下文似乎難以貫通。有人解釋為:催盡管催,飲還是照飲。這也不切合將士們豪放俊爽的精神狀態。“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聯想到“出發”,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琵琶馬上催”,是著意渲染壹種歡快宴飲的場面。
詩的三、四句是寫筵席上的暢飲和勸酒。過去曾有人認為這兩句“作曠達語,倍覺悲痛”。還有人說:“故作豪飲之詞,然悲感已極”。話雖不同,但都離不開壹個“悲”字。後來更有用低沈、悲涼、感傷、反戰等等詞語來概括這首詩的思想感情的,依據也是三四兩句,特別是末句。“古來征戰幾人回”,顯然是壹種誇張的說法。清代施補華說這兩句詩:“作悲傷語讀便淺,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人領悟。”(《峴傭說詩》)之所以說“作悲傷語讀便淺”,是因為它不是在宣揚戰爭的可怕,也不是表現對戎馬生涯的厭惡,更不是對生命不保的哀嘆。回過頭去看看那歡宴的場面:耳聽著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妳斟我酌,壹陣痛飲之後,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麽,醉就醉吧,就是醉臥沙場,也請諸位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見這三、四兩句正是席間的勸酒之詞,而並不是什麽悲傷之情,它雖有幾分“諧謔”,卻也為盡情酣醉尋得了最具有環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臥沙場”,表現出來的不僅是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而且還有著視死如歸的勇氣,這和豪華的筵席所顯示的熱烈氣氛是壹致的。這是壹個歡樂的盛宴,那場面和意境決不是壹兩個人在那兒淺斟低酌,借酒澆愁。它那明快的語言、跳動跌宕的節奏所反映出來的情緒是奔放的,狂熱的;它展現出的是壹種激動和向往的藝術魅力,這正是盛唐邊塞詩的特色。
也有人認為全詩抒發的是反戰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戰爭以來生還者極少的悲慘事實,卻出以豪邁曠達之筆,表現了壹種視死如歸的悲壯情緒,這就使人透過這種貌似豪放曠達的胸懷,更加看清了軍人們心靈深處的憂傷與幻滅。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www.gushiwen.org/
6. 關於戰爭的詩句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3、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木蘭詩》)
4、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陳毅《梅嶺三章》)
5、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賀《雁門太守行》)
6、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7、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範仲淹《漁家傲》)
8、醉裏挑燈看劍,夢會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9、壹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左傳-曹劌論戰》)
10、君子於役,不知其期。(《詩經-君子於役》)
11、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壹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杜甫《石壕吏》)
12、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杜牧《赤壁》)
7. 有關戰爭詩句古詩詞從 軍 行 (選壹) ★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 塞 (選壹) ★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少 年 行 (選壹)
唐·王 維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唐·岑 參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壹動胡天曉。
和張仆射塞下曲 ★
唐·盧 綸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少 年 行 (選壹)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成陽,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夏 日 絕 句 ★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牡 丹
宋·陳與義
壹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示 兒 ★
宋·陸 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州 橋
宋·範成大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初入淮河 (選壹)
宋·楊萬裏
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幹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
題 臨 安 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 安 軍 ★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出嶺誰同出?歸鄉如此歸!山河千古在,城郭壹時非。饑死真吾誌,夢中行采薇。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話子侄
元·虞 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飄泊棲遲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夢覺聽啼鵑。
題鄭所南蘭
元·倪 瓚
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淒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
望 闕 臺
明·戚繼光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於此望宸鑾。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馬 上 作 ★
明·戚繼光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壹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榆 河 曉 發
明·謝 榛
朝暉開眾山,遙見居庸關。雲出三邊外,風生萬馬間。征塵何日靜,古戍幾人閑。忽憶棄繻者,空慚旅鬢斑。
渡 易 水
明·陳子龍
並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雲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
海 上 (選壹)
清·顧炎武
日入空山海氣侵,秋光千裏自登臨。十年天地幹戈老,四海蒼生痛哭深。水湧神山來白鳥,雲浮仙闕見黃金。此中何處無人世,只恐難酬壯士心。
出師討滿夷自瓜州至金陵
清·鄭成功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壹萬氣吞吳。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秣 陵
清·屈大均
牛首開天闕,龍崗抱帝宮。六朝春草裏,萬井落花中。訪舊烏衣少,聽歌玉樹空。如何亡國恨,盡在大江東。
漫 感
清·龔自珍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壹簫壹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