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早乍啼”,指的是春天的時候,鶯鳥早早地叫醒,啼叫聲清晰而響亮。而“猶冷落”則是指早春天氣還很寒冷,早上空氣中的霜露尚未融化幹凈,環境周圍依舊陰冷濕潤,草木葉芽也沒有完全開放。
“鶯早乍啼猶冷落”是壹句寓意深刻的古詩句,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早春閑行》,原句是“鶯早乍啼猶冷落,花寒欲發尚遲疑。”造句來源於晉代詩人陶淵明所作的《歸園田居》中的“東籬鄉村,獨有鶯鶯,四時鳴唧。春則鳴枝,夏則鳴葉,秋則鳴堂,冬則鳴窠。”
這句寓意深刻的古詩句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變化的感慨和思考。在春天,這時草木的生長處於壹個轉折點,隨時可能會爆發出生機勃勃的景象,大地重新洋溢著新的精力。但早春的氣溫寒冷,空氣還帶著濕氣,所有的生命都在等待著春天的到來。
“鶯早乍啼猶冷落”的啟示意義
在人生之中,“鶯早乍啼猶冷落”具有很深刻的啟示意義。我們常常在某個階段,像草木壹樣等待著春天的到來,即人生中的轉變和機遇。突然的契機和機遇也許在臨近之前會遇到挫折,就像鶯鳥早早的叫醒,卻依然面臨著冬天的嚴寒和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