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有什麽風景名地?
韓國旅遊風景名勝! 濟州島 以幻想之島聞名的濟州島,是韓國最大的島嶼,面積1825平方公裏,距朝鮮半島南端約100公裏,島中部有韓國最高峰漢拿出,海拔1950米。因受流經近海的暖流影響,濟州島氣候暖流和,具有亞熱帶氣候的特征,這裏是韓國重要的觀光度假勝地。 濟州島古代時建有名為耽羅國的獨立國家,因此島上有著其獨特的風俗習慣、方言和文化特征,也有著與韓國其他地方不同的景觀。因為沒有小偷和乞丐,島上的民宅看不到壹扇大門,人們過著恬靜安逸的生活。 濟州市島上的最大城市,位於島的北部,是道政府所在地;第二大城市西歸浦市位於島的南部,兩市之間有多條交通線。定期觀光公車旅遊可分為西回線與東回線,各路線的旅程都是2天。島上觀光遊覽時,多為步行,遊客最好穿便裝、便鞋。 從漢城市金浦機場乘飛機到濟州島約1小時,從釜山飛濟州島約需45分鐘;如果乘船,從木浦出發約需5個半小時,從釜山出發要12個半小時。 濟州島主要旅遊點有: 1.龍頭巖 從濟州市中央路步行約15分鐘可到。它是由漢拿出火山口噴出的熔巖在海上凝結成龍頭模樣的巖石,相傳是龍因觸怒天神而化為巖石。 (壹) 漢城 首都漢城位於朝鮮半島中部,離西海岸不遠,漢江流過市中心。漢城現有人口約1200萬,約占全國人口的1/4,是韓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聳立於幽雅寧靜的古老宮殿之後。它既是壹座現代化的大都市,又是壹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在市區及周邊地區,有著許多歷史遺跡、人文景點、現代化的建築、主題公園以及其他觀光勝地。 主要旅遊景點有: 1.景福宮 位於鐘路區世宗路1。1395年由創建朝鮮王朝的李成桂所建築的第壹處正宮,占地12.6萬坪(壹坪約合3.3平方米),200棟以上的殿閣,烘托出極盡富貴榮華的氣派。1952年毀於壬倭亂,得以幸存至今的建築是舉行君王即位大典和文武百官朝禮儀式的勤政殿以及用作迎賓館的兩層建築慶會樓等 「漢城」的稱呼則沿用了韓國古代歷史王朝的用法。1394年,李成桂將都城從開京遷移到了漢陽,正式命名為漢城(Hansung)。這壹名稱在漢語中至今已經使用了六百多年。二戰結束以後,韓國將漢城稱為韓國語「首都」(Sieur),英文音譯為Seoul,但是韓國的書面漢字仍然寫作漢城。因此,可以說,韓國這次改換首都的漢語名稱絕非像表面上解釋的那樣簡單,而是包含深刻的原因和其他方面復雜的考慮。 隨著19世紀末民族主義的崛起,韓國國內就出現了不能正確認識本民族文化和客觀評價中國文化對韓國民族文化影響,而擺脫漢語文化影響的思潮。韓國在二戰以後,民族主義思潮進壹步發展,曾以法律規定,以韓國的表音字為專用文字。從1970年起,韓國小學、中學教科書中的漢字被取消,完全使用表音文字。 隨著韓國經濟的崛起,這種極端的民族主義情緒進壹步發展,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召開之前,韓國政府曾經下令取消所有牌匾上的漢字標記,以強調韓國的民族文化。 只是到了1999年2月,金大中總統才下令部分解除對漢字使用的限制。但對於這種解禁措施,韓國國內也存在著激烈的反對勢力,他們擔心這種措施將導致漢字的泛濫與韓國文字的消亡。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韓國改稱「漢城」的中文名字是本國民族主義在新形勢下的延續和發展的表現。 另外,「漢城」是中國人幾百年前至今壹直習慣稱謂的名字。雖然它由韓國古代的先人所起,但現代的韓國人總覺得不是本國的名稱,容易讓人聯想到中國的漢朝。對於漢朝,壹些韓國人又缺乏正確的歷史觀,認為漢武帝在朝鮮設立的四個郡是對朝鮮半島的侵略。因此,壹些韓國人對這壹名稱有不良的心理情結,有意更改譯名。 所以,從這種意義上來說,韓國官方為這次改名的解釋,僅僅是表面的,這是以國際慣例和便於國際交往來掩蓋更加深層的心理情結,努力擺脫漢字文化對韓國深厚影響的壹種嘗試。 對此,我們應該持壹種比較平和與理解的態度。朝鮮民族在歷史上深受日本侵略者的奴役之苦,大力弘揚朝鮮本民族的文化,加強自身民族文化的優勢地位,努力擺脫外來文化影響等措施,有可以理解的壹面,不應該隨意扣上狹隘的帽子。 但是,另壹方面,韓國自身在保持和發揚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對外來文化,特別是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也應該采取揚棄的態度,不應該不分好壞壹概拒絕。其實,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對朝鮮民族文化的產生、發展都起到了巨大的貢獻作用。 在具體對待這次改名的問題上,韓國有權利更改本國首都的漢語譯名,但是中國以及其他漢語權的國家也有權接受或不接受這個新譯名。接受與不接受,這也是中國與其他漢語國家應有的權利,韓國應當予以尊重。因為對中國等這些國家來說,不僅僅是壹個譯法上的問題,而涉及了歷史習慣、經濟費用等多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