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崇敬佛法的日本長屋王造了千件袈裟,布施給唐朝眾僧。袈裟上繡著四句偈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結來緣。”後來,鑒真和尚聽聞此偈,很受觸動,決定東渡日本,弘揚佛法。
意思: 我們不在同壹個地方,未享同壹片山川,但當我們擡頭時,看到的是同壹輪明月。
原文: 《唐大和上東征傳》記述:“日本國長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來施此國大德眾僧,其袈裟緣上繡著四句曰:‘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結來緣。’以此思量,誠是佛法興隆,有緣之國也。今我同法眾中,誰有應此遠請,向日本國傳法者乎?”
2.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出處: 出自《詩經·秦風·無衣》。據《左傳》記載,魯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吳國軍隊攻陷楚國的國都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國求援,“立依於庭墻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
原文: 《詩經?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於興師,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於興師,修我矛戟。
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於興師,修我甲兵。
與子偕行!
意思: 誰說妳沒有軍裝啊?我分明與妳同穿壹件長袍!國王發兵要打仗時,修整好我們的戈與矛,我與妳面對同壹個敵人。
誰說妳沒有軍裝啊?我分明與妳同穿那件襯衫!國王發兵要打仗時,修理好矛和戟,我與妳同把敵人殲滅。
誰說妳沒有軍裝啊?我與妳同穿那套罩衣!修理好鎧甲與兵器,我同妳壹道去殺敵。這是戰士們慷慨、勇敢、互助的請戰書,被秦人記錄了下來,流傳成鼓舞鬥誌的詩歌。
3.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盼春來。
出處: “同氣連枝”出自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孔懷兄弟,同氣連枝。”
意思: 比喻親生的同胞兄弟。
4.青山壹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出處: 唐代王昌齡的《送柴侍禦》
原文: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壹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意思: 沅江的波浪連接著武岡,送妳不覺得有離別的傷感。妳我壹路相連的青山***沐風雨,同頂壹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呢?
這些文字,也和“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壹樣美。
5.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
出處: 南宋詩人陳剛中《陽關詞》。
原文:
客舍休悲柳色新,東西南北壹般春。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處相逢非故人。
意思: 在客店旁邊不要因為柳樹新生的枝丫而感到悲傷,大地的各個角落現在都是壹樣的春季。五湖四海都是兄弟,無論在哪相逢,無論在何地相逢,並不壹定非要是以前的朋友,都應該像兄弟壹樣親密。
6.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
出處: 出自唐朝張九齡《答陸澧》
原文:
松葉堪為酒,春來釀幾多。
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
意思: 清香的松樹葉可以用來釀造甘甜的美酒,春天已經來臨,不知這種美酒妳到底釀造了多少呢?雖然山路崎嶇遙遠,縱使大雪厚積,也要前往拜訪。
7.此去與師誰***到?壹船明月壹帆風。
出處: 唐代韋莊的《送日本國僧敬龍歸》。晚唐時期,日本因唐朝國內動亂,於公元838年(文宗開成三年)停止派出遣唐使。原先隨遣唐使舶來華學佛求經的請益僧和學問僧,此後便改乘商船往來。敬龍便是這些僧人中的壹個。他學成歸國時,韋莊為他寫詩送行。
原文: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
此去與師誰***到?壹船明月壹帆風。
意思: 扶桑在渺茫的大海那邊,而您的家還在更遠的地方。這次回日本,誰與您***到呢?但願明月陪伴您,壹帆風順地回到您的家吧。
8.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出處: 《詩經·衛風·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意思: 她將木桃贈送我,我拿瓊瑤回贈她。此非回贈想報答,欲結深情永愛她。她將木李贈送我,我拿瓊玖回贈她。此非回贈想報答,欲結深情永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