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土的古代竹簡來看,長的竹簡常用於書寫儒家經典;短的竹簡常用其記載諸子事跡及史傳。因此“汗青”代稱竹簡再演變,人們便地壹步又將其代稱竹簡所記載的“史冊”了。
2。壹.據漢朝《韓詩外傳》記載,春秋時,魏國有個叫子質的大臣,他得勢時曾保薦過很多的人。後丟官只身跑到北京,見到壹個叫簡子的人,向他發牢騷,埋怨自己過去培養的人在危難時不肯幫助他。簡子聽後笑著對子質說:春天種了桃樹和李樹,到夏天可在樹下納涼休息,秋天還可吃到可口的果實。可是,如果妳春天種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葉子,而秋天它長出來的刺倒要紮傷人。妳過去培養、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薦的人,所以君子培養人才,就象種樹壹樣,應先選好對象,然後再培植啊!
簡子用比喻批評子質培養人才不當。故後人就把培養人才叫做“樹人”;把提拔培養的優秀人才叫做“桃李”。因老師培養出來的學生很多,就被譽為:“桃李滿天下”了。
二.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壹舊相識家裏躲避。這位朋友的家境並不富裕,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壹些學生教讀,借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壹視同仁。
這個學館裏有壹棵桃樹,壹棵李子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著已結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妳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棲 棵樹壹樣開花結果。只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家做出壹番大事業。
為了把學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質認真教學。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學生們都發奮讀書,學到了不少真本領。後來,這些學生先後成才,成了國家的棟梁。他們為了感念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子樹。
子質到各國遊歷時,碰到了在各國當官的學生,並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啊!壹個個都很有作為!”從此,當先生(老師)的就以“桃李”代黎學生,並把學生多稱作“桃李滿天下”了。
3.“古稀”是中國人自古指七十高齡的說法。它源於唐代大詩人杜甫《曲江二首》詩,杜甫吟詠道:“人生七十古來稀。”壹千二百多年前的杜甫慨嘆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歲,自古以來十分稀少。
4.孩提: 2~3歲的兒童。幼兒時期。指幼兒始知發笑尚在繈褓中。顏師古註:“嬰兒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兒笑也。孩提即二三歲之間,在繈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
5.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生死之交的典故;化用《桃花源記》;
6.銅臭來源於東漢時期崔烈的典故。
根據《後漢書·崔烈傳》記載:東漢時,壹名叫崔烈的人,用500串銅錢買了個相當於丞相的司徒官職。由於司徒與太尉、禦史大夫合稱“三公”,是掌握軍政大權、輔助皇帝的最高長官,所以,人們雖對崔烈的醜行議論紛紛,但當著他的面誰也不敢談及此事。
壹天崔烈問兒子崔鈞:“吾居三公,於議者何如?”意思是說,人們對我當上三公有何議論。崔鈞據實相告:“論者嫌其銅臭。”這就是“銅臭”壹詞的來歷。
7.泰山:來源於唐朝皇帝唐玄宗封禪的典故。
唐明皇李隆基封禪泰山時,宰相張說(音“悅”)任封禪大使。按照慣例,在封禪之後,三公以下的所有官員皆可升遷壹級。張說的女婿鄭鎰本來只是九品小官,卻在封禪之後驟然升至五品。李隆基大宴群臣的時候,看見鄭鎰穿著緋紅的五品官服走來走去,很是奇怪,就問鄭鎰為什麼升得這麼快。鄭鎰壹下子懵了,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才好。旁邊的壹個宮廷戲子黃幡綽把話接過來,說:“這都是泰山的力量啊!”
與其說是泰山,倒不如說是嶽父把鄭鎰成全了。從此,泰山也就成了妻父的代稱。又因為泰山是“五嶽之長”,因而轉將妻父稱作“嶽父”,“嶽翁”,連帶著稱妻母為“嶽母”或“泰水”。
8.“替罪羊”壹詞是舶來品。英語裏專門有“SCAPE-GOAT”(替罪羊) 用羊替罪來自古猶太教
9、改正壹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旁人改換壹個字後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壹字師”或“壹字之師”。壹字師來源於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切磋》載李相讀《春秋》,叔孫婼之“婼”應讀“敕略切”,李誤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慚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禮,號曰‘壹字師’”。
10.“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傳》。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茍瑤率兵攻打鄭國,齊國為防止晉國強大,就派陳成子帶兵援鄭。有個名叫茍寅的部將報告陳成子說:“有壹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說,晉軍打算出動壹千輛戰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軍全部消滅。”陳成子聽了,罵他說:“出發前國君命令我說:‘不要追趕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晉軍即使出動超過壹千輛的戰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妳方才竟然講出壯敵人威風滅自己誌氣的話 回國以後,我要把妳的話報告國君。”茍寅自知失言,於是感慨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後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此話意思是說:聰明人謀劃壹件事情,對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這三方面都要考慮到,然後才向上報告。現在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報告,難怪拍馬屁拍到蹄子上。
11.原指東路上的主人,春秋時晉秦合兵圍鄭,鄭文公使燭之武說秦穆公,曰:“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其乏困,君亦無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