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出自唐代詩人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詩曰:“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這首詩描繪的是壹幅風雪夜歸圖,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詩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首句“日暮蒼山遠”,“日暮”點明時間,正是傍晚。“蒼山遠”,是詩人風雪途中所見。青山遙遠迷蒙,暗示跋涉的艱辛,急於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貧”點明投宿的地點。“白屋”,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寒”“白”“貧”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後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後的情景。“柴門聞犬吠”,詩人進入茅屋已安頓就寢,忽從臥榻上聽到吠聲不止。“風雪夜歸人”,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吧。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壹個犬吠人歸的場面。
(二)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出自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壹》,詩曰:“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壹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該詩描繪的是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詩人歸隱後愉悅的心情。詩起首四句,先說個性與既往人生道路的沖突;下四句則是對做官和田園生活的比較。而最後八句,作者從沖突中擺脫出來,心中歡喜,情緒開張,以欣欣之筆,詠唱居所壹帶的風光。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詩人筆下,構成了壹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在這畫面上,田園風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無矯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現在讀者面前,使人悠然神往。
(三)狗吠何喧喧,有吏來在門。“狗吠何喧喧,有吏來在門”出自漢朝詩人無名氏的作品《刺巴郡守詩》,詩曰:“狗吠何喧喧,有吏來在門。披衣出門應,府記欲得錢。語窮乞請期,吏怒反見尤。旋步顧家中,家中無可為。思往從鄰貸,鄰人言已匱。錢錢何難得,令我獨憔悴”。該詩描寫的是壹個封建社會官府逼征苛捐雜稅的場景。全詩從“狗吠”落筆,引出“吏來”,猛然扯開了壹場逼租逼稅慘劇的序幕。 “狗吠何喧喧,有吏來在門”,“何暄喧”既點明狗吠聲大而雜,又暗示了悍吏唯恐“獵物”躲逃而“奇襲”的兇暴。然後,“披衣”寫出了主人不敢怠慢地急匆匆去應酬的情狀;“語窮”寫出了主人為緩期交錢而磨破了嘴皮;“乞”勾畫出主人哀求的可憐。糧窮盡,錢窮盡,語窮盡,都不能喚起悍吏的壹絲憐憫,反而使悍吏且“怒”又“尤”。壹方是“語窮乞請”,壹方是 “怒反見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反映出酷吏壓榨勞動人民的殘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