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沒有形容突然失去了重要物品~然後心情低落的古詩

有沒有形容突然失去了重要物品~然後心情低落的古詩

浪淘沙令 李煜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裏不知身是客,壹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白話譯文

門簾外傳來雨聲潺潺,濃郁的春意又要雕殘。羅織的錦被受不住五更時的冷寒。只有迷夢中忘掉自身是羈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時的歡娛。獨自壹人在太陽下山時在高樓上倚靠欄桿遙望遠方,因為想到舊時擁有的無限江山,心中便會泛起無限傷感。離別它是容易的,再要見到它就很艱難。像流失的江水雕落的紅花跟春天壹起回去也,今昔對比,壹是天上壹是人間。

創作背景

此詞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寫。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二十九《西清詩話》:“南唐李後主歸朝後,每懷江國,且念嬪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嘗作長短句雲‘簾外雨潺潺……’含思淒惋,未幾下世。”

這首詞作於李煜被囚汴京期間,抒發了由天子降為臣虜後難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對南唐故國故都的深切眷念。全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壹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

虞美人

作者:李煜 年代:五代十國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

賞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在寫下這首《虞美人》後,宋太宗恨其“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之詞而毒死了他。寫的是處於“故國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難禁的痛苦。全詞不加藻飾,不用典故,純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過意境的創造以感染讀者,集中地體現了李煜詞的藝術特色。以“壹江春水向東流”比愁思不盡,貼切感人。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後主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藥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壹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麽美好。可我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麽時候才能完結呢?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麽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據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詩句,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後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茍且偷生的小樓又壹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將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聽著春風,望著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壹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透露出他內心多少淒楚和無奈!

夜深人靜,倚樓遠望,只見月光如水。眼前的壹切更激起他對南唐故國的深深懷念。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詞人在這裏發出的豈止是深沈的嘆息,簡直是痛徹肺腑的呼號。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盡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這裏暗含著李後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極為沈重,傳達出物是人非的無限悵惘。“朱顏”壹詞在這裏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壹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朝代:五代十國

作者:李煜

原文: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壹般

壹作:壹番)

以寂寞描述所處的情境,用寂寞統領整個情緒,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是寂寞鎖住了秋,亦或是清秋鎖住了寂寞,只因作者的情緒眼中所見皆是寂寞。而在句法上簡單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將寂寞與清秋緊密的扣在壹起,更增添了秋的蕭瑟與作者的孤獨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