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
獨去西廂無話,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如果妳壹直剪,妳還是會迷茫,那就是留下妳的悲傷。
心裏別有壹番滋味。
李後主的第壹首詩以“伐不斷,理還亂”而聞名,這六個字常被後人引用。其實整個字都值得反復琢磨。
ci第壹部電影學的很好,簡單的文字背後隱藏著個人命運的悲慘境遇。也許有人會懷疑我的判斷。
去西樓,月如鉤;梧桐,深院...這使人想起另壹首眾所周知的詩。“我的床腳閃著如此明亮的光,難道已經結霜了嗎?。擡起頭來看,我發現這是月光,再次下沈,我突然想到了家。”月亮像個鉤子,擡頭就能看到。吳彤深院,這是妳俯視西翼時所能看到的。但是李白直接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然後主只能寫鎖清秋。從俯瞰的角度看,壹個又壹個院子被層層鎖住。雖然我們不懷念故國,但我們能強烈地感受到和李白壹樣的鄉愁。月亮是中國詩歌中由來已久的意象,是思念的象征。“海上起,月上來,此時天邊* * *壹片”,“春潮在連海平,明月生海上”,“城外月如霜”,“明月當空,向天要酒”...作為壹個喪權辱國的囚犯,他當然不可能把自己內心的所有活動都直接表達出來。他後來的去世也證明了這壹點。有壹次,他表現出壹點強烈的思鄉之情,宋太宗邀請他喝毒酒。所以喪國之君只能暗寫,“孤梧桐深院鎖清秋。”沈默、孤獨、被鎖,還用鮮明的情感語言渲染這種國不可復、家不可歸的悲劇結局。
大家都很欣賞“剪不斷理還亂”。有什麽好的?這是壹個比喻,大家都知道。鄉愁是壹種單壹的情感,李白的20個字用最口語化的話語傳達了這種人類普遍的情感。這種困惑表明,有多種情感體驗交織在壹起。也許這種思鄉之情還包含著對過去疏忽國事的悔恨,對朝臣的仇恨,對國家敵人的怨恨...反正表現了豐富情感層次的可能性,這不是李白的20個字所能涵蓋的。可以說,唐宋時期詩歌的發展,壹直在深入挖掘和表現人們心理和情感的豐富層次,這是我國古代詩歌作品心理描寫和刻畫的壹大進步。正是因為這六個字表現了人的情感的豐富性,才獲得了巨大的生命力,為後世無數人所喜愛。
這六個字之後,詩人終於表白了自己的悲傷,這種悲傷不同於壹般的悲傷。區別在哪裏?他沒有解釋,只是跟妳說了壹句“別有壹番滋味”,又變成了默默無聞。而這種樸實無華的表達,讓作品的意義更加豐富而悠長。
第壹句“壹言不發去西樓”把人物引入畫面。“默”字生動地描繪了詩人悲傷的表情,“獨”字勾勒出作者獨自登樓的身影。孤獨的詩人沈默著,獨自爬上西樓。表情和動作的描寫,透露出詩人內心有多少無法言說的孤獨和悲傷!
“月如鉤,孤梧桐鎖深院秋”,只有12字,生動地描繪了詩人登樓時的情景。仰望天空,月亮如鉤。《如魚得水》不僅寫出了月亮的形狀,預示著季節,還有壹層深意:殘破的月亮,就像壹個鉤子,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見證了人間的許多悲歡離合。今晚怎能不引起人們的悲恨?俯瞰庭院,茂密的梧桐葉已經被無情的秋風卷走,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和幾片殘葉在秋風中聳聳肩。怎樣才能不“孤獨”?然而,“孤獨”的是梧桐?哪怕是悲秋,也會被“鎖”在這高墻深院裏。然而,這個院子裏“鎖”的是什麽比秋天還多?絕望的人,孤獨的心,思鄉之情,亡國之恨,都被這高墻深院禁錮。這種情況怎麽會是壹個悲傷的詞?
希望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