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所擁有的魅力,讓大家都為之神魂顛倒。
為什麽大家都會喜歡蘇東坡?因為,在他的身上,呈現的是文人的理想;他的生活方式,更滿足了中國人關於幸福、快樂、樂觀、幽默、瀟灑等,所有的想象。
林語堂高度的評價他說,蘇東坡是壹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壹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
《蘇東坡:最是人間真情味》通過傳記的形式,分別對蘇軾的出身背景、成長學習、功名考取、為官之道、人生蹉跎、愛情婚姻、朋友知己、修禪問道及藝術人生等進行了層層剝繭和深入探究,深度剖解蘇東坡這位偉大的散文家、詩人、詞人、書法家、畫家、發明家、政治家在文學水平、藝術造詣、人格魅力和精神信仰等方面的成就和貢獻,展現其正直、赤誠、豪情、逸趣、曠達的生命姿態和人生信條——我似樂天君記取,千古風流人物,東坡也。
01. 壹蓑煙雨任平生
曾有人說,如果要評選中國歷史上最全能的才子,只能是蘇東坡,散文、詩、詞,書法、繪畫,幾乎樣樣都是當時的天下第壹;如果要評選中國歷史上最可愛的文人,唯有那個苦中能夠作樂、風趣幽默的蘇東坡。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散文家、書畫家、詞人、詩人,是豪放詞派的代表。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也是唐宋八大家之壹。《飲湖上初晴後雨》是描寫西湖的古詩中無人能超越的。
蘇軾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裏提到的“二十七,始發憤”的“蘇老泉”。蘇軾晚年曾回憶幼年隨父讀書的狀況,感覺自己深受其父影響。這使蘇軾幼年接受到好的家教,年未及冠即“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也成就了日後的文學成就。
嘉祐元年,虛歲二十壹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壹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他入朝為官之時,正是北宋開始出現政治危機的時候,繁榮的背後隱藏著危機,此時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恩師歐陽修在內,因在新法的施行上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蘇軾因在返京的途中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參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反對。這樣做的壹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壹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
蘇軾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滿後,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縣令。政績顯赫,深得民心。當時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以諷刺新法為名大做文章。元豐二年,蘇軾因為作詩諷刺新法,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幸虧北宋時期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壹劫。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此時蘇軾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托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於公余便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壹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他在這時起的。
哲宗即位,高太後聽政,蘇軾復官入朝。當蘇軾看到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
蘇軾至此是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他以龍圖閣學士的身份,再次到闊別了十六年的杭州當太守。蘇軾在杭州修了壹項重大的水利建設,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邊築了壹道堤壩,也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愜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
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外放。元祐八年再次被貶至惠陽。1097年,蘇軾又被再貶至更遠的儋州。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壹等的處罰。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而後建中靖國元年卒於常州,享年六十四歲,禦賜謚號文忠(公)。
蘇東坡壹生經歷坎坷,幾起幾落,幾經風雨,總在入世和出世之間反復遊走,在出入之間,他總能瀟灑轉身,達觀知足,在紛繁雜亂中認識自己,做好自己,堅持自己,順境不忘形,逆境不忘我,方寸之間,初心不改。
02.錦繡華章,禪意人生
蘇軾壹生博學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為唐宋八大家之壹,其文學作品標誌著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如《石鐘山記》、《放鶴亭記》等與《赤壁賦》、《後赤壁賦》同為傳誦名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
蘇軾是著名詩人,既有現實主義力作,如《五禽言》、《李氏園》、《荔枝嘆》;又有浪漫主義佳篇,如《遊徑山》、《百步洪》,充溢著有磅礴的氣概,又如《崇惠春江晚景》、《飲湖上初晴後雨》寫得清新明凈,華美自然,尤其是後者更成了詠唱杭州西湖的千古絕唱,他同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並稱為“蘇黃”。
蘇軾更是傑出的詞人,開辟了豪放詞風,記遊、懷古、贈答、送別、說理無不入詞,對嚴格的音律束縛也有所突破,促進了詞的發展。名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等,他同傑出詞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蘇軾也是著名的書法家,擅長行、楷書,他同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自雲: “我書造意本無法”;又雲:“自出新意,不踐古人” 晚年又挾有海外風濤之勢,加之學問、胸襟、識見處處過人,而壹生又屢經坎坷,其書法風格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觀其書法即可想象其為人。
蘇軾還是著名的畫家,擅畫墨竹,亦善作古木怪石,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托,反對形似,反對程式束縛,提倡“詩畫本壹律,天工與清新”,並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為其後“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
蘇東坡其實在廚藝方面的成就,不比他在詩畫方面的成就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蘇東坡對豬肉愛的深沈,還為其專門寫了壹首有名的打油詩《豬肉頌》。留傳到現在“東坡肉”就是壹個很好的證明,當時發明很多菜式,至今都是家喻戶曉。作為吃貨,蘇軾與弟弟的書信自然。常討論美食。在惠州,他寫信跟弟弟炫耀吃羊蠍子:煮熟了泡在小酒裏,撒點鹽烤著吃,能吃上壹天,真是開心極了,就好像吃蟹螯壹樣。
此外,在農田水利、教育、音樂、醫藥、數學、金石、美學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本人擁有兼濟天下之誌,每到壹個新的任所,殫精竭慮,以民為本,造福壹方百姓,留下了壹段段千古佳話。
蘇東坡有著無限的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生命的熱愛,這樣的人,無論到哪裏都會明朗、清歡。
03. 羞歸應為負花期,十年生死兩茫茫
提到“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就想到了蘇東坡的第壹任妻子王弗。人情深意篤,恩愛有加。王弗聰明沈靜,知書達禮,性格“敏而靜”,堪稱蘇軾在仕途上的得力助手。二蘇軾也把朝廷上的事拿來問王弗,因為他相信她,她聰慧,博聞強識,讀了很多書,於是就有了“幕後聽言”的千古美談。
當王弗逝去後,蘇軾寫下情深意濃的《亡妻王氏墓誌銘》。並在埋葬王弗的山頭親手種植了三萬株松樹用以寄托哀思。直到十年後,午夜夢回,蘇軾仍不能忘懷那段與王弗***度過的美好時光,寫下了讓後人讀來黯然淚下的千古絕唱《江城子》。
“淚盡目乾。旅殯國門,我少實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王閏之,是蘇軾的第二任妻子。賢淑溫厚,尤其待蘇軾前妻之子猶如己出,她是典型的良母。王閏之陪伴蘇軾經歷官海的大起大落。經濟最困難時,和蘇軾壹起采摘野菜,赤腳耕田。兩人是經歷過了相濡以沫的壹段艱苦溫情的歲月。
王閏之死後百日,他請畫家李公麟畫了十張足以傳世的羅漢像獻給妻子的亡魂,並在十壹年後,王閏之的靈柩與蘇軾埋在了壹起,真正實現了生則同室,死則同穴的誓言。
“美如春園,目似晨曦”的王朝雲,是蘇軾的紅顏知己兼侍妾。王朝雲是歌舞優伶,對藝術方面很是精通,頗得蘇軾的喜歡。“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王朝雲壹生都跟隨在蘇軾左右,兩人壹起生活了二十二年,最終因患瘟疫病死在嶺南,享年34歲。自此後蘇軾再也沒有續弦。
人因情而柔軟,情因愛而動人,人世間最美麗的情愛,莫過於我喜歡妳,妳也恰好喜歡我,兩情相悅,兩情相守。既能紅袖添香,亦能攜手扶持,世間最美好的感情也不過如此,他們***同在鑒證著世間美好的男女之愛。
蘇軾在中國歷史上是個影響深遠的傑出代表,蘇軾的巨大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幾乎絕無僅有,真可謂“千古第壹文人”,他發出的奪目光輝使整個北宋文壇為之燦然。宋神宗皇帝精辟地說:“白有軾之才,無軾之學。”宋孝宗皇帝稱蘇軾:“雄視百代,自作壹家,渾涵光芒。”王安石曾對他評價為:"不知更百年,方有此人物"。《蘇東坡:最是人間真情味》集中體現了蘇軾獨有的生存方式和生命智能,字裏行間中展示著他特有的人格魅力,他獨有的精神與思想,早已融入了中國的文化與歷史,並還在影響著我們生生不息的文化創造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