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
樂府詩集?〔兩漢〕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喜蠶桑,采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帩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譯文:
太陽從東南方向升起,照到我們秦家的小樓。秦家有位美麗的女兒,她的名字叫羅敷。
羅敷善於采桑養蠶,有壹天在城南邊側采桑。用青絲做籃子上的絡繩,用桂樹枝做鉤籠。
頭上梳著墮馬髻,耳朵上戴著寶珠做的耳環;淺黃色有花紋的絲綢做成下裙,紫色的綾子做成上身短襖。
行人見到羅敷,就放下擔子捋著胡須註視她。年輕人看見羅敷,禁不住脫帽重整頭巾。
耕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犁地,鋤田的人忘記了自己在鋤田;以致於農活都沒有幹完,回來後相互埋怨,只是因為貪看了羅敷的美貌。
《陌上桑》賞析
《陌上桑》是壹篇立意嚴肅、筆調詼諧的樂府敘事詩。它講述了這樣壹個故事:壹位名叫羅敷的年輕美麗的女子,壹天在采桑路上恰巧被壹個太守遇上,太守被羅敷美色所打動,問她願不願意跟隨自己回家。
太守原以為憑借自己的權勢,這位女子壹定會答應。想不到羅敷非但不領情,還把他奚落了壹番,使這位堂堂太守碰了壹鼻子灰,無奈之極。
詩人成功地塑造了壹個貌美品端、機智活潑、親切可愛的女性形象。壹般來說,人們認識壹個人,總是先識其外貌,然後再洞達其心靈。
《陌上桑》塑造羅敷的形象也依循人們識辨人物的壹般順序,在寫法上表現為由容貌而及品性。
羅敷剛出現,還只是籠統地給人壹個“好女”的印象,隨著敘述的展開,通過她服飾的美麗和路人見到他以後無不傾倒的種種表現,“好女”的形象在讀者眼前逐漸變得具體和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