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詩歌的字數怎麽算

詩歌的字數怎麽算

古體詩詩歌的字數按真實確切字數算,現當代詩歌作品,壹般算行數。

詩歌分為古體詩、近體詩、格律詩。詩歌的字數,是用每壹句的字數乘以句數來算的。詩歌中,壹行詩算壹句,而不是用逗號、句號來算的。例如:五言絕句是20個字,七言絕句是28個字,六言絕句是24個字,五言律詩,是40個字,七言律詩是56個字。

現代詩的標準:

(壹)中國作家協會標準為詩歌按10行1000字計。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發展工作具體試行辦法》的第壹章第三款第(1)條,明確提出“主要從事文學創作的申請者,在全國公開發行的文學期刊或報紙發表作品不少於30萬字,其中詩歌按10行1000字計。

(二)稿費付酬標準,20行詩歌折算1000字。按我國通行的稿費標準,20行詩歌折算1000字計酬。從國內權威的報刊、出版社的相關征稿啟事中,壹般文稿限定1000字的,詩歌就限定在20行以內;文稿限定5000字,詩歌就限定在100行以內,以此類推。這基本上是壹種公認的計算標準。

擴展資料: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四言是四個字壹句,五言是五個字壹句,七言是七個字壹句。

唐代以後,稱為近體詩,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而三五七言兼用者,壹般也算七古。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詩歌體裁。

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

四言詩,在近體詩中已經不存在了,雖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體詩。

《詩經》中收集的上古詩歌以四言詩為主。兩漢、魏、晉仍有人寫四言詩,曹操的《觀滄海》、陶淵明的《停雲》都是四言詩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體詩作較多,簡稱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產生於漢代。《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詩。漢代以後,寫五言古詩的人很多。南北朝時的詩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後的古體詩中五言的也較多。

而七古的產生可能早於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見。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現,唐人又稱七古為長句。

雜言詩也是古體詩所獨有的。詩句長短不齊,有壹字至十字以上,壹般為三、四、五、七言相雜,而以七言為主,故習慣上歸入七古壹類。《詩經》和漢樂府民歌中雜言詩較多。

漢魏以來樂府詩配合音樂,有歌、行、曲、辭等。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唐宋時代的雜言詩形式多種多樣:有七言中雜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難》;

有七言中雜三言的,如張耒的《牧牛兒》;有七言中雜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將進酒》;有七言中雜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為主雜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難》。

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範圍。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交互關系,南北朝後期出現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

唐代壹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但也有些古詩作者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來避律。

現代詩也叫“白話詩”,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詩歌的壹種,與古典詩歌相比而言,雖都為感於物而作,但壹般不拘格式和韻律。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特點

現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營重於修辭運用,與古詩相比,雖都為感於物而作,都是心靈的映現,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現代詩的主流是自由體新詩。自由體新詩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產物,形式上采用白話,打破了舊體詩的格律束縛,內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現新思想。

百度百科-古體詩

百度百科-現代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