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YOYO
編輯 | 閆寶
茫茫金色曠野裏,稻穗遠行回來,在時光的盡頭輕輕抖落,每個飽滿的顆粒都閃著成熟而耀目的光。
邁過躁動的綠夏,風雨兼程,終抵達秋,此時的心境不再似夏時般狂喜與焦灼,隨著時節變得淡然且從容,平靜且安和,壹如秋日裏那洗練的碧空萬裏。
壹樹樹的黃葉隨風搖曳,給這個開闊舒朗的季節增添了許多的詩意。秋日宛若童話,它輕輕地、悄悄地,讓人心甘情願沈浸在這秋日溫柔的光裏。
“金氣才分向此朝,天清林葉擬辭條”,五色秋光中,人、事、物似乎都不自覺放慢了步調,心境也變得愈發平和。
最美的秋天,不在山川河流間,不在唐詩宋詞裏,而是藏於那遍地斑斕的豐收色彩中。
秋日收獲的喜悅,莫過於曬秋,這是豐收的盤點,也是美夢成真的喜悅。遠處,青山綠水,近處,曬秋作畫。這鮮艷的“大地色彩”,渲染出的是最幸福的日子。
在秋色的濃烈下,壹切變得詩意、有層次。禾黍盈滿,與世無爭,靜心入秋。
怡人的秋日,天青雲淡,溫風拂面,看秋草萋萋,賞秋果累累,內心亦會有壹種無限綿延的平和。
“清風明月遙相照,湖光山色鎖清秋”,郁達夫在《故都的秋》裏這樣描述秋天:“秋並不是名花,也並不是美酒,那壹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秋露,滾動在葉子、草尖上,投射出壹個籽實豐足的秋境;秋風,爽而不冷,溫而不膩,不動聲色帶來稔熟與豐足。
秋的空氣裏,即便寂寥,也能自信自賞,而且處處充滿了這樣時間的沈積感,它兼具著濃烈與雕零,絢爛欲燃,生命的重量與衰落的輕飄。
秋天裏,萬物都變得緩慢起來,人也似乎變成了秋天,心境十分調和,會不由生發出壹些對陶淵明式的,悠閑恬靜之生活的向往,暫時失卻了煩惱的所在。
隨著年齡的增長,就像從喧囂的盛夏進入曠達的秋天,也漸漸懂得,所謂生活,總是要經歷些什麽;也開始漸漸放下,多有幾分淡然,幾分從容。
曠達如秋,天高心致遠。人在此時的心境大概也如曠野裏的壹棵樹,壹半在土中安詳,壹半在風裏飛揚,壹半灑落陰涼,壹半沐浴陽光。
不論北方還是南方,鄉村亦或城市,秋意都在。北方有落葉的絢爛,南方有桂花的馥郁。秋季的美,不僅能用眼睛看,還能用鼻子聞,用耳朵聽,用心去感覺。
春天鮮綠綻放,佳木蔥蘢可悅,秋季蟲鳴聲倦,花殷紅葉金黃,生命就是壹番輪回,即便掙紮得辛苦,也要活得鮮艷而生動。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壹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秋天是什麽模樣,取決於眼界和心境。
生活平靜,眼與心能看得見世界的人,會更幸福。秋色難得,值得被秋風秋雨秋色秋光所吸引而融化在秋中。
世間五味,酸甜苦辣鹹,成人的世界,因為受實際的生活和世間的習慣的限制,會壹點變得狹小苦悶。
秋季的沖淡平和,意境也變得更別致。就如同人生,在品嘗了生活的苦樂,在經歷的歲月的風霜洗禮,便有了安靜的眉眼,笑意裏便能藏著壹枚秋月。
壹葉知秋涼,壹歲又逢秋,看陌上風景,品人生百味,在秋的又壹季從容與靜美中,記載著似水流年裏秋的收獲與成長。
秋雲飄逸,秋水如鏡,熱烈的黃,燃燒的紅,生命的色彩在此達到了最深的濃度,秋景處處迷人,令人陶醉,正是邀三五好友快意瀟灑,觀秋之華彩、賞世間美景的好時候。
離開聚集的人群,漫步於金色的樹林間,更能夠進入自己內心的顏色,用剎那芳華慢慢感知,在似水流年裏細細品味,在秋的從容恬淡中,放慢生活的節奏,收獲著人生的成長。
在秋的天高氣爽下,以雲淡風清感知歲月的靜好,不斷清晰著從從容容的人生,在不斷的且行且思中,深深感悟著"秋之從容勝芳華"的美好意境。
無論如何,在金秋這樣既平凡又不平凡的時節裏,淡淡的、穩穩的、不疾不徐地以從容的心境走進更加從容的歲月。
在歷經生活種種之後,終究會明白,人生下半場,要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在每壹個平凡的日子裏,做最真實的自己。
壹念秋風起,壹念相思長,願這壹季清秋,妳安好,我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