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牧驢山人《永和九年的哲思》

牧驢山人《永和九年的哲思》

永和九年的哲思

永和九年的哲思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陽春三月,萬物生長。

三月初三上巳節,是人們到郊外祓除不祥祈求幸福的日子。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上巳節,天氣晴朗,春風和暖。這壹天,時任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的王羲之邀請謝安、謝萬、孫綽、郗曇等四十壹人在山陰郡的蘭亭舉行禊禮。用曲水流觴的方式,飲酒賦詩。酒醇風清,詩意濃厚,二十六人***吟詩三十七首。有人提議將這三十七首詩匯編成集,也可像《金谷詩集》壹樣傳之於世,得到眾人壹致贊同。謝安等又請年長位尊的主人為詩集作序。酒酣耳熱之余的王羲之意猶未盡,當仁不讓,來到書案前,準備作序。

王羲之舉目遠眺,東有會稽山,前有蘭渚山,群山連綿,四季常青,峻嶺如畫。近處林木欣欣向榮,竹子修長挺拔,濃綠如墨,新綠似碧,雜花不謝。蘭溪蜿蜒,流水淙淙,九歲的王獻之在溪水邊玩耍。謝安等人正在高談闊論。難得這麽多名士親朋聚在壹起作祓禊之禮,喝酒賦詩,雖然沒有琴瑟演奏的盛況,但能暢快敘說各自的情懷也就很滿足了。天公作美,今天空氣清新,天碧雲淡,眼前的情形真和聖人“浴乎沂,風乎舞雩”沒有區別呀。

“代謝鱗次,忽然以周。”剛才曲水流觴時作的詩句在王羲之腦海閃現。他思緒萬千,唉,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出任會稽內史已兩年有余,今年也已跨過知天命的年齡。而晉室南渡也快四十年了,自“八王之亂”以來,九州大地再陷分裂動蕩,百姓流離失所,黎民生靈塗炭。兩年來,自己曾開倉賑災、懲辦貪官,也多次上書朝廷,建議革除弊政,減免百姓賦役。自己自幼酷愛書法,先後得到父親、姨母衛夫人和叔父王廙等人的教導,勤學苦練,少得虛名。十三歲時作為家庭代表出席名士周顗家宴,周顗當眾誇自己書法了得,並把烤好的牛心首先送給自己。“首啖牛心炙”讓自己名譽鵲起。不曾想,叔伯父王敦以“誅劉隗、清君側”之名起兵後,竟把老先生周顗殺了,真是痛心。七年前,終於將父母和兄長籍之的靈柩遷葬會稽,完成了心中牽掛多年的壹件大事。七歲那年,父親出征長平,戰敗後下落不明,壹家人沒少遭白眼。幸得叔父王廙等照顧,全家的日子才好過些。在母親和兄長籍之的教導下,自己漸漸長大成人,不料有父親之恩之情的兄長英年早逝。從此少了壹個吐露心聲的親人,實在是錐心之痛。弱冠之年,叔父王廙又仙逝,自己不僅少了壹位書法上的良師益友,也無法盡到壹個晚輩的孝心,哎。

王羲之隨手翻看案上的詩稿,心想,人生短暫,人與人的交往更是如白駒過隙,俯仰之間就是壹生!有幾人能相聚壹室,暢談自己的抱負呢?桓溫、殷浩是這樣的知音嗎?桓溫滅蜀,威震海內,朝廷抑桓揚殷。自己多次致書會稽王司馬昱和桓公、殷侯,希望能以國家大事為重,做到將相和睦。特別是北伐大計,事關國家安危,更要從長計議,精心準備,切不可為了壹己之私,盲目冒進。但是,自己壹片苦心都是枉然。殷侯去年之敗,損兵折將,真是痛心。人的性格不同,追求也千差萬別,愛好清談虛名的,或是追求金錢權勢的,無論得失與否,等到事過境遷,壹切變為陳跡時,才會生發無限感慨。聖人雲“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人們誌得意滿之時,往往忘記死亡也正在壹步壹步到來。

“萬殊混壹象,安復覺彭殤。”這是安石的詩作!王羲之擡頭看了看遠處正呈口舌之能的謝安。這個安石呀,智勇雙全,若能出仕,定是國之柱石,現正當盛年,卻在家閑居,淡漠世事。當年我倆曾在冶城有過辯論,我對他曉之夏禹勤王、文王旰食的大義,他卻反問我秦朝二世而亡難道是清言所致嗎。十多年過去了,他還是壹副看破紅塵、沈湎山林的樣子,不肯為國效力。生死有命,人的壹生有長有短。男子漢大丈夫應聞雞起舞,及早為國建功立業,為家光耀門庭,而不是在清談中虛度光陰!聖人說:“死生亦大矣”!痛心啊!現在正是國家多事之秋,更應該心懷天下蒼生,為朝廷出力。更何況萬物都有圭臬,曲直皆有準繩,是非怎能混淆?“死生存亡之壹體”“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都是荒謬、虛誕的!安石呀,“伊昔先子,有懷春遊。契此言執,寄傲林丘。”後世的人看我們,也就像我們看前人壹樣,可嘆,可悲呀。

想到這裏,王羲之凝神聚氣,用鼠須筆飽蘸濃墨,在蠶繭紙上運筆疾書: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寫完之後,王羲之仰天長嘆:明年的上巳節又將和誰在壹起呢?千年之後還有人記得今日的聚會嗎?

這時,謝安過來輕聲誦讀序文:“……固知壹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心中漸漸有了祖逖中流擊楫的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