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描寫錢塘江大潮的詩句: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
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出自《渼陂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壹首動人樂府詩。原文節選:
岑參兄弟皆好奇,攜我遠來遊渼陂。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興極憂思集。鼉作鯨吞不復知,惡風白浪何嗟及。
主人錦帆相為開,舟子喜甚無氛埃。鳧鹥散亂棹謳發,絲管啁啾空翠來。沈竿續縵深莫測,菱葉荷花凈如拭。
譯文:
岑參兄弟都喜歡尋幽探奇,?帶我遠道來壹起遊覽渼陂這個地方。?忽然間天地昏暗,呈現出了奇異的顏色,?波濤萬裏湧來,清澈如同琉璃寶石。?水勢浩瀚,如琉璃壹樣的波濤湧起。
此時要浮舟而入,?此事絕非小可,但他們(指岑參兄弟)興致極高,實在令人憂思凝集。 到那時就不再知道鼉龍如何發怒,如何被鯨魚吞食,?面對風波險惡的白浪滔天,如何來得及抒發慨嘆?
主人指使將船帆相繼打開,?船夫十分喜歡風平浪靜沒有塵霧的天氣。?行船時歌聲齊發,驚散了水中的野鴨和水鷗,?絲管齊鳴,喚來了滿眼綠色的草木,壹片晴霽景象。?
將竹竿探入水中或將絲線連結起來也難以測出水的深淺,?那水面上的菱葉、荷花像擦試過壹樣的幹凈。
擴展資料:
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解析:
然而不料風雲空變,剛到渼陂即逢狂風大作,天色驟變,渼陂頓時波濤萬頃,天地暗淡,本來極高的興致壹下子變成了憂思,是否會葬身魚腹已難逆料,而眼前的惡風巨浪更隨時會將小舟掀翻水底,“何嗟及”表明了這時的真實感受。
作者介紹:
杜甫出身於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遠祖為漢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審言。杜甫與唐代另壹大詩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為晉代大學者、名將杜預之後。不過兩支派甚遠,杜甫出自杜預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預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時因家庭環境優越。
因此過著較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學,七歲能作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有誌於“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少年時也很頑皮,“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壹日上樹能千回”。
大歷三年(768年),杜甫思鄉心切,乘舟出峽,先到江陵,又轉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嶽陽,這壹段時間杜甫壹直住在船上。由於生活困難,不但不能北歸,還被迫更往南行。大歷四年正月,由嶽陽到潭州(長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陽),復折回潭州。
大歷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亂,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陽,遇江水暴漲,只得停泊方田驛,五天沒吃到東西,幸虧縣令聶某派人送來酒肉而得救。後來杜甫由耒陽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裏。
這時洪水又未退,杜甫原壹心要北歸,這時便改變計劃,順流而下,折回潭州。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嶽陽的壹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