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幽幻獨特,被譽為“第壹人間清凈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濤聲,都充滿佛國神秘色彩。島上樹木豐茂,古樟遍野,鳥語花香,素有“海島植物園”之稱。不僅有千年古樟,還有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普陀鵝耳櫪。島四周金沙綿亙、白浪環繞,漁帆競發,青峰翠巒、銀濤金沙環繞著大批古剎精舍,構成了壹幅幅絢麗多姿的畫卷。巖壑奇秀,磐陀石、二龜聽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陽洞千姿百態,引人入勝。普陀十二景,或險峻、或幽幻、或奇特,給人以無限遐想。
磐陀夕照”指磐陀石壹帶的傍晚景色。由梅福庵西行不遠處便可看到磐陀石。磐陀石由上下兩石相累而成,下面壹塊巨石底闊上尖,周廣20余米,中間凸出處將上石托住,曰磐;上面壹塊巨石上平底尖,高達3米,寬近7米,呈菱形,曰陀。上下兩石接縫處間隙如線,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壹石空懸於壹石之上。
每當夕陽西下,石披金裝,燦然生輝,人們如能在此時登上石頂,環眺山海,則見汪洋連天,景色壯奇。“磐陀夕照”堪稱普陀山之壹大奇觀。
蓮洋就是蓮花洋,處舟山本島與普陀山之間,北接黃大洋,南為普沈水道。洋以日本人欲迎觀音像回國,海生鐵蓮花阻渡的傳說得名。清康熙《定海縣誌》轉引《普陀誌》雲:“宋元豐中,侯夷人貢,見大土靈異,欲載至本國,海生鐵蓮花,舟不能行,倭懼而還之,得名以此。”
蓮花洋是登普陀山進香的必由之航路。旅客的航船行至洋上,如果趕上午潮,就能見到洋面波濤微聳,狀似千萬朵蓮花隨風起伏,令人心曠神怡,浮想聯翩。如遇到大風天,這裏則是波翻盈尺,驚濤駭浪,另壹番極為壯觀的景色。
曾有漁歌詠道:“蓮花洋裏風浪大,無風海上起蓮花。壹朵蓮花開十裏,花瓣尖尖像狼牙。”
短姑聖跡 進了佛國山門,往東南約300米處,便是短姑道頭。灘上有“闊十余米,長百來米,小石自相零附,兩側錯列巨細不壹、形狀各異的巖石”,有些石上鐫有“短姑古跡”等字樣,出沒於潮汐浪濤之中,成為舊時的天然船埠。船到短姑道頭邊,可是靠不了岸,還得用長不過壹丈、寬不過三尺的小舢板擺渡。清光緒三十壹年(1905),普陀山住持了余、蓮禪二僧因潮落潮漲,往來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資用巨石壘成長達11米,寬8米的石條道頭。在未建普陀山客運碼頭之前,凡前來普陀山參禮進香、攬勝觀光者,都得由此登岸。
天門清梵,指普陀山最東端梵音洞的景觀。從法雨寺經飛沙嶴,過祥慧庵,即為普陀最東部的青鼓壘山。青鼓壘插入普陀洋,想必是此地常為驚濤拍崖,潮聲撼洞,晝夜轟響,宛如擂鼓,故又稱“驚鼓擂”。在青鼓壘山東南端有壹天然洞窟,洞巖斧劈,高有百米,峭壁危峻,兩邊懸崖構成壹門,習稱梵音洞。在普陀山眾多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氣勢和陡峭危壁,為其他洞所莫及。梵音洞山色清黔,蒼崖兀起,距崖頂數丈的洞腰部,中嵌橫石如橋,宛如壹顆含在蒼龍口中的寶玉。兩陡壁間架有石臺,臺上築有雙層佛龕,名“觀佛閣’。凡欲觀覽梵音洞者,先要從崖頂迂回沿石階而下,然後來到觀佛閣。據傳在這裏觀佛,人人看到的佛都不同,即使是同壹個人,也會隨看隨變,極為奇異。此地又為梵音洞觀潮最佳處,佛閣下曲屈通大海,海潮入洞,拍崖濤聲如萬馬奔騰,如龍吟虎嘯,日夜不絕,聞之者無不驚心動魄。佛家信眾至此,多喜在洞口膜拜,祈求見到觀世音菩薩現身。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禦書“梵音洞”額賜掛於此處。
南天門在普陀山南的南山上,與短姑道頭對峙。南天門孤懸入海,處於普陀山最南端,與本島壹水相隔,架有石橋,橋身似龍,名環龍橋。此地巨石森立,危巖高聳,中有兩石如門,故名南天門。闕門飛檐起角,中間書有“南天門”三字,旁有龍眼井,崖上有石鼓,闕左上方有獅子石。介?紹?南天門內群巖聳秀,門前碧波浩渺,摩崖石刻眾多,門側有清康熙年間武將藍理所題“山海大觀”四字,蒼勁有力,引人註目。門裏有梵宇琳宮,宇旁有壹巨巖,可緣石級而登臨巖頂。巖頂平坦,有兩處小水潭,潭水清淳發光,俗稱獅子眼,巖石上鍥有“龍華大會”、“砥柱南天”、“海岸孤絕處”等石刻。傳說這裏是八仙過海的地方,普陀山禪宗始祖真歇禪師曾結茅於此。小知識:“入三摩地”:佛教名詞,三摩地即為“戒、定、慧”,入三摩地就是遠離心之浮沈,而得平等安詳,心專止於壹境之意,也就是將心止於壹境而不散亂的狀態,稱為心壹境界。普陀山上的“入三摩地”是從短姑道頭上岸後,佛頂山的山門步行到慧濟寺的香雲路。此路依山循坡蜿蜒而上,路間有“入三摩地”等石刻題字,皆出自明代書法家董其昌之手筆。
? 過仙人井,登八寶嶺東望,見崗上有巖斜峙似象,伸鼻舉目,眺望東海,此即為象巖。象巖上側,猶有馴服似兔的兔巖。象巖以東臨海處,復道轉折,層梯而下,有壹天然洞窟,廣不逾丈,卻幽邃竅冥。洞外巨石參差,積疊人海。洞口面朝東洋,左右挽百步沙與千步沙。每當晴日,清晨在此看日出,觀海景,景色壯麗,嘆為觀止。旭日“巨若車輪,赤若丹沙,忽從海底湧起,赭光萬道,散射海水,千鮮相增,光耀心目。”所以人們給它起名為“朝陽洞”,並把“朝陽湧日”列為普陀十二景之壹。在普陀山見日出,以朝陽洞為先。
朝陽洞也是聽潮音的好去處。朝陽洞上原有朝陽庵,根據書載,身處此庵,浪濤轟鳴其下,如千百種樂交響叠奏,別有情趣。
攤霞亭又稱朝陽亭,建在朝陽洞左平臺上,近崖瀕海,每當旭日東升,霞光輝映,景色奇麗。
千步金沙,沙色如金,純凈松軟,寬坦軟美,猶如錦茵設席,人行其上,不濡不陷。此處海浪日夜泊岸,濤聲不絕。浪潮嬉沙,來如飛瀑,止如曳練。每遇大風激浪,則又轟雷成雪,豁人心魄。悠忽之際,詭異尤常,奇特景觀,不可名狀。千步沙沙坡平緩,海面可闊,且水中無亂石暗礁,常為遊泳健兒所青睞。如在夏日裏來的遊客,千萬不要錯過這壹景觀,或在遊山之後,赤著足行正其上,讓海浪親撫妳的腳面,其趣其咪,未經親試者不可想象。或者靜靜地在沙灘上坐上壹會兒,聽聽潮聲。或者幹脆換上泳裝躍入佛海波濤,它會給妳帶米無限涼爽。當妳浮遊在碧海的懷抱之中,身心也許會慢慢地與大海交融起來,這時也許妳會覺得妳就是海,海就是妳……。
千步金沙並不只是白天很美,每臨月夜,嬋娟緩移,清風習習,濤聲時發,其清穆景色更為詩意盎然。故有人曾將其與壯麗的朝陽湧日,合稱昔陀山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