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只與詩人建立靈魂通道,並通過詩人傳遞、擴散、暗示、感應信息和經驗。如果說,詩歌是壹串串靈魂的密碼,那麽破譯她們的鑰匙和權力,始終並且永遠掌握在詩人手中。從這個意義上說,詩人才是真正有能力評價詩歌的人。
2.
藝術鑒賞,是個性對個性的激越發現,激越感召和認知。如同饅頭喜歡紅豆腐,而大蔥喜歡白豆腐壹樣。任何人都無法改變,這種經驗的“嗜好”。
3.
認識論將人大體分為兩類:對於真理,第壹類人或多或少與之保持壹段距離,表現出壹種思想高度上的謙卑或行為邏輯上的遲疑,這種人居多;第二類人則千方百計尋求與事物同步的可能,表現出壹種思維的果敢和深刻的洞察,這種人極少。他們終因出眾、超群、責無旁貸,而成為領袖或者詩人。
4.
詩歌與小說散文最大的不同是,小說散文可以建設在幾乎任何壹種敘述材料上,而詩歌只能建設在詩意上;只有當詩人們使用非邏輯或非理性的方式發現了詩意,閱讀者才有可能借助邏輯或理性經驗,分享和豐富詩人們的發現。反之,詩人們只能自噬其尾。
5.
比喻的意義,不在用壹個事物擬指了另壹個事物,而在於,喚醒或激活了兩種毫不相幹的事物之間的神奇聯系。這段話的意思是,任何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系的,或明或暗,或實或虛,或直接或間接,或內部或外在。
6.
詩歌的殿堂不是用形容詞堆砌而成的,詩歌與形容幾乎沒有任何關系。詩歌是連體的意象,是詩意與詩意之間的聯盟,是壹個名詞與另壹個名詞所組成的神秘“王國”。然而,我們常見的卻是:壹些立誌想成為詩人的人,他們總是不得要領地推著滿滿壹車的形容詞,像農人推著糞車,汗流浹背地奔向詩歌的田野。
7.
悖理是思想的極端,它超越思維,如同冰峰上的雪蓮,孤高淩駕於世,它的綻放不是為了炫色,而是為了絕塵。在悖理背後,深邃往往以幽默乃至荒謬的方式,替代邏輯。
8.
剪裁,就是剪裁掉壹件上衣或褲子以外的布料,成全上衣或褲子。也許這塊布匹足夠大,足夠裁剪出三件上衣或兩條褲子,但那是下壹次下下壹次的剪裁。對詩歌的剪裁,並非為了使詩歌更像詩歌,恰恰相反,需要剪裁掉的是:更像詩歌的那壹部分。
9.
壹首詩,無論長短,真正具有發現意義或核價值的段落,絕對不會超過三行。其它部分,要麽迎合形式,要麽狐媚詞匯。對詩人而言,語言上的潔凈與舍棄,相當於皇帝舍妃子。
10.
壹只籃子裏裝不下哪怕最小的果園。詩意只是果園裏的壹只蘋果。詩歌之精要,就是壹個字:減。把“壹籃子”水果擺上桌,則“壹籃子”是對果園之減;取壹只蘋果、兩枚香蕉、幾顆草莓,制成果盤,則果盤是對“壹籃子”水果之減。詩的技法就是十行去九行。智力不夠的人,才將事情搞得很繁復。
11.
減的精義,不僅僅體現在減字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留字上。減去壹個字或壹個詞,這不是減;減去壹段話或幾行詩,這不是減;甚至於,把壹首詩全部減去了,這也不是減;減光了,如何體現出減的意義呢?減,呈現的不是壹個量化過程,而是壹個“優化重組”的升華過程。減很容易做到,留卻不易為之;減的意義在於留:減去多余,留下精華。
怎樣鑒賞詩詞
1,讀懂開頭
文章如流水,古代詩歌亦如此。開頭往往點題,交代寫什麽,或者創造氛圍,或者奠定基調。
要讀懂壹首詩詞的開頭,壹是要努力聯系詩題。
二是要突出五“何”:何人、何時、何地、何事、何景,抓住了這五“何”,也就抓住了壹首詩詞的源頭。
三是要體會感情基調。
2,讀出妙處
近體詩的第三句或第三聯往往在內容或寫法上與前面有所變化。古代詩歌的妙處,可以是壹個詞(有時是“詩眼”),可以是壹個意象,也可以是壹個句子,還可以是壹個情節。
3,讀出變化
近體詩的第三句或第三聯往往在內容或寫法上與前面有所變化。內容上,往往由前面的敘述或描寫轉為議論或抒情。
4,讀懂景物
古代詩歌中的景物描寫往往不是單純孤立的,而是和作者所抒發的感情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讀景物,要善於讀出景中之情。而景與情之間其關系的表現形式也是多樣的,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移情入景、觸景生情、借景物反襯感情等 。
5,讀懂意象
詩歌中所寫之“景”、所詠之“物”為客觀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借物所言之“誌”為主觀之“意”。在詩歌中,很多景物往往用來表現特定的感情,這就是所謂的“意象”。
6,讀懂典故
古代詩歌中,常常有詠懷古人古事古跡的內容,也有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的寫法。這就要求師生在理解時切不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借他人之酒杯,以澆自己之塊壘”是這類詩歌的壹個***同特點理解時,應將古人古事與詩人的現實狀況進行多角度的對比,以便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7,讀懂主旨
對詩歌主旨的理解需要整體把握,吃透內容間的關系,理清思路,切不可孤立看待。除此以外,還要多留心詩歌中抒情議論的語句,尤其是詩歌的結尾。
8,讀懂技法
在閱讀詩歌時,還要樹立“技法”意識。要了解相關概念,並吃透其特點。
詩歌中的“技法”有很多,主要分為如下三個方面:表達方式:即描寫、議論、抒情。
尤其要了解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不同特點。修辭方法:常見的有比喻、擬人、對比、雙關、設問、反問、誇張、對偶、借代等,要吃透其特點,在回答問題時正確運用。
表現手法:範圍極為廣泛,如烘托、反襯、鋪墊、伏筆、照應、懸念、象征、抑揚、虛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於景、觸景生情、以樂景寫哀情、篇末點題、卒章顯誌、托物言誌、借古諷今等。
9,讀懂詩人
常言說,鑒賞詩歌要能“知人論世”,即鑒賞詩歌要結合詩人生活的時代背景。所有的詩歌其實都是詩人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詩人的審美情趣、人格理想、時代影響等往往體現在其詩歌創作中。
10,讀出類別
詩人千千萬,詩歌萬萬千,但不論有多少變化,詩歌仍可以歸為不同的類別。而每壹類別的詩歌各有其特點,把握了這些特點則有助於更好地鑒賞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