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童慶炳的定義,意境與意象的關系可以看做:第壹,意象是典型的表現性意象,是主觀的意象,是可感知的、真實的、具體的;意境是壹種境界和意境,是通過意象來表現或誘發的。它是可以理解的,抽象的,是壹種氛圍。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組合構成意境,意象是構成意境的手段或方式。正確把握兩者都需要想象力,也就是形象思維。也就是說,在文學創作中,形象永遠是第壹位的,意境是最後壹位的。先有作者腦海中的意象,再組合融合成壹個意境。
意象和意境是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二者有其相似之處,但又分屬兩個不同的美學範疇,有各自獨特的內涵和審美特征。同時,意境與意象具有包容關系,意象的無窮張力形成了意境整體的無窮魅力,意境的形成包含了許多客觀的意象。它們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的。也就是說,沒有意象,很難組合融合成壹個意境;而如果沒有意境,那些意象就只是散沙,沒有靈魂。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
第壹,意象是被意象所隱含的藝術形象,意境是從隱含的意象中誕生的藝術氛圍。如白樸《秋思》雲:“孤村夕陽,老樹西寒鴉輕煙,影中壹只小飛鷗。青山綠水,白草綠葉黃花。”* * *並列12幅圖像,雖然也生動地呈現出絢爛的秋色畫面,但並不充滿深刻的情感。沒有“情與景”、“情與理”的自然融合,就無法形成“誘發”人的想象力的“審美空間”,沒有意境,當然也難以打動人。看看馬致遠的《清沙?《秋思》是壹部通過壹組意象的有機組合而成為優美意境的傑作:壹株枯藤,壹棵老樹,壹只幽幽的烏鴉,壹座小橋,壹個流動的家庭,壹條古道,西風瘦馬,夕陽,天涯斷腸人。這首散曲營造了壹種遊子想家卻不能的淒清意境。為了完成這種意境的創造,作者構造了“枯藤、老樹、幽幽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斷腸人、世界末日”等意象,將意象直接串聯起來,造成壹種悲涼的氣氛即意境。通過這兩首詩,我們可以感受到意象和意義的鮮明差異。第二,意象是真實的,意境是虛幻的神韻和意味。比如海子的日記,是青海的德令哈生前寫的壹首詩。如果把那些意象挑出來,分別是:德令哈(地名)、戈壁、草原妹妹、眼淚、荒涼的城市等等。但作者通過這些意象,將它們壹壹組合起來,表達了自己對“姐姐”的思念。請看原詩:“妹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籠罩。妹子,今晚我只有戈壁。在草原的盡頭,兩手空空。難過的時候壹滴眼淚都留不住。妹子,今晚我在德令哈,這是壹座雨中的荒涼城市。除了那些路過並活著的人。德令哈...今夜,這是唯壹也是最後壹句歌詞;這是唯壹的,最後的,草原。我把石頭還給石頭,讓勝利獲勝。今夜清客只屬於她自己。壹切> & gt
問題二:古詩詞中意象與意境的聯系與區別。意象和意境是詩人寫詩和批評家評論《詩經》時常用的兩個術語。也是我們在欣賞古詩詞時必須掌握的兩個重點,兩個區分的難點。比如語文全國高考考了李白的詩《春夜洛杉磯聞笛》:“誰的玉笛偷偷飛,春風滿洛杉磯。在這夜曲裏,我聽到了楊柳,誰也經不起那份留戀。”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麽?“折柳”是這首詩中的壹個意象,表達了兩層意思:壹是指歌名,即壹首古代漢樂府曲《折柳》,描寫離別之痛。二是指壹種習俗,壹種場景,壹種心情。古代離別時,往往從路邊折下柳枝相送,也不過是為了表達依依不舍之情。折柳幾乎是離別的代名詞。在古詩詞的學習和鑒賞中,有很多類似“折柳”的意象。先說意象和意境。
圖像
意象是(客體)意象和(情感)意義的結合。即詩中的意象,它不僅包括人物,還包括詩中所寫的風景和事物,以及作者的感受。詩歌意象因物而異,有的是風景,有的是對象;有些事,有些人;有的是單個,有的是多個。【藝術中國網藝術/】
如蘇軾的《蔔算子?黃州定慧院民居作品“缺壹輪月掛疏樹,人之初靜。誰看見妳壹個人?模糊而孤獨。在夜裏,它突然變得害怕,突然飛起來,又頻繁地回來,但總是沒有人理解它無限的內心感受。孤獨的沙洲很冷。“詩人憂郁的情緒是通過‘缺月’,‘疏樹’,‘幽人’,‘寂寞’,‘冷枝’等意象來表現的。王維的竹樓,我獨自倚在密密的竹林裏,彈著琵琶,哼著歌。聲音太輕,除了我的夥伴明月,誰都聽不見。”由《竹林》、《孤琴》、《長嘯》、《明月》組成。白居易《憶江南》“日出紅花勝於火,春江綠如藍”。“江花”和“河水”這兩個意象足以說明白居易的幸福生活。再比如柳永的《玉琳玲?在《今夜何處自酒醒,楊柳岸,風中殘月》中,我們可以知道,我們通過柳、風中殘月的意象傳達的是悲傷的情感。
藝術作品的意境
意境是詩人主觀感受與客觀景物交融而創造的渾然壹體的藝術境界。詩歌創作離不開意象,意象的選擇只是第壹步,是詩歌的基礎;目的是通過意象的組合,創造出“意與境和諧”的詩歌藝術境界。意境和意象在本質上有壹定的聯系。它們既是主客觀統壹的產物,又是情物結合的產物。但兩者又有區別:從形式上看,意象與文字相關,意境與整篇文章相對應。
如李白《去揚州途中送別孟浩然》說:“故人西留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眺藍天,我卻能看見長江在天空中流淌。”這首詩有以下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等。這些意象組合在壹起,形成了壹幅融化在情感中的畫面:詩中並沒有直接表達對朋友的思念,而是通過壹個詩人孤獨的風帆消失了,江流長了,河長了的意象,表達了對朋友的深情告別。從字面上看,每壹句都是描寫風景,但實際上,每壹句都是抒情的。可以說所有的風景詞都是感傷的。再如賀鑄《玉案》“壹川煙,滿城風,梅子黃雨”。這三個意象構成壹個整體,藝術地回答了“休閑多少錢?”不是三個意象的簡單相加,而是壹種動人的藝術境界:無憂無慮的憂愁,像無盡的煙與草,像飛遍全城的羊群,又像憂傷迷茫時的若雨。
壹般來說,詩歌意象不像詩歌,有沒有詩味主要看意象;壹首詩美不美,主要看它的意境。從詩味到詩美,其實就是從意象到意境的挖掘過程。沒有意象,意境無從談起。所以,在詩歌中,起點是意象,終點卻是意境。
常見圖像的含義
古詩中的意象壹般都有相對固定的含義,如“梅”是“孤獨”、“寂寞”、“自戀”、“高貴威嚴”的代名詞;蟬是珍惜時光,痛苦離別,遠遊苦難,感悟人生體驗的代名詞。
......& gt& gt
問題三:意境和意象有什麽區別?意象和意境是詩歌中兩個不同的概念,它們各有特點,又相互聯系。
什麽是圖像?意象是指與作者的主觀感受融為壹體的客觀事物,它滲透著作者的審美意識和人格趣味。壹般來說,詩人在創作時,會借助客觀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感情,並轉化為意象。
比如“月”是壹個客觀存在的東西,但詩人把它寫進自己的詩裏,表達明亮、寒冷、團聚、分散的情緒,它包含了詩人的情感意趣,成為壹個意象。再比如,柳樹代表告別,小草代表離別,月亮代表鄉愁,大雁代表鄉愁和漂泊,菊花代表高貴、隱逸和落寞,竹子代表正直和謙虛。幹枯代表思念,孤獨,悲傷等。在王維的《秋夜山居圖》中,“雨後空山,晚秋立,松樹林中有月光,溪水中有水晶石,漁舟前有翠竹聲,漁舟前有荷葉聲,春去何妨,君孫可留”,我們首先感受到的是“空山”、“明月”、“清泉”、“巖石”、“竹林”、“還女”等意象。
在詩歌中,同壹事物在不同的詩中往往可以形成不同的意象,如“柳”:朱的《看春》中,“樓外垂柳千枝,欲得年少,少留春”,“柳”是形容春天的易失意象;柳永《林玉令》:“今夜何處醒?”《的風與殘月》和《劉》是悲涼的離別意象;白居易的“櫻桃蘇凡嘴,楊柳細腰”和“楊柳”都是婀娜多姿的美女形象。可見,意象是客觀事物與情感的有機結合,是作者的藝術創造。
意境是詩人借助各種藝術手法,創造出的壹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物我相通的美好藝術境界。通常指壹首詩、幾首詩或壹首詩所創造的境界。意象只是構成意境的壹些具體的小單元,意境是由意象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比如“清沙”?秋思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古道、西風、瘦馬、夕陽”十個意象來表達蕭瑟的秋天,給旅人營造出壹種蒼涼寂寞的意境。壹首好詩是壹幅美麗的圖畫,要形象地思考,壹個壹個地把握意象,把語言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生活意境。讓詩中描繪的聲、光、色、姿像電影畫面壹樣出現在我們的腦海中。當我們讀到李白《黃鶴樓揚州行別孟浩然》中“孤帆遠兮碧空萬裏,唯有長江流於天”的詩句時,眼前會浮現出壹幅畫面:詩人告別友人後,不忍唐突回家,只是站在河邊,目送友人揚帆而去,於是又登上了。越走越遠,漸漸消失在藍天下,我看到長江滾滾東流。通過這幅意味深長的畫面,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對孟浩然的深情和真誠。事實上,詩人看到的不僅僅是河水。這不就是詩人對孟浩然的無盡情誼嗎?
意象是融入作者情感的客觀事物,意境是詩歌的藝術境界,意象構成意境。我們應該正確把握兩者的區別和聯系。
阿建208 2014-11-26
問題四:什麽是意象,什麽是意境,它們之間的關系“意象是典型的表現對象,是主觀的意象,是可感知的、真實的、具體的;意境是壹種境界和意境,是通過意象來表現或誘發的。它是可以理解的,抽象的,是壹種氛圍。其次,意象或意象的組合構成意境,意象是構成意境的手段或方式。正確把握兩者都需要想象力,也就是形象思維。也就是說,在文學創作中,形象永遠是第壹位的,意境是最後壹位的。就是先在作者腦子裏有壹個個形象,然後組合融合成壹個意境。”
這是童慶炳先生對意境與意象關系的定義。
問題五:詩歌中意境、意象、情感的區別是指詩歌所營造的整體環境和讀者的感知。意象主義通常是指壹首詩中的某些東西暗示了另壹些東西,也許這首詩本身就有意想不到的含義。情感也是詩人創作時所帶來的情緒,直接影響全詩的意境,也是意象的真實面貌(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