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寫的。
這是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的詩句。
《宿建德江》全詩如下: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全詩的字面意思: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蒙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沈,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全詩賞析:
詩的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裏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壹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壹面是點題,另壹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顯然和上句的“泊”“煙”有聯系,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為日落黃昏,江面上才水煙蒙蒙。同時“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客”是詩人自指。若按舊日作詩的所謂起、承、轉、合的格式,這第二句就將承、轉兩重意思揉合在壹句之中了,這也是少見的壹格。之所以“日暮”會撩起“客愁新”,是因為本來行船停下來,應該靜靜地休息壹夜,消除旅途的疲勞,不料在這眾鳥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又驀然而生。
接下去詩人以壹個對句鋪寫景物,似乎要將壹顆愁心化入那空曠寂寥的天地之中。第三句寫日暮時刻,蒼蒼茫茫,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麽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壹番上下求索,終於發現了還有壹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麽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