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烏龍茶的故鄉,有壹千年的歷史。它是茶文化的發源地。福建茶葉生產的文字記載比《茶經》早300多年。著名的蓮花峰及其蓮花茶,構築了僑鄉獨特的茶文化景觀。飲茶和鬥茶在宋元時期開始流行。明清時期,茶葉創新增多,創造了烏龍茶制作技術,茶葉貿易逐漸興盛。武夷山的茶山和茶,進壹步點綴了福建茶的文化韻。現代福建茶文化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進壹步發展的。種茶、制茶、賣茶、品茶、鬥茶,幾乎占據了茶鄉人的生活內容。
泡茶是科學的,品茶是文化的,構成了福建獨特的人文特色。
從柴米油鹽醬醋茶,到琴棋書畫詩詞的酒茶,茶與人們的生活如此貼近,是壹種博大精深、意味深長的文化。幾千年的歷史積澱和文明傳承,讓多姿多彩的中華文明奇妙地溶於茶香之中,以至於在人類歷史上,人們把茶視為生活的享受、友誼的橋梁、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它的發現和應用震驚了世界,引起了全世界的關註。中國被稱為“茶的故鄉”和“茶文化的發源地”。
中國茶文化的歷史是連續的,福建茶文化體現了地域精神。茶在福建已有千年歷史,茶的創作數量最多,品茶技藝最奇特。福建茶在中國乃至世界茶葉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
東晉蓮花茶書,南陽思鄉石亭
福建產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南安縣豐州古鎮蓮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蓮花茶鋒”(公元376年)。這比陸羽《茶經》中記載的要早300多年。
在古代,豐州是閩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蓮花峰位於鎮北桃源村西北,峰高約120米。蓮花巖寺早在西晉時期就有了。到了唐代,山腰上有了壹座歐陽詹圖書館。唐末詩人韓沃隱居於此時,曾用“懸崖尋老太太,風土采茶歌”的詩句來形容當年蓮花峰茶的制作場景。公元1011年,泉州知府高慧蓮題寫“巖縫中茶香”,至今猶存。
明朝鄭德元年(公元1506年),“青春亭”建成。該亭因北宋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戴琛題寫的壹首詩而得名,詩中有“壹朵荷花不老,花盡人間春”。不老亭通常被稱為“石亭”,因為亭的橫梁,屋頂和所有組件都是由花崗巖雕刻而成。此後,蓮花峰茶更名為石婷綠茶。清道光年間,蓮花峰茶葉種植更為豐富,渡海到南安謀生的人也不少。石亭綠逐漸成為海外華人祝願“壹路順風”的禮物。久而久之,海外華人愛喝,然後,石亭綠暢銷東南亞海島,甚至出口英國。
思鄉遊子、石亭、茶亭、人,構築了僑鄉獨特的茶文化景觀。如今古鎮流光溢彩,新建築成片,山門對聯卻依舊:“茶青峰綠,開篇更古;亭高蓮傲,醉如幹坤。”
您可能還喜歡:
芒康和弦舞——茶馬古道上的古道魅力
被譽為“壹部充滿泥土芬芳的歡樂劇”。
潮州音樂,壹種歷史悠久的民間音樂
獨特的撫順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