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故鄉的元宵以什麽為線索

故鄉的元宵以什麽為線索

《故鄉的元宵》以“燈”為線索。

《故鄉的元宵》是汪曾祺的壹篇回憶性散文,作者以“燈”為線索,進而描寫了元宵節時候各種各樣的燈。

文中描繪了故鄉元宵節壹系列形式多樣的民間節日活動,為我們營造出其樂融融的節日氛圍,從中可以體會到汪曾祺散文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歡樂的氣息,展現了鄉間的自然與純美。

從作品中不難看出壹個長期漂泊異鄉的遊子對鄉土文化的懷戀,以及作者對故鄉的愛,同時也感受到作者對年之過去的惋惜。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於江蘇省高郵市,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壹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壹個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鉆研。

原文節選:

我們那裏壹般不叫元宵,叫燈節。燈節要過幾天,十三上燈,十七落燈。“正日子”是十五。

各屋裏的燈都點起來了。大媽(大伯母)屋裏是四盞玻璃方燈。二媽屋裏是畫了紅壽字的白明角琉璃燈,還有壹張珠子燈。我的繼母屋裏點的是紅琉璃泡子。壹屋子燈光,明亮而溫柔,顯得很吉祥。

上街去看走馬燈。連萬順家的走馬燈很大。“鄉下人不識走馬燈,——又來了。”走馬燈不過是來回轉動的車、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轉幾圈。後來我自己也動手做了壹個,點了蠟燭,看著裏面的紙輪壹樣轉了起來,外面的紙屏上壹樣映出了影子,很欣喜。

乾隆和的走馬燈並不“走”,只是壹個長方的紙箱子,正面白紙上有壹些彩色的小人,小人連著壹根頭發絲,燭火烘熱了發絲,小人的手腳會上下動。它雖然不“走”,我們還是叫它走馬燈。要不,叫它什麽燈呢?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整個畫面表現的是《西遊記》唐僧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