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嘉肴原文: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yuè)命》曰“學(xiào)學半”,其此之謂乎。
翻譯:即使有美味的佳肴,不去品蕓,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在學習之後就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別人以後就會知道不能理解的地方。知道不足,這樣之後就更好的反省己道困難,這樣之後就能自我激勵。所以說:教和學互相促進。《兌命》說:“教人是學習的壹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壹、註釋
(1)"有嘉”,"”,連詞,雖然。“嘉著”,美味的魚肉。“佳”美好。“肴”,做熟的、鮮美的魚肉等
(2)"食知旨”,"食”,動詞,吃。“其”代詞,指代"食”的對象。"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的。
(4)"弗學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故",詞。因此所以
(6)""”,不通,理清
(7)"自反”,意思是反過來要求自己。
(8)"強”,意思是自我勉勵。"強”,勉勵。
(9)“故”,連詞,所以。
(10)"學相長",意思是教和學互相促進,人,能長自己的學。
(11)"學半",意思教育別人,是學習的壹半。
二、重要句子
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益處。
2.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所以學習以後就會知道不足,教學以後就會知道困惑。
三、通假字
兌,通“說(yuè)”,指的是殷商時期的賢相傅說(yuè)。 古代皇帝發布的政令。
學,通“敩”(xiào)“,教導
四、古今異義
1.不知其旨也(古義:味美;今義:意義)
2.雖有至道(古義:好到極點;今義:到)
3.教然後知困(古義:困惑;今義:困難)
4.教學相長也(古義:促進;今義:增長)
此文的體會:我們在學習中應重視實踐,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諸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是否正確。在給同學講解習題的同時加深了對此類題目的理解,而且又發現此類題目的新解法,可謂實踐出真知,“教學相長”。
作品出處
《禮記》,相傳西漢梁國人戴聖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作加以輯錄,編纂而成,***49篇。是戰國以後及西漢時期社會的變動,包括社會制度、禮儀制度和人們觀念的繼承和變化,儒家經典著作之壹。它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其中《大學》《中庸》《禮記》等篇有較豐富的哲學思想。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註解,後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並由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之壹,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為士者必讀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