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楚王好細腰的原文和譯文

楚王好細腰的原文和譯文

譯文:

從前,楚靈王喜歡男子有纖細的腰身,所以朝中的壹班大臣,惟恐自己腰肥體胖,失去寵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壹頓飯用來節制自己的腰身。

(每天起床後,整裝時)先屏住呼吸,然後把腰帶束緊,扶著墻壁站起來。等到第二年,滿朝文武官員臉色都是黑黃黑黃的了。

寓意:細腰既寫出了楚靈王的不良嗜好,也映照出了滿朝臣子的諂媚之態。

出自墨子的《墨子·兼愛中》。原文:

昔者楚靈王好士細腰,故靈王之臣皆以壹飯為節,脅息然後帶,扶墻然後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擴展資料:

“楚王好細腰”的典故在其演變定型過程中,出現了獨特的性取向異化現象。在《晏子春秋》、《韓非子》、《尹文子》和《荀子》的短語中,“士”這個專指男性的關鍵字消失了。

即細腰的主體中性化了。往後的演變是進壹步女性化。這是在異性戀占絕對優勢的社會環境中壹個很有趣的文化現象。“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最早出自東漢初期名將馬援的長子馬廖。

公元77年,即典故的主角楚靈王死後第六百零六年,馬廖在《上長樂宮以勸成德政疏》裏,比喻當權者的愛好引導時尚潮流時,使用了 “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人”的句子。他的《疏》被收入東漢範曄編撰的《後漢書》和北宋司馬光編撰的《資治通鑒》中。這兩本著作是古代士子必讀之書,其影響力可想而知。

馬廖在《疏》裏選用 “宮中”這個詞匯或許有不得已的苦衷。他的《疏》是寫給親妹妹馬太後看的。當時的皇帝漢章帝由馬太後從小養育長大,但不是馬太後的親生骨肉。

也許是考慮到這種微妙的親疏關系,馬太後壹生行事惶誠惶恐,非常小心。她對三位國舅的要求也特別嚴格,生怕他們逾越禮儀制度,招致不測之禍。

如果馬廖在《疏》中使用 “朝中”或 “國中”等詞匯, 就會使人聯想到漢哀帝斷袖的故事。根據非禮勿言的儒家禮儀,這是對太後的大不敬,也有影射先帝的嫌疑。

用 “宮中”壹詞則政治正確,因為在漢宮中,除了皇帝和太監外,沒有其他男人,其余的都是女人。馬廖的微言大義,使得 “楚王好細腰”的性取向轉了壹百八十度的大彎。

也投合社會上大多數人們對這個典故的理解。由於細腰的主體異化成女性,從 “楚王好細腰”的典故又衍生出壹個子典故:楚腰。

漢以後的詩詞使用 “楚腰”這個子典故時,不再含有 “當權者的愛好引導時尚潮流”的比喻意義,而僅用來形容女性細小的腰身。

百度百科-楚王好細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