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曹植卷入了官位之爭,但最後的勝利者是曹丕。要找出原因,我們先來看三個小故事。
有壹次曹操帶兵出征,曹植和曹丕都來送行。曹植發文章稱贊曹操,曹丕卻在武陟的慫恿下發了眼淚,讓曹操很感動。
第壹次,在曹操不在的時候,曹植私自乘坐皇家車馬,打開宮門司馬門,在只有皇帝才能舉行儀式的禁道上放縱自己,直到在金門享福。曹操對曹植大失所望。
第三次,曹仁被關羽圍困,曹操讓曹植做南方軍團的統帥,招募將領,帶兵營救曹仁。命令下達後,曹植喝得酩酊大醉,沒有被下令,曹操就不再用他了。
這三個故事,似乎曹植不如曹丕。曹植是壹個愛喝酒,性格放蕩不羈的詩人。而曹丕則冷靜謹慎。其實不是曹植不如曹丕,而是曹植對這個皇位不感興趣。他看透了官場的勾心鬥角,他渴望自由,渴望詩和酒。
這是壹個原因。曹丕和曹植在爭奪皇位的主動權上完全是不同層次的。對於曹丕來說,本來就是他的,不允許別人拿走,所以他誌在必得。對於曹植來說,他是繼承人嗎?他並不在乎。
然後是第二個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當曹操要建立曹植的時候,曹操的手下肯定會反對他,以袁紹的案子為例。曹操也吸取了袁紹的教訓,最終於建安二十二年(217)立曹丕為王維太子。曹操死後,曹丕也想殺了曹植以避後患,於是就有了著名的七步詩。
目前《三國秘笈》中的官渡之戰已經打完,楊修也主動投了曹植的手下。接下來估計就是曹植的官職之爭了。想必司馬懿很快就會加入曹丕的人馬。不過,我感覺現在劉平的能力越來越強,很有可能會幫助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