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示兒》為陸遊的絕筆,作於寧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出的最後的抗戰號召。八十五歲的陸遊壹病不起,在臨終前,留下了壹首《示兒》,表達了詩人的無奈以及對收復失地的期盼。
2.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代:陸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宋寧宗五年,詩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沈醉於書房,樂此不疲地啃讀詩書。窗外,北風呼嘯,冷氣逼人,詩人在靜寂的夜裏,抑制不住心頭奔騰踴躍的情感,寫下了這首哲理詩並滿懷深情地送給了兒子子聿。
3.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宋代:陸遊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遊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罷官後,閑居家鄉山陰農村。此詩作於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十壹月四日。當時詩人已經68歲,雖然年邁,但收復國土的強烈願望,在現實中已不可能實現,於是,在壹個“風雨大作”的夜裏,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願望。
4.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宋代:陸遊
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壹年。
這首詩作於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陸遊當時在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南宋時期,金兵占領了中原地區。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已淪陷於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時雖值初秋,暑威仍厲,使他不能安睡。將曉之際,他步出籬門,心頭棖觸,成此二詩。
5.讀書
宋代:陸遊
歸誌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讀書》壹詩作於陸遊晚年退居家鄉後,夜晚讀書,眼神不如以前。卻依然心系黎民。於是寫下了《讀書》。
6.梅花絕句·其壹
宋代:陸遊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壹樹梅花壹放翁。
寫此詩時作者已78歲高齡,閑居在故鄉山陰,借詠梅來宣泄自己落寞孤高的情愫。前兩句的寫梅是為後兩句寫人作陪襯。“化身千億”長在梅前,與梅相連,心相印:人梅合壹,凸現了作者高標絕俗的人格。
7.沈園
宋代:陸遊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臺,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沈園》乃陸遊觸景生情之作,此時距沈園邂逅唐氏已四十余年,但繾綣之情絲毫未減,反而隨歲月之增而加深。陸遊壹生最大的個人不幸就是與結發妻唐琬的愛情悲劇。《齊東野語》曰:“翁居鑒湖之三山,晚歲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又賦二絕雲:(引詩略)。蓋慶元己未也。”據此可知,這詩創作於宋寧宗慶元五年己未(1199年),是年陸遊七十五歲。
8.劍門道中遇微雨
宋代:陸遊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銷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此詩當作於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冬。當時,陸遊由南鄭(今陜西漢中)前線調回成都(今屬四川)。他此行是由前線到後方,由戰地到大都市,是去危就安、去勞就逸。他在南鄭往成都途經四川劍閣劍門關時寫下這首詩。
9.遊山西村
宋代: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此詩作於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當時陸遊正罷官閑居在家。然而他並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猶壯”的愛國情緒,使他在農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並將這種感受傾瀉到自己的詩歌創作裏。
10.書憤五首·其壹
宋代:陸遊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壹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遊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遊時年六十有壹,這已是時不待我的年齡,然而詩人被黜,罷官已六年,掛著壹個空銜在故鄉蟄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感於世事多艱,小人誤國而“書生無地效孤忠”,於是詩人郁憤之情便噴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