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國的女子詩句 1.描述民國女生句子
描述民國女生句子
劉半農等所著《賽金花本事》:對清末民初曾經風光無限的狀元夫人、名妓賽金花是這樣描述的——“就說我吧,除去時頭上戴壹根大簪,三排小簪,每排是四根,全都是翡翠的。梳著五套頭——當時最時興的樣式——頸上掛金鏈,戴著琺瑯銀表。冬天穿狐裘都是按著顏色深淺替換。我耳朵上戴的那副牛奶珠墜子就值幾千兩。“
上海《時報》:“婦女現流行壹種淫妖之時下衣服,實為不成體統,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露出壹尺左右,女褲則吊高壹尺有余,乃至暑天,內則穿壹粉紅洋紗背心,而外罩壹有眼紗之紗衫,幾至肌肉盡露。此等妖服,始行於妓女,妓女以色事人,本不足責,乃上海之各大家閨秀,均效學妓女之時下流行惡習。妖服冶容誨淫,女教淪亡,至斯已極。”
2.民國才女有哪些
民國四大才女為:呂碧城 ,廬隱,蕭紅,石評梅和張愛玲。
呂碧城(1883年-1943年),安徽旌德人,生於1884年。父親呂鳳歧,光緒三年進士及第與清末著名詩人樊增祥同年,曾任山西學政,家學淵源。呂家有姐妹四人,呂碧城是老三。呂碧城和她的姐姐呂惠如、呂美蓀都以詩文聞名於世,號稱“淮南三呂,天下知名。”
蕭紅(1911-1942),原名張乃瑩,筆名蕭紅,悄吟,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壹個地主家庭。為了逃婚出走,困窘間向報社投稿,並因此結識蕭軍,兩人相愛,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兩人壹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4年,蕭紅完成長篇《生死場》,在魯迅幫助下作為“奴隸叢書”之壹出版。蕭紅由此取得了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蕭紅帶有左翼現實主義風格的小說還有壹部長篇《馬伯樂》,但質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長篇是寫於香港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以及壹系列回憶故鄉的中短篇如《牛車上》、《小城三月》等。
石評梅(1902 ——1928),原名汝壁,山西省平定縣城關人。父親石銘,字鼎丞,清末舉人,其家庭為平定城內壹個書香門第。
張愛玲簡介張愛玲(1920.9.3-1995.9.8)原名張煐。原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過,1929年遷回上海。1930改名張愛玲。中學畢業後到香港讀書。1942年香港淪陷,未畢業即回上海,給英文《泰晤士報》寫劇評、影評,也替德國人辦的英文雜誌《二十世紀》寫“中國的生活與服裝”壹類的文章。1942年應《西風》雜誌《我的生活》征文寫散文《我的天才夢》得名譽獎。1943年她的小說處女作《沈香屑》(第壹、二爐香)被周瘦鵑發在《紫羅蘭》雜誌上。隨後接連發表《傾城之戀》、《金鎖記》等代表作。
也有壹說民國四大才女為蕭紅、林徽因、陸小曼、張愛玲
3.形容民國女子服裝的句子有哪些
1. 淡綠色的長裙,袖口上繡著淡藍色的牡丹,銀絲線勾出了幾片祥雲,下擺密麻麻壹排藍色的海水雲圖,胸前是寬片淡黃色錦緞裹胸。
2. 身子輕輕轉動長裙散開,舉手投足如風拂揚柳般婀娜多姿, 風髻露鬢,淡掃娥眉眼含春,皮膚細潤如溫玉柔光若膩,櫻桃小嘴不點而赤,嬌艷若滴,腮邊兩縷發絲隨風輕柔拂面憑添幾分誘人的風情,而靈活轉動的眼眸慧黠地轉動,幾分調皮,幾分淘氣。
3. 壹身淡綠長裙,腰不盈壹握,美得如此無瑕,美得如此不食人間煙火 壹襲大紅絲裙領口開的很低,露出豐滿的胸部,面似芙蓉,眉如柳,比桃花還要媚的眼睛十分勾人心弦,肌膚如雪,壹頭黑發挽成高高的美人髻,滿頭的珠在陽光下耀出刺眼的光芒,鮮紅的嘴唇微微上揚,好壹個絕美的女子 。
4. .她今日隆裝盛飾了壹番,淺粉色的百子刻絲旗袍,走起路來搖曳生姿,像是支在冬日裏綻放的桃花,嬌艷動人。這些達官貴人見的女人多了,這梅花妝也見過不少,但卻還是第壹次見到這樣的。
5. 可以說是壹件神秘莫測的事情:自從慈禧垂簾聽政,以“母儀”昭著天下才揭開這壹秘密。流行於清末的“大拉翅”被世人認定是宮廷後妃的正式發式,宦官命婦,民間女子紛紛效法,流傳至今的戲劇舞臺上。其實,清代後妃發式也與清代社會發展壹樣經歷了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由樸實到奢華的過程。
6. 她蹲在地上理著箱子,膝蓋上貼著挖花小茶托,身邊堆著預備化裝跳舞時用的中國天青緞子補服與大紅平金裙子。
7. 她穿著壹件白洋紗旗袍,滾壹道窄窄的藍邊——深藍與白。
8. 壹身藍色的翠煙衫,散花水霧綠草百褶裙。
9. 民國女子,宛如清水湖上的綠色奇葩,帶著蓮的溫婉,帶著梅的孤傲,帶著桃的爛漫,荷的清高。
10. 說到民國女子,怎可以忽略中國的經典--旗袍,尤其是民國時期的海派旗袍,乃旗袍中的典範。民國時的宋氏三姐妹,把旗袍的美淋漓到了極致,把女人的氣質也美到了極致,不曉得是旗袍成就了女子的美,還是女子的美演繹了旗袍的靈魂。
11. 芊芊淑女,婀娜旗袍著身,曼妙多姿,笑顏如花綻,玉音婉轉流,皎皎兮似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
12. 君不見那綾羅綢緞,艷之韻之,蕓蕓眾神贊,飄飄仙子舞。美哉!天之仙子莫過於典雅高貴的中國服飾國粹——旗袍。
13. 說旗袍是詩壹點也不過分,它以其流動的旋律和濃郁的詩情表現了女子的賢淑、典雅和溫柔,它是中國女人的壹種情結、壹種夢幻,是鐫刻在中國女人骨子裏的美麗。不管在哪裏,只要有中國女人的地方,就有美麗旗袍的靚影。
14. 她身著壹身紅色的旗袍,看上去像是靜靜地倔強的從墻角開出的野薔薇,就像壹只翩翩欲舞的紅色蝴蝶,充滿了那種舊時代與新時代氣質的完美融合。
15. 《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原是麻油店千金,嫁入大戶後,為了不被人看輕,在衣著上是緊追潮流的。她“身上穿著銀紅衫子,蔥白線鑲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褲子”。辛亥革命後,壹度掀起過女權運動。受“男女平等”的思想影響,上衣下褲成了女子的時興裝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