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
從青年到崇禎十七年(1644)
方以智的青年活動主要在南京和桐城,偶爾經過江浙壹帶,最後到了北京。
桐城澤社的活動。崇禎初年,方以智在其父所建的袁澤郊區建立了“澤社”。在社會上,我的叔父文房(字爾誌)、我的妹夫孫林(字克賢)、錢炳坤(又名程誌)、周琦(字農)等人。方既作詩,又讀經、史,關心“萬物之理”,隨時閱讀筆記,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奠定了學術基礎。方的兩個徒弟,壹個是(字瑕),壹個是王選(字青,號虛舟),江西金溪人。當時王已經70多歲了,他的《物理學》壹書啟發了方以智以後寫壹點物理知識。澤舍壹群精力充沛的少年經常慷慨地歌唱世界大事。方親口告訴它的。“在袁澤,這是壹首悲傷的歌...談天說地是好事,不能不慷慨。”(《孫吳公文集》序)這個群體和當時東南的社團壹樣,不僅研究文學,還帶有政治色彩。
當時的桐城阮大鋮,是魏忠賢宦官的余黨,崇禎初被列入“反案”名單。方舟子的同學錢承誌,曾在阮大鋮退休時參加過蔣社。被方以智勸阻後,退出了江社。《前田年譜》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記載了這件事:“秘吳遊回,對傅俊(即錢承誌)說:吳下之事,與朝廷無異,所有宦官皆拒之。為什麽要把我們當成冠軍?我早就不壹樣了!”“吳”指的是張焱與建立復雜社會的事辨氣”就是要分清、復社、雁蕩的界限。因此,錢承誌轉而參加了澤社的文學班,並婉言謝絕沒有去參加範姜學會的會議。作為“家鄉祖宗”,阮大鋮開始與對方有仇。杜南的“留京防亂宣傳”
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桐城“造反”,方以智遷居南京。結交的世界名人有黃宗羲、吳、、、毛象、、、沈坤通、等人。
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孤兒周茂蘭、魏雪蓮被林東黨人謀殺,等於陶冶都。方以智和陳亮曾寫下長詩編年史,為林東黨吶喊。此時阮大鋮住在南京,談兵論劍,聯絡各方,希望東山再起。
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和吳* * *起草了《驅逐阮大鋮宣言》,“留在京師,防止亂泄密”。公開揭露林東創始人顧先
成的孫子女、黃宗羲等共140人簽名。阮大鋮在數千人的指責下躲在城外的牛首山,不敢入城。方以智雖然今年春天回桐城,秋天回南京參加考試,但壹直沒有在上面簽名。而阮大鋮在過去接觸過江社,仍然相信龔潔是方以智的主謀,所以對毒藥怨恨更深。清朝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弘光在南京登基,阮大鋮通過關系成為兵部尚書,對大批後裔和復社成員進行報復。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入京,方以智被義軍國盈俘虜,不久逃往南京。這時,阮大鋮上臺,修復舊怨,免除方以智在李自成進京後的“殉難”,將方置於“次於六等”的五等,處理方式為“適徒贖”。方以智不能在杜南久留。他經陳子龍介紹,途經浙江和福建,在廣州避難,結束了他的早期生活。這期間,由於方以智紮實的經史知識和百家爭鳴,“凡男女、樂、法、聲、文、字畫、醫術、執琴劍之術,無不必析其旨”(《桐城舊傳》卷六)。崇禎十四年、十六年,開始分別在物理上寫通雅、孝直。
方以智早年學哲學不多,主要寫詩、詩詞、政論。他提倡“公平”和“公開”。《通雅》序中說:“治在君臣,民以師教,學以實用,公正明了。”《鐘卷儀》還引用了朱的“惟公而明,而道盡。”他認為“公”就是沒有偏見,“明”就是“善惡”。這與戴震百年後強調的“去私人化”和“去公共化”的政治理念有相通之處。
中期
明崇禎十七年(1644)至清順治九年(1652)在廣州期間。
方以智改名為吳世功,被統帥姚發現。姚是方的老朋友,(公元1640)也在同壹年中了試。他請方做他兒子姚端的老師。在南海靈官辦公室,方以智重新整理了通雅的舊稿。他還寫了《嚴敬玉》的劇本,並教演員唱歌。這時,他寫的詩集被命名為《占敏》。方到廣東後不久,他的妻子潘石經福建來到廣州與三兒子團聚。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朱由朗在肇慶登基監國,方以智被任命為初級詹,學士,國子監助理講師。由於黨派之爭和宦官專權,他見無事可做,毅然隱退在湘桂交界的苗洞中。李詠多次稱他是東哥的大學生,他被辭退了十次。這些話至今還保留著,可見他那天對時局的觀感。他的詩“西南更陰更暗,誰會含淚看新亭”!說明了他對李詠法院的失望。
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清兵進入廣西桂林,屈世貞和張的曾孫* * *殉難。方以智去昭平仙,歸山為僧。方呂中跟隨方以智進山,“父析蓮花,父畫子炊”,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最後被清兵發現。清軍統帥馬焦多次逼他投降,但最後還是讓他出家了。方以智到了梧州,在梧州雲蓋寺住了兩年。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八月,隨石(宣城人,號玉山)上廬山,同年年底返回桐城。他的哲學著作《東西君》的開篇是他到廬山時寫的。這個階段是方以智人生的轉折點,從富家公子到顛沛流離的苦行僧,從壹盞紅燈青酒到壹盞黃卷青燈,從入世到出世。《桐城舊傳》作者馬啟昌論方以智說。“向英雄鞠躬的人才是當季的幸運兒,被畢叫去了。他們的野心是什麽?”在這個階段,政治和社會的理想和抱負無法實現,於是我的全部精力都轉移到了寫書的學術生活上。在流離失所缺乏書籍和資料的情況下,他自己說,“作為壹個有漏洞的小說家是可悲的。”愚公今年三十六歲,有命讀書”(見《通雅》第三後記)。但在這壹時期,它最終被寫進了《物理知識》、《切韻原》、《醫聯體》、《編補本草》等書籍。
學習與理論方以智熱愛自然科學知識。從小在學校讀書,物理差。他曾說:“不從智慧中學習,管理事物就會很差。”(《物理學概論》第五卷)明清時期,西學東漸。方以智在秉承家訓的同時,傳承《易經》,同時廣泛接觸傳教士學習西學。經過不懈的努力,他終於在哲學和科學兩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方以智學識淵博,《清史稿》中的傳說說:“有了智慧,學生們的能力各有不同,十五組經學史可以略背。廣博的知識,從天文、地理、音樂、法律、聲音、文字、字畫、醫學、技藝,都可以考其源,析其旨。”這個評價並不過分。他在很多領域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例如,在學術分類問題上,他把學術分為三類,並說:
“天地驗家,就像數、歷、聲、藥壹樣,都是質的,都是物理的。如果妳談論教學,妳會殺死它。說幾句話就懂事了。”(《通雅·文火》)
在這三種學術中,他講的比較多的是通識和質測。他說:
“孤獨的積累,深究其來源,就是寥寥數語;事出有因,真的很優雅。他們大的很會開,小的很笨,和他們的氣質壹樣。征其好惡,推其常變,是壹種質的考驗。”(物理學導論)
可見,所謂“通識”是指對事物根源的探討,而定性測量則需要腳踏實地地調查事物變化的原因,根據其特點進行整理歸類,總結驗證已知規律,預測未來的發展變化。顯然,通識和定性檢驗是從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角度對學術活動的分類。在中國,這種分類是方以智的獨創。
天文學方面,方以智結合中國傳統天文學和當時傳教士引進的西方天文學,探討了地心說、九天學說、黃赤道、歲差、星宿、日食、歷法等天文問題。他非常重視西方天文學的知識,經常跟蹤西方天文學的最新進展。比如他在討論天體運行軌道時,根據西方通過望遠鏡發現金星有周期性變化,提出了金星和水星繞太陽運行的正確猜想。
方以智接受西方科技知識不是盲目的,而是通過自己的仔細思考和消化。例如,他首先調查了西方地球圈理論所依據的觀測證據,然後接受了這些證據。他駁斥了傳教士的錯誤說法。比如壹個傳教士曾經說過,太陽的半徑是地球半徑的160多倍,太陽離地球只有1600多萬裏。方以智指出,這是錯誤的,因為按照這種計算(地球的周長約為9萬英裏),太陽的直徑接近日地距離的三分之壹,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他用自己的“光是胖的,影是瘦的”理論解釋了這個問題,指出人眼看到的太陽的圓面大於實際發光體,所以用幾何方法測量是不準確的。他的理論後來被《李想考成》的作者所接受。
在物理方面,方以智有很多獨到的見解。他從氣的壹元論的觀點提出了光波動的樸素理論,認為:“氣凝結成形,發出輕音,尚有未凝結的空氣與之摩擦吸吮。”故形之用止於其點,而光聲之用常溢於其余:氣與彼此無隙。”(《物理學簡介》第1卷)
顯然,方以智認為光是因為氣興奮而產生的。因為氣體在所有空間都是擴散的,它們之間沒有間隙,受激氣體必然會和周圍的靜止氣體相互作用,激發會被透射,形成光的傳播。所以方以智描述的是壹個簡單的光波動理論。為了與現代光的電磁波理論相區別,可以稱之為氣體-光波理論。
方以智從氣光波動理論的角度,進壹步提出了光不直的觀點。他稱之為光胖影瘦,認為光在傳播過程中,總是侵入幾何光學的陰影範圍,使光面積變大,陰影面積變窄。他還指出,由於光的胖瘦陰影現象的存在,基於光的直射性質的測量所得到的結果是不準確的。他說:
“物是障礙,其影易竭。聲音和光經常溢出事物的數量。聲音看不見,光看得見,測量不準。”(《物理學概論》第壹卷)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還做了針孔成像實驗,試圖用自己的理論解釋常見的光學現象。所有這些在物理學發展史上都是非常新的。
此外,他對光的反射和折射,聲音的發生、傳播、反射和隔音效果,色散、焦化、比重、磁效應等許多問題的記述,都領先於同時代人。
在生物醫藥方面,方以智也有很多值得壹提的地方。他在《物理學概論》壹書中,記錄了大量關於動植物的生態學、栽培學和管理學的知識。他引用傳教士“大腦支配思維”的理論,介紹他們關於人體骨骼和肌肉的知識。他認為中西學各有所長,西醫“在定性測量上比在口頭交流上更細致”。所以他從《大師制與群簽》中引用了湯若望的《中西醫解剖》,介紹給國人,但排除了傳教士所說的“全能神創造了世界”的內容。他本人也因對傳統醫學的研究而聞名,寫了許多醫學著作。可惜這些作品不是代代相傳,我們很難壹窺究竟。方以智可以算是中國早期的匯通思想家之壹,在中國近代醫學發展史上有壹定的影響。
方以智壹生著述甚多,有壹百多種。其中,通雅和物理筆記最受歡迎。前者是名句的綜合匯編,後者是註釋。他的科學觀點主要集中在這本書裏。他後期的代表作是《姚笛跑莊》和《東西君》,這兩部著作都是哲學著作,其中提出了壹些非常重要的哲學命題。他的其他重要著作有《浮山文集》、《伯夷集》、《於壹集》、《壹貫問答》、《切韻源流》、《劉玉草》、《周易圖像》、《性理》、《易綱學》、《諸子倦怠》、《四韻》終本等二十余種* * *。
方以智,安慶府桐城縣(今桐城市)鮑方故居人,出身士大夫家庭。方是這壹時期桐城地區的主要宗族。曾祖父方漸學,精通醫學和理學,能夠兼收並蓄,自成體系。除了記錄他去林東講學的《東遊記》外,他還寫了《李逸》、《興義》、《依桐》、《遊訓》、《通傳語》等。祖父方大珍是萬歷年間大理寺左邵青,著有《儀禮》、《詩集》、《李碩》、《庸路斯》、《遊鐘錄》等數百卷。由於逐漸被泰州學派的耿定理所研究,他被納入明儒學的案例之中。祖父吳應斌精通儒學,著有《伊雪全集》、《薛永詮釋論》、《宗彜聲論》、《三義齋稿》等。父親方孔英,萬歷四十四年進士,崇禎年間為官,湖廣總督。他精通醫學、地理、軍事,較早接觸西學,提倡實用知識的學習。著有《易經》、《全邊略》、《尚書略》等書,《明史》流傳。《周易時輪》被收入《四庫全書總目》。這本書對方以智影響很大,方在生活中經常提起。
方以智繼承家學,從小接受傳統儒家教育。他是由他的母親和姑姑撫養大的。方阿姨是明朝大理少年方大真的女兒,姚孫邦的妻子,守寡少年。方是當時壹位才華橫溢的女詩人。我曾隨父親遊歷過四川嘉定、福建阜寧、河北史靜等地,看過名山大川,遊覽過京中名勝,也看過西文書籍,頗有見聞。除了家學,他教的老師都是當時有名的學者。擅長辭賦史的白宇提倡實學。王選是當時的《春秋》大家,他專門從事名物訓詁和對何、羅的研究。傅海峰是當時的名醫。此外,家中藏書豐富,素有“兩者為字海,先帝為帝”之稱。在這樣的環境中,青少年時期的方以智被濃厚的學術氛圍所熏陶。因為他們的祖先與林東黨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他也從小養成了關心時代的習慣。十四歲那年,我走到幾百裏外的考場去參加考試,以此來磨煉自己的意誌。
成年後,方以智帶著書廣泛遊歷於江淮吳越之間,拜訪每壹個藏書的人,博覽群書,到處交友,廣交朋友。在他的同學中,有西方傳教士畢方濟各和湯若望,他們閱讀西方書籍。方以智從他們那裏了解了近代西方自然科學,從而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他認為:“今天,下脊柱的東西很多,海中人壹定是無知的。四面之勢必不知,山河之亂,不可預測。”他曾寫過壹首詩:“霜如雪,南遊寂寞。沒有辦法平白成為國民。”罵了抱了才能笑,負了軛總是虛名。淩雲在江湖上叱咤已久,棍劍時風雨聲。海中只有幾個字母,龍眠山下有瘋狂的生命。”表達了他非凡的政治抱負。為了勸皇帝選賢用能,革除弊端,實行壹些改革,他寫了《詔求才》、《詔求治疏》、《詔求學疏》等。,並下定決心幫助復興明朝。他曾在《書錄十壹傳》中說要“管東海,洗人間之垢”。他曾與張焱、、吳、、等重聚。,審判人物,諷刺朝廷,被稱為“四公子”,以文章聞名。方以智的父親方孔瑛在湖廣總督時,被楊嗣昌彈劾入獄。方以智懷了血,方孔英被放了。壹時之間是個好故事。
崇禎十三年(1640),30歲的方以智進士被選為庶吉士。有人向崇禎皇帝推薦方以智,崇禎稱之為德政殿。方以智“語中機密,贊其善”。後來,他擔任了工部的官員,翰林院的評議員,太子任命王和在京任職。
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農民軍入侵北京,崇禎皇帝自縊。方以智在崇禎靈前痛哭流涕,被農民軍俘虜,農民軍嚴刑拷打,他卻不肯投降。很快,李自成被山海關打敗,方以智僥幸逃出南方,卻活了下來。當方以智在北京立下的不投降農民軍的誓言傳到江南時,所有的朋友都把他比作文天祥。
方以智去了南京,投奔了南明的弘光政權。仇人阮大鋮在南明把持弘光朝政,不斷受到排擠和迫害,只好改名吳世功,流落嶺南和兩廣,以賣藥為生。不久,南明帝召前官庶吉士,但方以智不應,遂封為“三平”,遊走於珠江山川之間。順治第三年,朱由朗、桂王在肇慶稱帝。由於父親的推薦,方以智參加了建立政權的活動,並擔任左忠雲、少湛、國子監學士等職。方以智很快發現鬼王政權岌岌可危,名不副實。內部門戶之爭,叛徒當道。在外面,它正和廣州的邵武政權作戰,互為宣戰。桂王膽小如鼠,只要聞到壹點點鶴的味道,他就會逃跑。這壹切都讓方以智心灰意冷。被太監王坤誣貶後,不得不躲藏在湘桂粵西部少數民族雜居的地區,過著“草堂同居,荒村生火作鬼鄰”的生活
方以智死後,* * *有三墓:江西清源山為地幔之墓;浮山華嚴寺後面是爪塔;浮山北麓白沙嶺的“金牛軛”是壹座實體墓。方以智墓位於安徽省樅陽縣東北45公裏的浮山北麓,安和公路西6公裏處。陵園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它由墓、壇、臺三部分組成,占地210平方米。墓室四周花崗巖環繞,墓碑立在“傳記碑”後面。由於方氏家族後代尊先生的反清野心,碑上並未頒發清皇帝的稱號。左邊是潘石夫人的墓。方以智墓前有壹石壇,上有密密麻麻的碑文《先生小傳》,西有壹石對聯:“博學之卿。值百年,名山勝水千年。”以下三條路依次修建,與山腳相接。禮拜臺前有白石欄桿。第壹行祭拜的是壹對石獅子,彼此分開。舞臺右側豎立著壹個大理石標牌。四棵周松青柏郁郁蔥蔥,郁郁蔥蔥,整個墓園居高臨下,氣勢開闊,莊嚴肅穆。方以智墓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方以智詩如雪,東風掃夜蘇堤。蘇堤月,香火賣到南方,多少次?錢塘江潮聲休,誰攀沿江柳?誰攀,西陵渡口,古今離別。——宋代方以智《憶花如雪》憶花如雪
花似雪,東風掃夜蘇堤月。蘇堤月,香火賣到南方,多少次?
錢塘江潮聲休,誰攀沿江柳?誰攀,西陵渡口,古今離別。婉約,他寫的風景感覺他的同伴都被分開,麻鞋獨自進入森林。壹年改五次姓。聽慣了戰書,因風雨而憂。生死易,痛為知己!——清·方以智《獨孤》
清代方以智
三峽巴江猶如壹股直流,疊流的屏障已經封閉了好幾次。冰破雲簾,銀漢斜作玉溝。畫角鼓催雨,陽關笛送深秋。誰會畫折筆,能掛風上樓。——明代方以智《三疊拳》三疊拳
三峽巴江猶如壹股直流,疊流的屏障已經封閉了好幾次。
冰破雲簾,銀漢斜作玉溝。
畫角鼓催雨,陽關笛送深秋。
誰會畫折筆,能掛風上樓。查看更多方以智的詩> &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