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說明道理的詩句

描寫說明道理的詩句

1. 關於說明道理的詩句

關於說明道理的詩句 1.說明深刻道理的詩句

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陸遊《遊山西村》)

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3、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4、沈舟側畔千帆過,並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5、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7、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等飛來峰》)

10、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11、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12、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1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14 滿園春色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遊園不值》]

2.有哪些說明道理的詩句,告訴了我們什麽道理

1.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

2.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早秋苦熱堆案相仍》

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伶仃洋》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5.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無題》

6.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唐?杜甫

7.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誌》

8.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

9.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元朝?王冕《墨梅》

10.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於謙《 石灰吟》

11.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樂府詩集·長歌行》

12.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七步詩》

13.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孔子家語》

14 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15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3.蘊含深刻道理的 詩句

題目題西林壁(宋 蘇軾)

詩詞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足點、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題目琴詩(宋 蘇軾)

詩詞原文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壹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幹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壹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就是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系。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那麽,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內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系。前者是音樂產生的根據,後者則是音樂產生的條件,兩者缺壹不可。

題目觀書有感 (宋 朱熹)

詩詞原文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壹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壹個人的學問也就回變成壹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這樣。

題目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宋 楊萬裏)

詩詞原文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裏,壹山放出壹山攔。

哲理詩人借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行路的感受,說明壹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麽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壹時壹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後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壹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不斷進取。

4.說明深刻道理的詩句

1、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陸遊《遊山西村》) 2、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3、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王之煥《登鸛雀樓》) 4、沈舟側畔千帆過,並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5、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觀書有感》) 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7、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 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等飛來峰》) 10、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11、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春日》) 12、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1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14 滿園春色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遊園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