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思念
爸爸媽媽已經離開我們很多年了,每到清明節前夕,總會讓我更多的想起父母。
我十三歲時,父親四十九歲死於肺心病。後來,我母親在63歲時死於和我父親壹樣的疾病。母親的骨灰和父親的遺體葬在我的家鄉湖南湘潭的農村。
二十多年前,大哥去老家探親掃墓。他在父母墓前拍了壹張照片發給我。照片中,墳墓上長滿了枯萎的雜草,四周雜草叢生,就連墓碑也被淩亂的茅草覆蓋。那裏荒涼荒涼,讓人感覺不舒服。相比之下,我們兄弟姐妹當時的生活條件和周邊環境更好,而我們的父母卻住在那個地方。作為孩子怎麽才能不難過?在大哥的倡議下,我們兄妹七人通過電話和書信商量,本著從簡的原則,決定對父母的墳墓進行整修。
第二年,我們委托鄉下的表兄重修了壹塊水泥板,以取代因風化而看不清字的麻板。為了阻擋雨水泥沙的侵蝕,我們沿著山坡修建了壹米高的半圓形墓墻,用水泥砂漿打磨。完工後的墳墓看起來幹凈、整潔、莊嚴而簡單。這樣,我們的心就會平靜壹點。
現在我們兄弟姐妹天各壹方,生活的城市離父母的墳墓也很遠,但我們的心卻和對父母的思念緊緊相連。我每隔兩三年就去掃墓祭拜。時間不壹定只是清明節,壹般是春秋兩季。兩次都是哥哥姐姐陪我去的,其中1993的“十月壹”假期最全,我們7個孩子從北京、武漢、廣州、太原、重慶等地聚集在父母墳前,不在少數。另壹次是2006年,紀念我爸我媽出生100周年。我們的子子孫孫——孫女、曾孫女、侄子、孫女——都參加了,壹共15人,人數最多。還有壹次,我和老婆女兒壹起去的。其他場合,我都是壹個人去,默默的在墳前跪拜。
我不是壹個孝子。父母在世時,我沒能關心、體貼、照顧他們。相反,當父母在為我的學習和生活努力的時候,我總是不耐煩,甚至反感。心情不好的時候,會無緣無故的煩躁,對著他們大聲發脾氣,粗魯不講道理,生氣的給他們壹個眼神...現在想來,這樣的態度是很不能接受的。生我養我,辛辛苦苦教育我們的父母,真的對不起。父母在世的時候,我沒有帶給他們盡可能多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愉悅。我也對他們說了壹些不尊重的話,做了壹些不孝的行為。很長壹段時間,我壹直很內疚,充滿了罪惡感,讓我很後悔。現在,我們結婚了,懂事了,手頭寬裕了,衣食無憂了。如果我們能彌補,也許我的心會好受些,但我們永遠不會有這個機會...
我雖然不孝順,但對父母感情很深。我們的父母不僅是世界上最負責任的父母,也是世界上最難得的忠誠伴侶。
我活了大半輩子,見過很多身邊的人和事。像我們父母這樣壹輩子和睦相處的夫妻真的不多見。在他們的壹生中,任何時刻,無論順境還是逆境,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健康還是疾病,他們的父母將永遠相互依賴,他們將與彼此同甘共苦。無論是解放前我家生活條件優越,還是土改後環境惡劣,父母都經受住了各種考驗,從未放棄。正如大哥在他的《飲水思源》壹書中所說:“我的父親和母親雖然被安排結婚,但他們仍然互相尊重,彼此深愛。他們年輕時享受著富裕的生活,也經歷了土改後最艱難的生活。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安慰,真的是同甘共苦地度過了壹生。”
的確,像我爸媽這樣,能做到互相體諒,互相包容,互相體諒,從不抱怨,從不臉紅,從不吵架的夫妻很少,我們七個兄弟姐妹也沒有壹個能做到。
我爸和我媽同年出生,我爸比我媽大兩個多月。我的父親出生在農村的壹個大家族,是壹個知識淵博,溫文爾雅的老知識分子。我媽媽出生在壹個小城市的中產家庭,端莊大方,賢惠能幹。我們就是在這樣壹個和諧融洽的家庭中長大的。
我們的父母壹生沒有什麽大的能力,也沒有什麽大的成就。他們平凡又普通,但都有著相同的願望和目標。他們必須把孩子培養好,成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知識和文化的人。他們把教育孩子視為壹生中最重要的任務和事情。在他們心裏,孩子放不下自己,學不好,只有讀好書。為了讓我們成長為有用的人,他們想盡辦法讓我們走上正道,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把我們培養成壹切有文化、有出息的人。
小時候,平日裏父母教我們唱古歌《蘇武牧羊》:“……大雪封山,我們忍了十九年,渴了雪,餓了毯子,在北海上放羊……”他們還教我們唱嶽飛的《滿江紅》:“怒而沖冠,倚欄桿歇細雨。仰頭,仰天長嘯,剛強兇猛。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雲與月。不要閑著,把男孩的頭翻白,心裏難過……”悲壯的曲調和高尚的情懷依然留在我們的記憶中。為了鼓勵我們學習,他們經常給我們講“孟母擇鄰而居”、“三母教子”、“頭上懸梁,脊梁骨刺骨”、“眨眼螢火蟲映雪”、“偷墻頭光”等故事。出於對之桃的感悟,他還給我們講了很多關於唐伯虎、蘇東坡等文人的軼事,以及四大名著中的壹些故事片段。
上小學之前,父親就開始教我們讀書寫字,壹直拉著手,耐心地給我們講解。在父母心目中,不學習的孩子壹無是處。至今我還記得他們教的這句話:“不讀書的孩子,長大了也沒用。”
父母非常重視我們的道德修養,以至於我們要善良、真誠、寬容,做事要有恒心,能吃苦;妳要註意自己的行為,站著坐著,睡覺不要說話,不要吃飯,吃飯不要掉米粒,不要端著飯碗到處亂晃...
在今天,如果我們還有壹些良好的品德,如果我們能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些用處的人,那是離不開父母的諄諄教誨和精心培養的。
父母盡心盡力對待我們的學習。即使在我們家最困難的時期,父母也是不顧體弱多病,省吃儉用,支撐著這個破敗的家庭。父親寧願不看病也不買藥,壹天只吃兩頓飯不油水,也要省下壹分錢。我母親不顧年老體弱,外出縫紉,擺書攤,風雨無阻地敲打石頭,她掙了壹分錢。他們對自己那麽苛刻,願意吃苦只有壹個目的,就是不能耽誤我們的學業,再苦再累也要全心全意完成學業。
在父母的全力支持下,我們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他們從小學到大學,都完成了本科學業,陸續參加工作,為國家和社會盡自己的壹份綿薄之力。
大哥,湖南大學畢業,加入中國人大,當過文化老師,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後,先後在中學、大學任教,任教務處主任、校長助理。
二哥,武漢大學畢業,長期從事農業科研,甘蔗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三哥,畢業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壹輩子在軍事院校從事教學工作,當過少校教員。
姐,畢業於中南建築工程學院,後從事城市規劃總體規劃設計,高級城市規劃師;
二姐,畢業於武漢水利電力學院,長期從事水利電力工程設計,省水利學會理事,高級工程師;
弟弟,華中師範大學畢業,中學、大學任教,歷任組織部部長、學生處處長、副教授。
本人畢業於哈爾濱建築大學,從事建築安裝工程和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工作,高級工程師。
我們能有這樣壹個充滿希望的未來,多虧了我們父母的養育和教導。如果我們的父母今天能看到我們,那該有多開心啊!
回想起來,我們的所作所為離不開父母的栽培,他們用自己的努力澆灌我們,用忍受生活的痛苦幫助我們成長。現在,我們終於實現了他們的希望。我們都成了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每個家庭都過著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不幸的是,我們的父母沒能看到這壹切。作為孩子,我們永遠無法報答父母的大恩。
湘潭知名作家冰鏡先生看了我寫的關於我懷念父母的文章後,感嘆地寫道:“壹個家境貧寒的大家庭,嚴父慈母,在艱辛和疲憊中養育了七個孩子,他們都完成了高等教育的學業,成為國家有用之材。多麽偉大的功績啊!這種養育之情,再創造之恩,大如天地,天有多大!地有多大,恩就有多大!”
這是壹個文化人對我父母養育孩子的感受。作為別人,我們還有如此強烈的感情,何況是我們自己!
如果我的父母在天之靈,妳能知道此時此刻我有多想念我的父母嗎?
清明節又要到了。我在遠離家鄉千裏之外的異鄉。我不能去我父母的墳前獻壹束花。我只能寫這壹小段文字安慰父母。
懷念如墨
彈幾首琵琶曲,情不自禁觸動;寫幾個行雲流水的字,過目不忘。
深夜,風起微,心驟然涼。我起身拿了衣服,展開紙寫了起來,想把心裏的話說出來,卻不知從何說起。只記得那壹年,七月初七,在長生殿,我們在靜謐的午夜世界裏,彼此偷偷訴說。心中的誓言:我們希望在天堂飛翔,兩只鳥用同壹只翅膀,在大地上壹起成長,壹棵樹的兩個枝幹..大地長存,蒼天長存;總有壹天兩者都將結束,而這無盡的悲傷將永遠持續下去。回頭看,美好破滅了,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怎麽接,怎麽反幹坤。眼淚跳舞,血液在心臟裏流動,頭發變白,所以和我壹起飛的鳥兒們不得不分道揚鑣。還有屋頂上的瓷鴛鴦長得濃濃的晨霜,玉都涼了,誰跟* * *?淡淡的冷月,濃濃的酒,伴著沈甸甸的思念,在蕭瑟的氣息中留下了壹滴淚。
我常常想,如果那天我在馬尾坡上不畏懼,不顧壹切艱難險阻,永不放棄,會怎麽樣?此生誓願交換珍惜此生,千古罪人。我壹想到這個就不寒而栗。如果公主是我,在友情陷入困境的時候,她手裏的劍可以折斷嗎?回首往事,真正美麗的是可憐的,迷人的容顏是難忘的;唱歌跳舞,每晚吹笛子,突然像做夢壹樣。衣袂起舞,壹片花瓣似她的臉,壹片柳葉似她的眉,揮著衣袖,飄飄欲仙,念及此,壹寸壹寸,淚如雨下,化作片片相思。物是人非,人是人非,愛是刻骨銘心的。外表是易逝的,幸福是脆弱的。思念如絲,編織著所有舊夢,只恨舊夢難圓,在歲月的淚水中留下壹點思念。思念為墨,心為筆,夢為註,空筐深處,枯榮終作繭。寂寞蘸月影,搖曳如紗,漸行漸遠舊夢,壹簪壹閃,人與仙茫茫,癡情難斷,與惆悵同在。
唯壹的辦法是壹月紅塵夢,半條命醉。愛深而淺,永生虛空。斑駁的歲月,鐫刻著永恒的遺憾。壹點漣漪,蕩漾了幾天。三生石上,熟悉的文字何時消失,我壹直不知道。突然迷茫又清醒,分不清對錯?殘月下的荷花,掙紮著撐起壹點點清澈的漣漪,池邊,我的小徑已曲曲折折,穿過壹個避風的窪地,只願像壹顆絮狀的心,悄悄地沿著這條小徑飄向公主的心,期待著有壹天,天與地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