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晉商千裏奔波,追逐財富的經歷,清代道光年間,曾做過地方小官的山西忻州詩人王錫綸,也在壹首很寫實的詩中有過描寫:
商人幾點思鄉淚,灑向刀頭盡成血。
當年逐利辭鄉縣,天山翹首程如線。
白發慈親淚滿衣,紅顏少婦啼成泣。
聞道於闐瓊玉多,又傳囗賓毛衣賤。
某家攜歸萬斛裝,某客手揮千金便。
從此相將愛遠行,故故寒郵逐奔電。
贏得腰纏十萬多,死上他鄉不相見。
賞析:這首詩與當代壹些自命風雅的官員們愛寫點頌揚時局粉飾現實的順口溜小詩不大相同,他的詩中是很有些現實主義成份的。
晉商們賺錢的辛苦和悲酸;他們賺到錢後“攜歸萬斛”、“手揮千金”的滿足;壹人成功後,吸引了更多的晉商也相繼上路遠行的種種情景;那種真實的歷史,他在這首詩裏給我們留下了真實的描述。
擴展資料
晉商文化
在中國明清以來的近代經濟發展史上,馳騁歐亞的晉商舉世矚目。
山西特別是以太谷、祁縣、榆次、平遙等為代表的晉中盆地商人前輩,舉商貿之大業,經營範圍包羅萬象,奪金融之先聲,錢莊票號匯通天下,稱雄五百余年,創造了亙古未有的世紀性繁榮,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了燦爛的商業文化。
晉商是中國最早的商人,其歷史可遠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明清兩代是晉商的鼎盛時期,晉商成為中國十大商幫之首。在中國商界稱雄達500年之久。晉商之家族不同於壹般官紳家族,它是具有商業烙印特征的中國傳統文化家族。
晉商中的壹位重要代表人物王現曾經說過:“夫商與士,異術而同心。故善商者,處財貨之場,而修高潔之行,是故雖利而不汙;善士者,引先王之經,而絕貨利之徑,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利以義制,名以清修,恪守其業,天之鑒也。”
這段話出自壹個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山西商人口中,著實令人驚嘆。這番論述不僅點明了經商的不二法則,也道出了為官與為人的基本遵循。在王現等晉商看來,不論在什麽時候、在什麽情況下,只要按照這壹法則為人處世、入仕經商,必定會做出壹番不平凡的事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