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興老街位於錢江南岸三橋底下的西興,歷史悠久、聞名遐邇。960米的西興老街保護區,80%的清末民初建築、老式的剃頭鋪、木凳鋪、茶館以及有著千年歷史的馬湖燈籠,仿佛還能聽到當年的聲聲吆喝。古資福橋、殘存的牌坊、街亭、河埠頭等眾多文物古跡,尤其是那個西施亭,是當年女眷們旅途輾轉後歇息補妝之地。頗具韻味的月梁、窗坊以及幽長蜿蜒的廊道,延續著蕭紹兩地千年來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了壹批又壹批參觀者。
西興老街西端連著浙東古運河的源頭,開鑿於東晉全長250多公裏的浙東古運河就從這裏起源,流經蕭山、紹興、上虞、余姚、寧波,在鎮海城南註入東海。浙東運河之頭見證著西興曾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沖和商旅繁盛之地。
與運河相媲美的是蕭山江海塘之濫觴——西興古海塘。蕭山境內逶迤70公裏的西江塘、北海塘皆自西興永興閘為起點,興毀直接關系到整個蕭紹平原乃至古越國地域安危的西興古海塘如今已成為海塘保護的重點。
越之門戶、交通要沖的西興,留下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歷代名家的壯麗詩篇和人文內涵,使西興成為“浙東唐詩之路”的頭。
西興古稱固陵、西陵,亦稱郭兵城。春秋時,為越國之關防,是古錢塘江邊的渡口城堡。《水徑註》載:“浙江東經古陵城北,昔範蠡築城於浙江之濱,言可固守,謂之固陵,今之西陵也。”當地昔有民謠雲:“越國造此鐵陵關,鐵甲將軍守邊關,三千鐵騎守海塘,百姓始能得安康。”西陵又是蕭紹運河的起點,是溝通錢塘江與內河的要地。白居易詩句“煙波盡處壹點白,應是西陵古驛臺”,說明唐以前這兒已設驛站。至康熙年間西興驛為浙東入境首站,“凡京外各省轉寧、少、臺三府公文悉由該壹站收轉。”五代末,吳越武蕭王以“陵”非吉語,改名西興。宋為西興鎮,元置西興場,明設鹽課司,清時並入錢清場。自古為水陸要沖,市廛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