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盡孝原文;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也,壹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時年數歲,感戀彌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劉氏,躬自撫養。密奉事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藥必先嘗後進。有暇則講學忘疲,而師事譙周,周門人方之遊夏。
少仕蜀,為郎。數使吳,有才辯,吳人稱之。蜀平,泰始初,詔征為太子洗馬。密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遂不應命。乃上疏曰:“臣以險釁……臣生當隕身,死當結草。”帝覽之曰:“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召。後劉終,服闋,復以洗馬征至洛。司空張華問之曰:“安樂公何如?”密曰:“可次齊桓。”華問其故,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壹也。”次問:“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臯陶相與語,故得簡雅;《大誥》與凡人言,宜碎。孔明與言者無己敵,言教是以碎耳。”華善之。
出為溫令,而憎疾從事,嘗與人書曰:“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從事白其書司隸,司隸以密在縣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內轉,而朝廷無援,乃遷漢中太守,自以失分懷怨。及賜餞東堂,詔密令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無中人,不如歸田。明明在上,斯語豈然!”武帝忿之,於是都官從事奏免密官。後卒於家。
翻譯:
李密,字令伯,犍為武陽人(今四川省彭山縣)。他的另壹個名字叫虔。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何氏再嫁。當時李密只有幾歲,他戀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劉氏親自撫養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順和恭敬聞名當時。祖母劉氏壹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裏未曾脫衣。為祖母端飯菜、端湯藥,他總要嘗過後才讓祖母用。(李密)有空閑的時候就講學,壹講學就忘記疲勞,並且以譙周為老師,譙周的學生把他和子遊、子夏並列相比。
他年少時在蜀漢做郎官。多次出使吳國,頗有辯才。吳人稱贊他。蜀漢平定後,泰始初年,晉武帝委任他為太子洗馬。他因為祖母年高,無人奉養,沒有接受官職。於是上疏說:“臣以險釁……臣生當隕身,死當結草。”皇帝看了以後說:“(這個)讀書人高雅的名聲,不是圖有虛名啊。”於是就停止征召(他)。後來(他的祖母)劉去世了,(他)服完喪,又以洗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陽。當時司空張華問他說:“(妳認為)安樂公這個人怎麽樣?”李密說:“可以與齊桓公相並列。”張華問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說:“齊桓公得到管仲(的輔助)而稱霸
2. 求壹些孝敬父母的古文的意思1.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壹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
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裏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壹》。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7.意,面帶歡笑。
出自《勸報親恩篇》。 8.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9.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出自《名賢集》。 10.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誌·魏書》。
11.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
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3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
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4.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麽,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5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妳的憂愁。
出自《勸報親恩篇》。 16.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準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麽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9.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
出自(明)《增廣賢文》。 20.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香九齡,能溫席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
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壹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裏,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裏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
壹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壹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麽冷的天氣,爸爸壹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幹了壹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
想到這裏,小黃香心裏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裏,給他鋪好被,然後脫了衣服,鉆進父親的被窩裏,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
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裏乘涼,盡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
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準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壹直沒有在這裏。 “香兒,香兒。”
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
滿頭的汗,手裏還拿著壹把大蒲扇。 “妳幹什麽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裏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壹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黃香說。
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可妳自己卻出了壹身汗呀!” 以後,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後,總是拿著扇了,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壹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9歲的小黃香就是這樣孝敬父親,人稱溫席的黃香,天下無雙。
他長大以後,人們說,能孝敬父母的人,也壹定懂得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事情正是這樣,黃香後來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負眾望,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傳。
3. 關於孝順的文言文或古文及解釋 (有分加喔東漢陸績,字公紀。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裏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
臥冰求鯉
原文
晉王祥,字休征。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臥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譯文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繼母朱氏時常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於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4. 關於“慈孝”的古文和名言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爹娘面前能盡孝,壹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千萬經典,孝義為先。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首孝弟,次謹信。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要知親恩,看妳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壹則以喜,壹則以懼。”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5. 孔子的有壹句名言告訴我們要及時盡孝.是哪壹句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樹希望靜止不擺,風卻不停息;子女想贍養父母,父母卻已離去。樹是客觀事物,風是不停流逝的時間,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願而停止的。多用於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出處
春秋孔子《孔子家語卷二 ·致思第八》:“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譯文: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斷絕了聯系,這是過失之三。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吹動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時候老人卻已經不在了!
擴展資料:
關於孝順的名言:
1、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壹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紮得多深。——法國莫泊桑《愛》
2、妳希望子女怎樣對待妳,妳就怎樣對待妳的父母。——希臘伊索克拉底《孝》
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現代老舍《老舍選集》
4、不同的人對“孝順”二字的理解,雖然會有些許不同,但對於“孝順”行為的實施,卻是大體相同的。壹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壹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現代林語堂《林語堂語錄》
5、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裏的第壹種特權。——法國拉法格《聽風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