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插柳植樹的詩句 1. 關於清明節插柳的詩
插柳 清代 夏完淳
千條拂翠微,雨後碧新肥。卻憶靈和殿,楊花滿地飛。
譯文:千條柳枝掃拂著山巒益顯青翠,雨後的柳葉碧綠欲滴似更厚肥。使人憶起了遍種楊柳的靈和殿,楊花和柳絮隨風飄舞滿地紛飛。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意思是:用心的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卻總是不開,最後還是枯萎了;而隨意折下來的壹枝柳條隨意插在地裏,從來沒有照料它,幾年過去,卻成了郁郁蔥蔥的柳樹。
比喻想做壹件事情,花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結果並沒能如願;而不經意的事情,反而很順利的得到好結果。用道家的話說就是指順其自然,凡事不可強求。從側面也可以看出柳樹具有極強的生命力。
2. 清明節為什麽要插柳條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
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 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
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壹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
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裏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擴展資料:
清明節簡介 :
清明節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壹。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壹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節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節。”
清明節壹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節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節”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節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壹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壹種活動。漢族和壹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節》:“清明節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節踏青,並開展壹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的由來 :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最開始是壹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節壹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 “清明節前後,種瓜種豆”。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節”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節就合二為壹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節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節時節的壹個習俗,清明節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3. 清明節插柳的來歷
清明插柳”風俗由來已久。民間相傳從隋代開始流行,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因為在隋代,運河剛貫通南北,河堤需要年年植樹,鞏固河堤。
而柳樹有強大的生命力,容易成活,又喜濕潤,所謂“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加上清明又是適宜植樹的季節,因此插柳習俗從那時起漸成風俗,並延續至今。
關於清明節插柳,有傳說和宋代大詞人柳永有關。據說柳永生活放蕩常往來於花街柳巷之中。當時的歌妓無不愛其才華,並以受柳永青睞為榮。
但因為生活不軌,柳永壹生為仕途所不容,雖中過進士最後卻於襄陽貧困而亡。他的墓葬費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資的。每年清明節,歌女們都到他墳前插柳枝以示紀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習俗。
4. 清明節插柳條的由來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壹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壹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壹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壹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壹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壹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壹直追隨著他。其中壹人叫介子推。有壹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壹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壹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禦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壹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壹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壹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壹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麽東西。掏出壹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壹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壹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壹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壹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壹下枝,編了壹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5. 清明節這天門口上為什麽要插柳條
清明節門口插柳的原因如下:
1、清明節插柳植樹的風俗,據說是紀念發明各種農業生產工具並曾"嘗百草"的神農氏。
2、當年晉文公和群臣徒步登山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毀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紀念,群臣紛紛效仿,相沿成習。清明戴柳,便成為紀念介子推的壹種象征了。
3、據說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麽插柳戴柳不僅是時尚的裝飾,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過去寒食節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習俗有關。
6. 植樹節古詩
原發布者:李鵬亞
植樹節的古詩
篇壹:關於植樹節的詩歌
關於植樹節的詩歌
3.12我需要樹
——為植樹節作
▲劉麗君
我需要樹,需要力量;
讓呼吸氧氣的人,走進壹年酣暢。
種起大樹叫壹種物質
走進年輪與更替。小路上,再不懼怕物種流失鳥紮進斜陽。
小樹長成過程,我懷念它們
壹片陽光、壹層空氣、壹滴滴水滴
帶動綠藤條把春搖得清脆
告慰樹種和秩序。小姑娘似乎變成水鴨子,按捺不住驚喜。
密林深處,沒人找見當初的小林子
那麽多樹,馱著陽光吊開嗓子
曾經小樹是喊自己。
喊出種子和雨水,喊來人們移動的步子
接近天空,好象是善意機器
被綠拔高,拖進小影子裏。
■兩朵花
兩朵花被貼在風裏,我被
貼在誰的耳朵上
軲轆、水車、大房子在風裏旋轉
似阿花的帽沿、許多放著光的水粒子
小花園裏突然來兩個孩子
她們舞動小鏟子在植樹
好象滾動兩只頑皮的驢子
水用大缸裝著,突然跑到孩子身上激動呼吸。我想到壹個叫小美的孩子
壹天她安靜地坐在草車上
拍打黃色的麥稈,另壹個孩子走過
抓走麥芽糖香
跑到黃昏的地裏掂著腳
對春天小苗大口吹氣。
■大樹被砍倒的地方
那天路面不斷擴張,人群膨脹。
大鳥飛過的瞬間,是大樹被砍倒的地方
農民工吆喝著工作
7. 清明插柳什麽意思
1,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
柳條插進泥土即活,有強大的生命力,插到哪裏,哪裏成蔭。柳樹的生命力特別頑強,插柳插出不少柳樹,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慢慢形成了清明植樹的習俗。
2,說插柳避邪。
在中國民間,柳枝向來被視為驅除瘟疫的象征,據說這壹說法源於佛教,佛教經典《灌頂經》所載,禪拉比丘曾以柳枝咒龍,觀音則壹手托凈瓶,壹手拿柳枝,以柳枝沾凈瓶中的水向人間拋灑甘露,驅病消災。受此影響,中國人便以柳為驅邪消災的吉祥物,稱其為“鬼怖木”。
3,表示對介子推的懷念的。
傳說,當年晉文公和群臣徒步登山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毀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紀念,群臣紛紛效仿,相沿成習。清明戴柳,便成為紀念介子推的壹種象征了。
“清明插柳”風俗由來已久。民間相傳從隋代開始流行,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因為在隋代,運河剛貫通南北,河堤需要年年植樹,鞏固河堤。
而柳樹有強大的生命力,容易成活,又喜濕潤,所謂“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加上清明又是適宜植樹的季節,因此插柳習俗從那時起漸成風俗,並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