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春風桃李花開夜 (2)梨花壹枝春帶雨 (3)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
(4)裊裊兮秋風 洞庭波兮木葉下 (5)安能行嘆復坐愁 (6)長風破浪會有時
(7)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8)樓船夜雪瓜洲渡 鐵馬秋風大散關
(9)矮紙斜行閑作草 晴窗細乳戲分茶 (10)才下眉頭 卻上心頭
2.(1)詩經 風 雅 頌 賦 比 興 (2)孔雀東南飛 樂府雙璧 新樂府 文章合為時而著
歌詩合為事而作 (3)①屈原 ②李白 ⑧杜甫 ④白居易 ⑤辛棄疾 ⑥李清照
3.世事艱難,人生壯誌難以實現之憤;山河淪喪,當政者不圖收復之憤;報國無門,雄才大略不能施展之憤。
4.略(此題較為開放,分析時只要能結合文本,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即可。壹般而言,前壹種觀
點更為大家認同)
5.示例:本聯選取“春日映照下臺階上碧綠蔥翠的小草”和“繁茂枝葉間婉轉啼嗚的黃鸝”兩
個典型意象,營造出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意境;然而,草“自”春色,鳥“空”好音,又包蘊
著英雄不再、才略抱負難展的感慨,(此題較為開放,只要能夠結合詩中的意象和詩人的
情感來分析,言之有理、持之有據即可)
6.“重露成涓滴”緊扣第壹句中的“竹”,夜露凝聚成小水珠從竹葉上滴下來;“稀星乍有無”緊
扣第二句中的“月”,星星因明月而黯淡,變得若有若無。
7.詩人因國家和人民遭遇接連不斷的戰爭而憂心不已,徹夜未眠,所以十分困倦。
8.全詩前六句寫景,形象地渲染出詩人夜深而不能人睡,只能孤寂地觀景度夜的“倦”態。尾聯
壹語點破“倦”因,正是由於“萬事幹戈裏”,所以詩人無限悲愁,不能合眼,倦怠不已。
9.《菊》:不求高位,不慕虛利,只求有益於人的高尚品格。《畫菊》:堅守大義、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
10.鄭谷的《菊》壹詩運用了對比手法來突出菊的品格,壹方面,王孫公子對菊持輕視的態度,
而普通人對菊卻非常尊重喜愛;另壹方面,菊與身居高位而於人無益的瓦松不同,雖然地
位低微,卻毫不吝惜地把芳香獻給人間。
11.本詩運用托物言誌的手法,將瀑布人格化,讀來氣勢如虹,情感充沛,使人激奮。
12.涓涓細流不辭辛勞,匯集成壹落千丈、雄偉壯觀的瀑布,而後又謝絕溪澗的挽留,繼續向前流向大海,
決心化作洶湧澎湃的波濤。這“瀑布”乃是胸懷大誌、不懼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誌士的化身。
13.“夜如何”寫出詩人心中的擔憂,“試卷”刻畫詩人既抱希望而又疑慮不安的心態,“依舊”則
透露出詩人無限欣喜之情。
14.風雨總是暫時的,風浪總歸會平息,青山綠水是永恒的,壹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終究不可遏制。
(或:人生道路總不會壹帆風順,只要逆流而上,搏擊風雨,就能達到青山綠水的理想境界,享受勝利的
喜悅。意思對即可)
15.不矛盾。作者用了先揚後抑的手法,以樂更襯其哀,說明聽者“邊愁”之重,以至任何歡樂的
樂曲和舞蹈都不能排遣。
16.前三句敘事抒情,“高高秋月照長城”壹句寫景。好處:以景作結,寓情於景;創造意境,無限含蓄。
17.友人相對無言,只是凝視著銀燭青煙。(扣住關鍵詞“神情”作答)
18.此聯精於煉字,巧用襯托。“隱”字寫出高高的樹蔭遮住了西沈的明月;“沒”字寫出了銀河淹沒在破
曉的曙光中,表明時光催人離別,襯托出離人難舍難分的心緒,(可從“遣詞造句”和“手法技巧”上切
人分析)
19.提示:首句“釣罷歸來不系船”:寫漁翁夜釣歸來,懶得系船,“不系船”三字是全濤的關鍵,以下三
句全從這三字生出,是全詩的總起文字。“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承接上句,點明“釣罷歸來”的地
點、時間及人物疲倦想睡覺而懶得系船的心情。情景結合,表現了悠閑的生活情趣。“縱然壹夜風吹去,
只在蘆花淺水邊”:“縱然”、“只在”兩個關聯詞語,壹放壹收,把詩歌的意思推進了壹層,生動地表
現了釣者悠閑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寧靜優美的景色。
20.這首詩表現的是壹種悠閑的生活情調。第二間示例:詩歌即事抒情,將“釣罷歸來不系船”
這壹事件,與“江村”夜景融為壹體,表現出壹種看似懶散實則是壹種閑適的美好的生活情
趣,這正是現代都市人包括我們特別向往的理想的生活境界。提示:也可從“看似閑適實則
是壹種懶散的生活情趣”、“缺乏積極進取的激情”、“不符合生活真實”等角度回答。
21.第二聯中的“片雲”、“孤月”既為實景,也有喻意。“片雲”在空中飄蕩,就像自己漂泊他鄉;漫漫
長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孤獨寂寞。第三聯用“落日”比喻自己黃昏暮年,“秋風”則是眼前實
景,與上句的“落日”相對,虛實結合,兩聯情景交融,塑造了壹種天高路遠、孤月獨照的冷清意境。
22.示例壹:同意該詩“洋溢著詩人自強不息的精神”的說法。詩中提到“心猶”、“病欲蘇”、“存老
馬”等,從中可以看出詩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為國效力。 示例二:同意該詩“表達了詩人的怨憤之
情”的說法。詩中寫到“思歸客”、“腐儒”、“片雲”、“落日”等,特別是結尾兩句:“難道我這腐
儒,連壹匹老馬也不如了嗎?”表達了詩人壹生漂泊的滄桑之感和報國無門的怨憤之情。(此題比較開放,
言之成理即可)
23.
示例壹:更認同蘇軾的看法。詞末兩句似是詞人在對郴江說:郴江啊,妳本來是圍繞著郴山而流的,為什
麽卻要老遠地向瀟湘而去呢?其實是借此問含蓄地表達了詞人的感情:(以下三種任選其壹)(1)意即郴江也
耐不住山城的寂寞,流到遠方去了,可是詞人還得羈旅此地,得不到自由,孤苦伶仃:(2)意即詞人自嘆
身世:自己好端端壹個讀書人,本想為朝廷做——番事業,正如郴江原木足繞著郴,厶而轉的,誰會想到
如今竟被卷入政治鬥爭的旋渦中去呢?(3)意即詞人感悟到:生活並非固定的,而是不可預測的,就像這郴
江,也是不由自己地奔向瀟湘而去。生活的洪流滾滾向前,不知它還將把自己帶到怎樣苦澀、荒涼的地
方!這兩句既采用擬人手法,顯得山水有情,同情著詞人的淒苦命運;同時也采用了象征寫法,景物中註
入詞人被貶謫異鄉的孤苦淒情、深長怨恨,顯得意味深遠。(以上兩種寫法任選其壹)
示例二:更認同王國維的看法。“可堪”兩句是正面實寫詞人羈旅客館的 生活:怎能忍受孤寂的旅館,
緊緊封閉於春寒之中,而在杜鵑的陣陣悲鳴中,慘淡的夕陽正徐徐落下。(以下分析任選其壹)(1)內容分
析:杜鵑“不如歸去”的叫聲、“斜陽”都能引起遊子的歸思和鄉愁,觸發遊子淪落天涯、身世淒涼之
感,寫法:這兩句巧妙地化用典故和前人詩句,“杜鵑聲”自然容易使人聯想到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字死後
化為杜鵑悲鳴啼血的故事,以及前人“壹叫壹回腸壹斷,三春三月憶三巴”等詩句,蘊藉深沈,內涵豐
富。(2)內容分析:春寒,即心境寒。詞人獨處客館,壹個“閉”字,鎖住了館門,也鎖住了詞人的心。
杜鵑聲勾起鄉愁,斜陽漸沈,表現出詞人擔心夜晚來臨更寂寞難耐的心情。所有景物觸動詞人身世淒涼之
感。寫法:本詞句借景抒情(融情於景),連用“孤館”、“春寒”、“杜鵑”、“斜陽”等色調灰暗、令
人生悲傷心的景物,營造出壹種強烈的淒涼氣氛,顯得委婉含蓄。
24.略
第二單元 置身詩境 緣景明情
1.(1)灩灩隨波千萬裏 何處春江五月明 江天壹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2)半壁見海日 空中聞天雞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3)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月浮 戎馬關山北 憑軒涕泗流 (4)春水碧於天 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2.(1)張若虛 賀知章 (2)韋莊 溫韋 花間派 (3)山水田園(隱逸) (4)詩史
(5)近體詩 古體詩 首聯 頷聯 頸聯 末聯 尾聯
3.(1)“孟浩然”:唐,孟浩然。 (2)“樂天”:唐,白居易。“韋郎”:唐,韋應物。
(3)“公”:宋,蘇軾。“周郎”:三國,周瑜。 (4)“陶謝”:晉,陶淵明;南朝,謝靈運。
(5)“少陵”:唐,杜甫。 (6)“放翁”:宋,陸遊。“眉山”:宋,蘇軾。“誠齋”:宋,楊萬裏。
“謫仙”:唐,李白。 (7)“青蓮”:唐,李白。 (8)“介甫”:宋,王安石。
4.(1)悠閑自適 (2)七言古詩。第二、三兩聯沒有對仗。(這是最明顯的特征,講到其他特征亦可。)
(3)前句承“漁梁渡頭爭渡喧”壹句,是寫村人各自上岸還家;後句承“山寺鐘鳴晝已昏”壹句,寫自己
回到鹿門。這兩句是以人歸引出自歸,作為前文的具體補述。兩種歸途展現兩樣心情,運用的是對比反襯
的手法。表現出詩人與世無爭的隱逸誌趣和不慕榮利的淡泊情懷。
5.(1)***三聯對仗:首聯、頷聯和頸聯。提示:首聯開門見山,雄厚有力。壹般認為該聯表現了杜甫終於實
現登樓夙願的愉快,但細細品味,這兩句還有更深層的含義。杜甫是懷著懷才不遇、壯誌未酬、漂泊天涯
等許多感觸,才寫下這開頭兩句:過去只聽說有洞庭水,到遲暮之年才真的上了樓。這是沈郁之感,與結
尾“憑軒涕泅流”遙相呼應。頷聯寫登樓所見:洞庭湖水劃分了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
在湖水之中。該聯極力形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壯闊、無邊無際,顯十詩人技巧精湛,運筆自然。頸聯意境從
寬闊轉到狹窄,與頷聯承接緊密。空闊之境往往能激發人們的飄零之感;,浦起龍說:“不闊則狹處不
苦,能挾則闊境愈空。”到尾聯,意境又轉到寬闊,前後襯托,意境渾然。杜甫什麽“親朋無壹字”,
壹身是病,只有“孤舟”呢?因為“戎馬關山北”,於是詩人只能“憑軒涕洲流”。 (2)孟詩寫洞庭湖生
動而有聲勢,令人讀後如見浩渺的湖水及其沖激之狀。其中的“撼”字足見詩人煉字之功力。但全詩有些
頭重腳輕,稍見缺憾、而杜詩同樣抓住洞庭湖最顯著、最典型的特征——雄偉壯闊來加以描繪,以兩句抵
四句。壹個“坼”字,仿佛是洞庭湖的萬頃波濤、千層巨浪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域沖開、分裂,顯示出
洞庭湖的磅礴氣勢。壹個“浮”字,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感,幾乎使洞庭湖包容了整個天地萬物,並且主
宰著它們的沈浮,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飄蕩起落。這兩句詩與全詩是統壹的,顯得深沈博大。清
代詩論家沈德潛評價杜甫的這兩句詩說:“孟襄陽(指孟浩然)三四語實寫洞庭,此只用虛寫。”(《唐詩
別裁集》卷十)這是從“實”和“虛”的手法上指出了兩詩寫景的差異。孟詩是借寫洞庭湖景來表達個人
“欲濟無舟楫”,想做官而無人引薦的心情,局限於個人的仕宦得失。而杜甫從洞庭湖寫到江南大地,又
從江南大地寫到天地日月,從更大的空間範圍表現出了洞庭湖的壯闊氣象。他眼中不只是壹個洞庭湖,而
是整個吳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僅僅有他自己,而且有天下的百姓。這就使他的這兩句詩比起孟浩然的詩
更顯得氣勢不凡,驚天動地,因此《西清詩話》說此二句“大與諸子迥別”,而區別就在“不知少陵胸中
吞幾雲夢也”。孟浩然的四句詩,特別是杜甫的兩句描繪洞庭氣象的詩,意境壯闊,氣勢極大,成了千古絕唱,為歷代詩人和詩論家所嘆服。因此後人不敢再題嶽陽樓。
6.(1)風景 生活 卓文君 人物 (2)示例壹:詞人想回鄉。這首問被認為是他避亂江南時所作。我們可
以從字裏行間悟出詞人的壹片思鄉情。如第壹句“人人”的勸說,第二句“只合”的不能回鄉的苦衷,
第七句的“莫”字無可奈何的極端說法,最後壹句因戰亂而導致有家不能問,所以反過來說“還鄉須斷
腸”,全詞刻畫出特定歷史環境下詞人懷念故鄉、欲歸不得的心態,隱約中使人感到故鄉今日之事事物物
皆有足以使人斷腸者,可謂語盡而意不盡。 示例二:闊人不想回鄉。這首詞壹說為詞人早年浪遊江南時
所作。作者以寫意的畫法,畫出了江南水鄉的碧水青天、春雨畫船、美女似月、皓腕如雪,給讀者留有極
大的想象空間。開頭用“人人盡說”這壹側面描寫的手法,令人信服。壹般遊子總會發出思歸而不得的感
慨,而這首詞的結尾巧妙地響應開頭,反傳統而用之,說遊人與客居者願老死於此,否則將遺憾無窮,俏
皮而極富有新意。遊人戀江南,合平常情;異地為客,不願還鄉似乎有悖常理,但正因為如此,更加表現
了江南的好處。如果南來的遊人正當年華就回到了北地(詞人的家鄉在陜西),豈不要日思夜想這迷人的江
南了?(只要理由充足,兩種答案均可) (3)提示:陳廷焯讀出了韋莊想回鄉的傷心斷腸,從字裏行間感受
到了語言的淒楚蒼涼,郁悶曲折。詞人綜合運用記敘、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並以側面描寫、烘托反襯的手法,給讀者留有極大的想象空間。李冰若讀出了詞人描寫的江南的美麗,從詞感受了語言的賞心悅
目,清新自然。全問語言顯得優美清新,簡潔明快,抒情性強。(言之成理即可)
7.(1)①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②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
③勢拔五嶽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2)①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
向天橫 ②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勢拔五嶽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3)①起興(先言他物以引出所詠之物),如“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②對比,如“雲霞明滅或
可睹”與“炯濤微茫信難求”相對比、⑧誇張,如“天姥連天向天橫”,“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
南傾”,(三種表現手法說到壹種即可)
8.(1)夢中遊覽天姥山的所見所聞 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 見海日 忽已暝 (2)不好。“忽”字寫出了詩
人由於縱情山水,留戀奇花,渾然不知夜幕降臨的遊興和天姥山上千巖萬嶺、奇花異石使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的奇特景象。 (3)把描寫聲音特點的詞前置可造成特殊意境,聞聲不見物,更能扣動人心扉。
(4)E (5)我欲因之夢吳越 惟覺時之枕席 宏偉壯麗 名山勝景和不受權貴束縛的精神生活 ( 6)夢
(7)上段中所寫的遊仙經歷 (8)詩中的天姥山
(9)表現了詩人對現實不滿,蔑視權貴,決不折腰趨奉,不與現實社會合作的生活態度。
9.浪漫主義是李白詩歌最突出的藝術特色,表現為:①豪邁奔放、飽滿洋溢的激情;②豐富奇特、燦爛瑰麗的想象;⑧飄逸灑脫、自由放達的文筆。(提示:李白詩歌的主要藝術風格是豪放飄逸、清新自然)
10.歲歲不知春。
11.壹是行文上富於變化,二是形式上整齊劃壹,三是音韻上和諧動聽,四是描寫上形象分明,五是表達上感情真切。
12.先寫山路幽暗深遠,溪澗寂寥冷落,繼寫鳥鳴聲,反襯深山幽靜,再用風雪的凜冽表現山中
的冷峻。最後以“朝朝不見日”顯示自然界的寒冷。寫自然環境的“冷”,是為了表現詩人的
心“冷”(詩人超然物外的冷漠心情)。
13.巴南 津亭(江亭) 秋夜 江邊 塞北
14.提示:“送”字,既是寫江水流動的迅速無情,又點明了詩歌的主旨——送別。“橫”字,既寫
夜雲的濃密厚實,又寫離別的遙遠無情。“亂”字,既是形容夜煙彌漫,也表達了詩人心情的
迷亂。“飛”宇,既說明時間的推移,也暗示詩人佇立凝望時產生的聚散匆匆之感。“寂寞”壹
詞,既是寫外界的景象,也是寫內心的情懷。“寒”字,不但表現了江山夜寒,令人感覺到肢
體寒冷,而且寫出了在這個特定的離別夜詩人心情的沈重與冷寂。詩人就是運用這樣壹些
字眼把畫面點活,把送別後的孤寂帳惘之情融化在景色的描寫之中的。
15.示例:這壹夜夜深月轉,這壹刻離亭籠罩在亂煙濃霧之中:這壹眼從離亭遠眺,月馳中天,這壹瞬江山壹片寂冷。
16,相同之處:均用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虛寫與實寫結合,語言凝練,講究煉字(如第壹首的“送”、“橫”,第二首的“亂”、“飛”、“寂寞”、“寒”)。不同之處:第壹首用“誰見泣離群”反問,
直接抒情;第二首寓情於景,景與情會。第二首更好。因為“寒”字畫龍點睛,境界全出;全詩
融情於景,空靈蘊藉。
17.(1)“弄”:蘇軾的“起舞弄清影”是與自己的清影為伴,壹起舞蹈嬉戲的意思。“弄”字以形寫意,
表達出自己雖孤單壹人,但仍不失熱情;從幻想上天寫到這裏,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
(2)“舒”:舒,舒展,開闊、詞人毛澤東曾說:“遊長江兩小時漂三十多裏才達彼岸,可見水流之急。
都是仰遊側遊,故用‘極目楚天舒’為宜。”壹個“舒”字,情景交融,描寫出楚天的開闊舒展,又表達
出詞人的心情極為舒暢。 (3)“驚”:鵲驚時常啼,這裏不說啼而啼自聞。辛棄疾的壹個“驚”字,靜
中取動,視覺轉聽覺,使明月和鵲都具有人的感覺和感情,使景色顯得清幽奇麗。 (4)“點”:這是自居
易的名句。錢塘江水面因風翻起幹層白浪,恰如千片隨風飛舞的花兒;長空列隊而過的群雁,又像在青天
寫壹行字。“風翻”與“雁點”可謂妙對,如果說“翻”字還比較平實的話,那麽這個“點”宇就極有動
感。壹只只大雁,在藍天上寫出了人間最美的書法。壹個“點”字,十分傳神。(意思對即可)
18.C 19.③ ② ① ④
20.(1)③ ④ ① ②(李涉《題鶴林寺僧舍》) (2)② ④ ① ③ 21.B
22.(1)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讀來頗像壹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以小見大,
抒寫出詩人清高隱逸的情懷誌趣和道路歸宿。 (2)這首詩,格調疏淡,從黃昏聞鐘,漁梁
晚渡到月開煙樹、夜歸鹿門,次第寫來,如話家常,詩人新鮮的感受以及隱者灑脫的形象,
便隨之托出。(以上兩點,說到壹點即可,意思對即可)
23.(1)它們在意境上是有壹定區別的。《楓橋夜泊》壹詩表現的是楓橋的詩意美和寒山的歷史文化色
澤。夜半鐘聲仿佛回蕩著歷史的回聲,滲透著宗教的情思,給人壹種古雅莊嚴之感。全詩讓人感覺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間的壹種無言的交融和契合,自然體現水鄉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圍和羈旅者的孤孑清
寥的感受。《濤聲依舊》化用了《楓橋夜泊》的意境,但重心已落在了“依舊”的“濤聲”上,物是人
非,表現出當代人的離愁別緒和感情失落:或許是失戀,或許是告別了壹段友情。歌詞中表達了希望從頭
再來、重歸於好的壹種感慨和心願。 (2)略
第三單元 因聲求氣 吟詠詩韻
1.(1)因聲求氣 吟詠濤韻 (2)白居易 琵琶行 韓愈 聽穎師彈琴 李賀 李憑箜篌引
2.(1)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 朝如青絲暮成雪 天生我材必有用 幹金散盡還復來 鐘鼓饌玉不足貴
與爾同銷萬古愁 (2)五更鼓角聲悲壯 三峽星河影動搖 (3)昆山玉碎鳳凰叫 芙蓉泣露香蘭笑
(4)水面清圓 壹壹風荷舉
3.B(“首聯”應為“頷聯”。)
4.D(A“因聲求氣”和“吟詠詩韻”後面說明的內容應對調;B秦觀屬婉約派;C周邦彥號清真居士,《清真集》是以其號命名的。)
5.唐詩和音樂密不可分。 6.略
7.所見:霜雪,星星在三峽中的倒影;所聞:跟戰爭有關的聲音,如鼓角、野哭、夷歌;所想:與夔
州這個地方有關的歷史人物,如諸葛亮、公孫述。
8.提示:知人論世,可聯系杜甫的其他濤作分析,如詩句“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等。
9.《李憑箜篌引》多用側面烘托的手法,主要描寫音樂產生的效果,只有“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
蘭笑”兩句是直接描摹音樂的。《琵琶行》(節選)多用直接描寫的手法,主要通過比喻來描摹音色的強
弱,只有“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兩句側面描寫音樂演奏的效果。《聽穎師彈琴》前十句用
比喻直接描摹琴聲的起落變化及其意境,後面八句用抒情方式表達聽琴的感受,是側面烘托。
10.提示:李賀用大膽的誇張、神奇的想象,用生活中不習見的意象作比喻,鬼泣神驚,極其浪
漫。白居易描摹音樂形象,嚴格按照音樂的本來面貌,全部運用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見所
聞的事物設喻,樸實自然,親切可聞。韓愈不論描摹音樂形象,還是渲染音樂效果消6不乏
巧妙的誇張、豐富的聯想、新穎的比喻,讓人雖感到奇險而又不覺得怪誕。
11.寫景 抒情 風荷
12.“五月漁郎相憶否?”不直接說自己思念友人,而是從友人角度落筆:在這盛夏五月的時節,
我的在故鄉壹起釣魚的朋友們,妳們是否想念我?我可非常想念妳們,在夢中劃著小船,和
妳們壹起暢遊芙蓉浦中。這樣,更突出了詞人的鄉愁。
13.①借“壹江春水向東流”這壹意象為喻,不僅賦予“愁”以巨大的數量,而且表達出“愁”這種情感升騰中的深度和力度:春江水滿,汪洋恣肆,長流不斷,無法控制。②以遍天下之春草,把人人心中所欲言
而又不能言的“愁”,寫得讓人心裏能感受得到,眼裏似乎也能看得到,手裏幾乎還能捉摸得著:春草壹望無際,是離愁浩渺無邊;春草尖細綿密,是離愁綿綿郁結;春草破土而萌,是離愁割之不盡。
⑧這是寫他亡國被囚後,幽居在汴京壹座深院小樓的愁苦滋味:離愁,似乎是有形的,就像壹團被弄亂時時緊緊地纏繞著人,揮也揮不去,斬也斬不斷,無計可施,索性想個透,整理壹下吧,可是越想越煩,越理越亂。人間所有滋味人皆有所嘗,而李煜這種“愁”卻“別有壹般”,是人世無與倫比的悲苦之味,讓人實在無法承受。
14.要點:詞人葆有壹顆自然、真誠、熱情之心,才能有創作激情,人世稍深,便可能失去創作沖動。這幾首詞寫於李煜亡國前後的不同時期,卻壹如既往地表現出壹顆赤子之心,細微有致、深哀結郁、悲涼淒楚在詞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李煜生在深宮之中,終成壹個亡國之君,似乎沒有什麽好稱道的,可是他卻給後人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血淚文字,千古傳誦不衰,壹定程度上反映了“詩”的藝術規律。
15.示例:樂人吹笛、擊鼓,美女唱歌、跳舞,啊,我們盡情狂歡。突然,這壹切讓人感到,青春飛逝,猶如桃花亂落
16.示例壹:這兩首詩都流露出時光飛逝、人生苦短的悲愁,表現出及時行樂的情感傾向,而實際上都是在抒發詩人懷才不遇的人生感慨。不過,李白的詩內涵更豐富。 示例二:李白的詩前後是不斷的變化的,
有時悲,有時喜,有時狂,有時憤,很有氣魄,有壹種不吐不快的感覺;而李賀的詩相對來說則主要是
悲,前面寫喜,後面壹下子落到悲的萬丈深淵,也是非常震撼人心的,但該詩讀起來有些壓抑。
示例三:讀李白的詩,感覺雖然也愁苦,但又覺得心裏是爽快的,情緒是激昂的,精神是舒展的:而李賀的詩,雖然整首詩沒有壹個愁字,開頭也的確是在寫樂,但讀著讀著,覺得處處在說愁,而且這種愁似乎無法解脫,似乎成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示例四:李白的詩境界更高,特別是結尾壹句,令人眼前壹亮:原來這愁再深,也是可以消解的;但李賀詩的結尾給人的感覺是,醉眼朦朧之中,死神正在向妳逼近,給人留下的酸楚回味無窮無盡。(此為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可)
17.詞牌名 題目 宮調名 曲牌名
18.要點:(1)以青青春草襯托初人仕途的年輕人躊躇滿誌、英姿勃發的風采;
(2)以草色和服色的相映生輝,巧妙地把寫景和寫人貫通起來,使全篇內容和諧自然;
(3)突出初春之草的生機逼人,與下片暮春之草的淒涼衰敗形成強烈對比。
19.(1)作者壹反詩詞中草木搖落、紅衰翠減、肅殺淒涼的悲秋情調,而以樂觀豪情去寫秋景的磅礴絢麗和
沛然生機。(2)景中寓情:紅葉、山溪,皆林泉之士所愛;蒼松、黃菊,淩霜傲雪,經久不雕,象征超塵
拔俗,誌潔行芳,而為陶潛所贊,為下文“學取他淵明醉”張本,“堪題”、“偏宜”贊美之情溢於言表,(3)景色描寫有聲、有色,有態,且極有層次,第壹、二兩句寫全景,是出乎其外,第三、四兩句寫局部,是人乎其內,繪出壹幅絢麗多嬌的秋山圖。
20.宋詞:(1)寫春草易衰、春光易逝,表達了惜春之情。(2)寫少年得誌,草怨歸遲,表達了對仕途的失望之情和思歸之意。元曲:表現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汙濁現實的不滿,抒發了不屑仕進的歸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