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詩句 1.關於生物的詩句
1、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新月
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初蛾眉月
3、月落烏啼霜滿天 夜半鐘聲到客船, ……………上弦月
4、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玉盤。 ……………滿月
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下弦月
6、今宵灑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月末蛾眉月
7、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 滿月
8、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壹千河。 ……………赤道線速度和公轉
9、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山地垂直氣候
10、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對流層氣溫垂直變化
11、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散射
12、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冷鋒
1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暖鋒
14、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暖鋒
15、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華南準靜止鋒
16、輪臺九月風夜吼,壹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 風力搬運
17、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裏平。 ……………昆明準靜止鋒、喀斯特地貌
18、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對流雨
19、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山谷風與地形雨
20、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21、三時已斷黃梅雨,萬裏初來船棹風。 …………伏旱
22、南枝向暖北枝寒,壹樣春風有兩般。 …………地形坡向與氣候
23、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溫帶大陸性氣候
24、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 …………南亞熱帶氣候
25、日照胸前暖,風吹背後寒。 …………青藏高寒氣候
26、壹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 …………高山氣候
27、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 …………潮汐與月相
28、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山地
29、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內蒙古高原
30、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平原
31、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喀期特地貌
3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地上河
33、壹山不容二虎。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
34、落江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生物循環
35、棗發芽,種棉花。 …………生物指示作用
2.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生態系統中所有的物質循環都是在水循環的推動下完成的,因此,沒有水的循環,也就沒有生態系統的功能,生命也將難以維持。
在氣體循環中,物質的主要儲存庫是大氣和海洋,循環與大氣和海洋密切相聯,具有明顯的全球性,循環性能最為完善。凡屬於氣體型循環的物質,其分子或某些化合物常以氣體的形式參與循環過程。
屬於這壹類的物質有氧、二氧化碳、氮、氯、溴、氟等。氣體循環速度比較快,物質來源充沛,不會枯竭。
主要蓄庫與巖石、土壤和水相聯系的是沈積型循環,如磷、硫循環。沈積型循環速度比較慢,參與沈積型循環的物質,其分子或化合物主要是通過巖石的風化和沈積物的溶解轉變為可被生物利用的營養物質,而海底沈積物轉化為巖石圈成分則是壹個相當長的、緩慢的、單向的物質轉移過程,時間要以千年來計。
這些沈積型循環物質的主要儲庫在土壤、沈積物和巖石中,而無氣體狀態,因此這類物質循環的全球性不如氣體型循環、循環性能也很不完善。屬於沈積型循環的物質有:磷、鈣、鉀、鈉、鎂、錳、鐵、銅、矽等,其中磷是較典型的沈積型循環物質,它從巖石中釋放出來,最終又沈積在海底,轉化為新的巖石。
3.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這兩句詩直接反映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
壹、能量流動的特點:
1、單向流動——生態系統內部各部分通過各種途徑放散到環境中的能量,再不能為其他生物所利用;
2、逐級遞減--生態系統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級遞減的,前壹級的能量不能維持後壹級少數生物的需要,愈向食物鏈的後端,生物體的數目愈少,這樣便形成壹種金字塔形的營養級關系。
二、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在自然狀態下,壹般處於穩定的平衡狀態。也就是說,對於某壹種物質,在各主要庫中的輸入和輸出量基本相等。
三、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落下的花到土中分解成有機肥料,樹(花)又吸收土壤中的營養元素,形成了壹個輸入和輸出量基本平衡的物質循環系統。
因此這兩句詩直接反映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4.
/link?url=K0JPEo6QRg2TDZzkbJ_z2e4EC5B-QsRMpSytFKz__.物質循環壹、能量流動的特點:1、單向流動——生態系統內部各部分通過各種途徑放散到環境中的能量,再不能為其他生物所利用;2、逐級遞減--生態系統中各部分所固定的能量是逐級遞減的,前壹級的能量不能維持後壹級少數生物的需要,愈向食物鏈的後端,生物體的數目愈少,這樣便形成壹種金字塔形的營養級關系。
二、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在自然狀態下,壹般處於穩定的平衡狀態。也就是說,對於某壹種物質,在各主要庫中的輸入和輸出量基本相等。
三、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落下的花到土中分解成有機肥料,樹(花)又吸收土壤中的營養元素,形成了壹個輸入和輸出量基本平衡的物質循環系統。因此這兩句詩直接反映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5.求關於生物指示現象的詩句
1、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新月 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初蛾眉月 3、月落烏啼霜滿天 夜半鐘聲到客船, ……………上弦月 4、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玉盤。
……………滿月 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下弦月 6、今宵灑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月末蛾眉月 7、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 滿月 8、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壹千河。 ……………赤道線速度和公轉 9、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山地垂直氣候 10、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對流層氣溫垂直變化 11、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散射 12、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冷鋒 1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暖鋒 14、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暖鋒 15、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華南準靜止鋒 16、輪臺九月風夜吼,壹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 風力搬運 17、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裏平。
……………昆明準靜止鋒、喀斯特地貌 18、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對流雨 19、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山谷風與地形雨 20、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21、三時已斷黃梅雨,萬裏初來船棹風。
…………伏旱 22、南枝向暖北枝寒,壹樣春風有兩般。 …………地形坡向與氣候 23、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溫帶大陸性氣候 24、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 …………南亞熱帶氣候 25、日照胸前暖,風吹背後寒。
…………青藏高寒氣候 26、壹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 …………高山氣候 27、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
…………潮汐與月相 28、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山地 29、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內蒙古高原 30、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平原 31、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喀期特地貌 3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地上河 33、壹山不容二虎。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 34、落江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生物循環 35、棗發芽,種棉花。
…………生物指示作用 36、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農業生產的季節性 37、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農業生產的地域性 38、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農業生產因地制宜 39,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植被與河流 40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水循環 41、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外力作用與地貌 1、“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說明草原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比較高。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明溫度對植物生理的影響。
3、“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說明黃梅季節的氣候特征,及蛙的繁殖季節。
4、“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春泥”體現了鳥類在繁殖過程中占區、築巢等行為。 5、“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體現了植物的繁殖能力。
6、“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體現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7、“壹泊浪來壹泊去,壹重浪來壹重生。
相攪相淘無歇日,會教山海壹時平”體現了侵蝕作用。 8、“壹場秋雨壹場寒”說明暖鋒、冷鋒過程的天氣變化。
6.與生物有關的詩句
1、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新月 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初蛾眉月 3、月落烏啼霜滿天 夜半鐘聲到客船, ……………上弦月 4、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玉盤。
……………滿月 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下弦月 6、今宵灑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月末蛾眉月 7、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 滿月 8、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壹千河。 ……………赤道線速度和公轉 9、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山地垂直氣候 10、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對流層氣溫垂直變化 11、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散射 12、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冷鋒 1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暖鋒 14、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暖鋒 15、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華南準靜止鋒 16、輪臺九月風夜吼,壹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 風力搬運 17、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裏平。
……………昆明準靜止鋒、喀斯特地貌 18、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對流雨 19、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山谷風與地形雨 20、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21、三時已斷黃梅雨,萬裏初來船棹風。
…………伏旱 22、南枝向暖北枝寒,壹樣春風有兩般。 …………地形坡向與氣候 23、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溫帶大陸性氣候 24、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 …………南亞熱帶氣候 25、日照胸前暖,風吹背後寒。
…………青藏高寒氣候 26、壹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 …………高山氣候 27、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
…………潮汐與月相 28、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山地 29、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內蒙古高原 30、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平原 31、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喀期特地貌 3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地上河 33、壹山不容二虎。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 34、落江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生物循環 35、棗發芽,種棉花。
…………生物指示作用。
7.在自然界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
任何物質或元素都處在循環的某個階段,他們通過生態系統中生物有機體和無生命環境之間的循環活動過程就叫做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
能量在食物鏈中是向著壹個方向逐級流動,不斷消耗和散失,而物質則可被生物多次利用,在生態系統中不斷地循環,或是從壹個生態系統消失而又在另壹個生態系統出現。這是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重要特征。
(海洋中生產者體積小,但是群體大。消費者體積大)依據在生態系統中的功能可劃分為三大功能類群: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不僅為本身的生存、生長和繁殖提供營養物質和能量,而且也為消費者和分解者提供唯壹的能量來源。海洋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包括所有海洋中的自養生物,這些生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等無機物合成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等有機化合物,把太陽輻射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合成有機物中。
太陽能只有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才能源源不斷地輸入生態系統,然後再被其它生物所利用。
值得提出的是,深海熱泉生態系統的生產者能通過化能作用制造有機物,而陸地上沒有這樣的生產者。消費者是指依靠動植物為食的動物。
直接吃植物的動物叫植食動物,又叫壹級消費者,如大多數海洋雙殼類、鉤蝦、哲水蚤、鮑等;捕食動物的叫肉食動物,也叫二級消費者,如海蜇、箭蟲、對蝦和許多魚類等;以後還有三級消費者、四級消費者,直到頂位肉食動物。消費者也包括那些既吃植物也吃動物的雜食動物,如鯔科魚類、只吃死的動植物殘體的食碎屑者和寄生生物。
分解者在任何生態系統中都是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它的基本功能是把動植物死亡後的殘體分解為比較簡單的化合物,最終分解為無機物,並把它們釋放到環境中去,供生產者再重新吸收和利用。
在全球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中,資源分解的主要作用有:①通過死亡物質的分解,使營養物質再循環,給生產者提供營養物質;②維持大氣中CO2濃度;③穩定和提高土壤有機物質的含量,為碎屑食物鏈以後各級生物提供食物;④改變土壤物理性狀,改變地球表面惰性物質.因此,分解過程對於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此外,還有壹些以動植物殘體和腐殖質為食的動物,在物質分解的總過程中發揮著不同程度的作用,如沙蠶、海蚯蚓和刺海參等,有人把這些動物稱為大分解者,而把細菌和真菌稱為小分解者。
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是把復雜的有機物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到環境中供生產者重新利用。分解作用的意義主要在於維持全球生產和分解的平衡.生物量指水體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內生物有機質的重量。
在海洋,生產量壹般隨生物量增加而增加。周轉率是指壹定時間內新增加的生物量P與這段時間內平均生物量B的比率P/B系數。
在海洋中,初級生產量以珊瑚礁和海藻床為最高,其變化趨勢是由河口灣向大陸架到海洋而逐漸減少。占地球表面積71%的大洋,其生物生產力很低,所以有人將其稱之為“生物學的荒漠。
海洋初級生產力的季節變動是中等程度的,而陸地生產力的季節波動則很大,夏季比冬季生產力平均高60%。周轉率壹般都隨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
從P/B比值(或稱周轉率)來看,個體越小的種類,P/B比值越大,雖然生物量小,但周轉時間短,結果產量高。壹般地,海洋的生物量比陸地增加的速度快。
海洋生態系統中的植食動物有著極高的取食效率,海洋動物利用海洋植物的效率約相當於陸地動物利用陸地植物效率的5倍。正是由於這壹點,海洋的初級生產量總和雖然只有陸地初級生產量的1/3,但海洋的次級生產量總和卻比陸地高得多在海洋中植食性動物對初級生產者的利用效率要高於陸地也高於肉食性動物以及雜食性動物對營養的利用率,因為在海洋中植食性動物大多以浮遊植物和海草海藻等為食,攝食的時候基本將食物全部攝入,並且進行比較良好的消化。
而在陸地上,大部分植食性動物只攝食植物的壹部分,而根或是莖則被遺棄,或是進食之後並沒有進行很好的消化就排出體外。不同生態系統中食草動物的消費效率是不相同的.①植物種群增長率高,世代短,更新快,其被利用的百分率就高;②草本植物的支持組織比木本植物的少,能提供更多的凈初級生產量為食草動物所利用;③小型浮遊植物的消費者(浮遊動物)密度很大,利用凈初級生產量比例最高。
肉食性動物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在海洋中植食性動物對初級生產者的利用率是最高的。海洋生物群落中,從植物、細菌或有機物開始,經植食性動物至各級肉食性動物,依次形成攝食者與被食進的營養關系,稱為海洋食物鏈。
因為海洋中壹種生物往往以多種其他生物為生,而它本身也為多種生物所食,所以每種生物在壹個海域中是處於不同的營養層次之中。這樣,整個海域中各種生物彼此之間的食物關系就構成壹個錯綜復雜的網絡結構,這就是海洋食物網。
物質和能量經過海洋食物網的各個環節所進行的轉換與流動,是海洋生態系中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壹個基本過程。不同層次的消費者(個體、群體或種群直到群落)在其不同的生態位發揮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