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吹動了我頭發
月光戀愛著海洋
海洋戀愛著月光 啊……
這般蜜也似的銀夜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魚兒慢慢遊 啊……
枯樹在冷風裏搖
野火在暮色中燒 啊……
西天還有些兒殘霞
這首詩作於1920年詩人留學歐洲期間。也許是情人不在身邊,也許是對祖國的想念,伴著那景色,詩人唱出了心底潛藏的最純真的愛情和熱切的思念之情。詩名開始時叫做《情歌》.不久詩人將名字改成《教我如何不想她》。那時的詩人遠離祖國故土.心中時時生出對故國的依戀,而那時的中國更是千瘡百孔,其時詩人對故國的關心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枯樹在冷風中搖動.殘霞映紅了半邊天.如野火在燒。這冷的風和天邊的殘霞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更加襯出了詩人遠離故國的失落和熱切的思念之情c
思念之余.詩人看到的還是壹片冷冷的暮色——殘霞。這是壹種強烈的反差.在詩人最冷的心靈感受中.暗藏著對祖國深深的愛。
劉半農的詩歌代表了中國新詩早期的風格,他也是早期新詩的作者中創作路子比較寬的_二個。他壹方面吸收歌謠的散體或者外國的詩歌特點.另壹方面繼承了中國傳統詩歌的特點和手法——重視意境的營造,比興等。如這首詩中.每壹段的開頭渲染了不同的景色.以引起感情的抒發;每壹段都營造了優美的詩歌意境,實感的景色引起人們無窮的想象。同時.詩人采用了西方抒情詩的壹些特點.反復吟唱.用生活中的白話來抒發心中強烈的感情。這首詩無論是在意境的營造上.還是在抒情方式的表現技巧上,都是後來中國白話鞽誥納增馗對中國的新詩產生了啟發式的影響。
賞析二執著純真愛國情,優美雋永音樂聲
詩作發表時題為《情歌》,後改為《教我如何不想她》。在我國古代的文言文中,是沒“她”這個字的。不管男人女人,壹律用“他”表示。劉半農認為不分性別,壹律用“他”,是古漢語的壹大缺陷,就別開生面地造出壹個“她”字。據趙元任1981年回國訪問時透露,這首歌中的她,不僅是指互相思慕的情侶,“而代表壹切心愛的他、她、它”。他說,當時詞作者劉半農教授正旅居英國倫敦,故有強烈的思念祖國和懷舊的感情。如此看來,這首詩是詩人愛國之情的真切流露,而並非是壹首如常人所理解的思念情人的情歌。
詩句含有濃厚的情感,極具感染力。詩歌***分四節。每節開頭都汲取了歌謠中最常用的“比興”手法。通過對某種景致的描寫,借景傳情、渲染烘托“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內涵。第壹節先寫微雲在天上飄著,微風在地上吹著,“浮雲遊子意”,油然而生思念之情。“微風”、“微雲”作為壹種起興,如同江河、明月壹樣,多為詩人創造而用以暗示思鄉之情的壹種媒介,在情景上對應著淡淡的思鄉之情的苦澀,作為全詩的開頭頗為貼切。第二節寫月掛中天,大海在月光的照射下泛著銀光,“月是故鄉明”,在此節中詩人通過月光與海洋契合無間、依傍難分的擬人化描述,極富聯想地表達出詩人內心纏綿不舍,依戀難分的思鄉之情。創造了壹個“蜜也似的銀夜”下苦戀的意境。第三、四節擴展開來,寫自己思念故國是年復壹年。先寫暮春時節,用水上浮花、河底遊魚這兩組含有飄忽不定、孤苦無依的象征意義的意象,加上“慢慢”,表現了詩人情思的急切和思念不成的無可奈何之狀。就連傳遞家鄉信息的燕子的言語也沒有聽清楚,這就更加深了詩人的失落感。第四節寫殘冬將盡,冷風、枯樹、暮色、野火、殘霞,更讓自己難耐身在異國他鄉的淒涼。“枯樹”、“野火”對得很有特色,使“冷”與“熱”即詩人的苦悶與焦灼相輔相成,互為烘托。把殘霞比喻成野火而不是烈火,也更符合詩人遊子的身份,並使人聯想到春風,從而多少寄寓了詩人的壹些希冀。整首詩意境氛圍由淡而濃,情感節奏由輕而重,使內容主旨由淺入深。春夏秋冬,無論季節如何變化,都無法阻止對“她”的思念。
這首詩不但成功地運用了中國傳統詩詞的比興手法,而且吸收了西方詩的重視聯想與暗示的長處。同時,詩歌還註意到聽覺形象的要求,形象生動鮮明,語言通俗簡潔,節奏流暢,格式整齊勻稱,兼用復沓和疊句,更顯余音縈繞、意味無窮,確實是初期白話詩中的成功之作。
正是因為藝術上的成功,才使此詞具有強烈的思念祖國和懷舊的感情,因而當時趙元任先生也旅居美國,出於與劉先生的***鳴,特意選此詞譜曲,借以表達對祖國的懷念。於是就以優美雋永的音樂,通過對春夏秋冬各種自然景色富於詩情畫意的描寫,引人入勝地表現了情絲縈繞的青年獨自徘徊吟唱的動人情景,表達了主人公對“她”的思念,反映了五四時代的青年在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追求個性解放的潮流中,對執著而純真的愛情的熱情歌唱。由於詞作者和曲作者***同情感奠定了他們的情誼,在壹九三四年劉半農逝世時,趙元任撰了壹幅挽聯,表達了對老友的懷念和他們之間的誠摯友誼。聯曰:十載湊雙簧,無詞今後難成曲;數人弱壹個,教我如何不想他。
這首歌自1926年問世以來,壹直以她優雅的風格和深刻的愛情意味打動著人們,不僅成為音樂會上經常上演的曲目,而且被定為音樂院校聲樂學生的必修曲目。建國以來,我國老壹輩的聲樂藝術家曾多次演唱這首歌,從而使之更煥發出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