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代袁枚的《馬嵬》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裏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1 全文賞析
唐玄宗李隆基與貴妃楊玉環之間悲歡離合的故事,不知引發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文思。白居易著名的《長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寵幸楊貴妃而造成政治悲劇的同時,也表達了對二人愛情悲劇的同情。袁枚此詩卻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將李、楊愛情悲劇放在民間百姓悲慘遭遇的背景下加以審視,強調廣大民眾的苦難遠非帝妃可比。《長恨歌》和《石壕吏》是為人所熟知的著名詩篇,其創作背景均為安史之亂。它們壹以帝王生活為題材,壹以百姓遭遇為主旨,恰好構成鮮明的對照。
《馬嵬》是乾隆十七年(1752)袁枚赴陜西候補官缺,路過馬嵬驛所作,***4首。袁枚與愛妾分別,遠赴陜西,實屬身不由己,聯想到白居易《長恨歌》所寫李楊情事,認為百姓的生離死別不勝枚舉,李楊二人的生離死別並不值得同情。當年流傳的而且又寫入《長恨歌》中的關於唐玄宗和楊貴妃七喜相會的愛情故事,並不值得歌唱,因為人世間還有能拆散夫妻的“銀河”不知有多少夫妻經受了生離死別的痛楚。像石壕村裏那樣兒子戰死而媳婦守寡,老翁逾墻而老嫗應征之類夫妻訣別的情景,比玄宗和貴妃的愛情悲劇更能催人淚下,涕零如雨了。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兩句,表現了詩人對下層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淚比長生殿上多”壹句,揭露了社會上的種種不幸迫使諸多夫妻不能團圓的現實。
全詩借吟詠馬嵬抒情,提倡詩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難生活的主張,表現了作者進步的文學創作觀點。
此詩雖為抒情之作,實際是議論之詩。前兩句借馬嵬為題提出論點,後面兩句借用典故論證上述觀點。論點和論據的材料本來都是舊的,但作者化陳腐為新奇,使其為自己提出新的觀點服務,舊的也變為新的,頗有點鐵成金之妙。全詩正如作者自己所雲:“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懷抱”。(《隨園詩話》)
袁枚的這首《馬嵬》很有意思,從題到文,處處有典故,然而又都是大家熟知的典故,所以讀起來覺得很通俗,但詩中又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很值得回味。題目是“馬嵬”,就是唐玄宗被逼處死楊貴妃的地方——馬嵬驛(今陜西興平縣西)。當時唐玄宗為避安史之亂逃亡四川,途經馬嵬驛,部隊不肯西行,最後迫使唐玄宗處死了楊國忠和楊貴妃。袁枚的詩就是對這件事有感而發。第壹句的“長恨歌”,指的是白居易著名的長詩《長恨歌》,其中把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寫得纏綿悱惻,令人同情。第二句的“銀河”,則是指牛郎織女的故事,他們被銀河阻隔,也是很悲慘的。第三句的“石壕村”,是指杜甫所寫的《石壕吏》,詩中有壹對老夫妻,因官府抓人當兵而分離。第四句的“長生殿”,是唐皇宮中的壹座宮殿,《長恨歌》中有詩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是說唐玄宗與楊貴妃在壹起海誓山盟。第壹句是因史事有感,第二句講人間離散多,第三句舉壹個例子,第四句將它與第壹句的史事相比。這真是往復回旋,如環無端,句句引人遐想,句句發人深思。
1 全文翻譯
用不到去歌唱當年皇帝妃子的悲歡離合;在人間也有銀河,使得千千萬萬人家夫妻離散。像石壕村那樣的夫妻決別數也數不清,老百姓的淚水比長生殿上灑的那點淚水多得多了。
1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築築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壹,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