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燕統壹全國後,建業國子監中斷。西晉末年(313),因晉帝名司馬曄,為免其隱姓埋名,建鄴縣改名建康縣。
晉武帝死後,以王導、謝安為首的中原“八王之亂”包圍了西晉邪王司馬睿,南闖建業(史稱“永嘉南渡”),建立了偏安江左的東晉,在雞籠山下建立建康國子監。
繼宋、齊、梁之後的國子監。
劉宋時期,元嘉十五年(438),宋文帝召雷次宗至京師,在雞籠山開設博物館,百名教授雲集。
劉宋末年,祖沖之回到建康,任仆射官祖。崇智從小接受家庭科學知識的熏陶,年輕時進入華林大學從事學術活動。從那以後,壹直到小琪初年,他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研究機械制造,改造指南針,發明千裏船,水錘磨等,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這是我國南朝機械工程專業最早的開端。祖沖之計算的圓周率真值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間,相當於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簡化為3.1415926,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果。祖沖之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壹位計算圓周率值到小數點後第七位的科學家,創造了中國紀協會之最。這個記錄直到15世紀才被阿拉伯數學家卡西打破。祖沖之還給出圓周率的兩種分數形式:22/7(近似率)和355/113(秘密率),其中秘密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直到西方16世紀才被荷蘭數學家奧托重新發現。祖沖之和他的兒子祖宣壹起,利用“牟和方蓋”成功地解決了球的體積計算問題,得到了球的體積的正確公式。足以證明在當時,建康的數學研究水平是領先於世界的。祖沖之創造了大明歷法,最早將歲差引入歷法。采用391年和144閏月的新閏周。首次精確測算了交點月數、日數(27.25438+0223)、回歸年日數(365.2428)等數據,發明了用標準表測量冬季至日前後幾天正午日影長度的方法來確定冬季至日時間。他在天文學領域有很強的造詣。祖沖之的祖父祖昌曾在宋政府擔任大匠,主管建築工程,證明祖嘉在建築和土木領域也有相當的造詣。
隋朝滅陳後,六朝宮殿盡毀,大火滿天,燃遍千裏。建康城被徹底摧毀,建康太學中斷。
隋陳平後,實行遏制江南地方勢力的政策,丹陽(原名丹陽,但為避諱而由“陽”改為“陽”改為“江州”)被廢。隋文帝下令把建康的城市和宮殿全部毀掉,變成耕地,以免被占領,繼續稱帝。這樣,建康就只剩下壹個小小的石頭城作為江州的州城了。楊迪大業二年(606年),建康、夏彤、秣陵三縣並入江寧,臨猗、丹陽、湖熟四縣被廢,其屬地也並入江寧。次年,江州改稱丹陽郡,江寧、溧水仍屬丹陽郡。隋朝有意識地執行抑金陵政策,摧毀了六朝建康的城市和宮殿。但唐朝繼續實行抑金陵政策,使得這壹帶的城市建設沒有太大發展。唐武德九年(626),設在石城的行政機構揚州遷至江都(今揚州),金陵先後稱為江州、揚州。唐代南京用丹陽、江寧、桂花、白下、上元等名稱。
唐朝以後,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大分裂時期。這壹時期,江州再次成為南唐的都城。902年,楊行密為吳王,定都揚州,史稱“楊吳”。後來權臣徐聞操縱了吳國的軍政大權。909年,徐聞還擔任外史,養子徐誌保具體負責軍政。937年,徐誌摩稱帝代吳,定都金陵,改金陵為漢寧府,國號唐,史稱“南唐”。939年,徐誌摩自稱是唐的第六子的後代。南唐宮城位於金陵城中心,壹般位於今洪武路壹帶,南唐時位於金陵太學。
宋太宗平定李後主後,975年,南唐被宋朝征服,江寧府淪為異國。1018年,外州改為江寧府。北宋江寧府的建康府,南宋的建康府,元代的慶忌路,都是沿襲南唐的金陵城。六五月,康王趙構登基,南宋開始。皇帝繼續執行妥協路線。1129年5月,高宗被迫從杭州遷至江寧,江寧改為建康府為“行省之都”,後以臨安(今杭州)為都城。從此,建康成為南宋的都城。1234年,蒙古軍隊與宋朝聯手,進攻並消滅了金朝。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在當地設立省書省,省書省由路、州、府、縣組成。元世祖有十壹個省。1275年,元軍占領建康後,設傅玄師。1277年,停止傅玄公司,設立健康路,轄上元、江寧、句容、溧水、溧陽五縣。1329冬,康路改建為路。
元鄭智十六年(1356)三月,蒙元北歸後,朱元璋攻克慶忌路,改應天府,意為天命所呼,揭竿而起,奪取天下。從1366開始,應天府城重建,壹個龐大的建城工程持續了21年。這是明代南京的都城,至今仍保存完好。鄭錚二十七年(1367)十二月,朱元璋稱帝。1368農歷正月,國名為明,都城為應天。同年八月,應天改為南京(仿古兩都制,以開封為北京),這是金陵被稱為南京的開始,也是金陵第壹次成為全國統壹政權的首都。1378年,朱元璋頒布法令,改南京為都城。從明朝建立到明朝皇帝遷都,南京是洪武、文健和永樂三個朝代的首都。
明代在雞籠山下四牌樓設置國子監,北依雞籠山,西依金香河,南依珍珠橋,東臨小營,範圍涵蓋今成賢街兩側的東南大學(首頁)及周邊地區。最高峰時有四座牌樓,因此得名“四牌樓”。成祖北遷後,南京國子監被稱為南勇。國子監全盛時期,來自海內外的近萬名郭健學子在此吃住,釀造了世界上最早、覆蓋面最廣、約3.7億字的百科全書。
1650改為清江寧官學。
1902年,三江師範學校在四牌樓江寧付雪的基礎上建立。
在靠近北京東路的成賢街北側,有壹座南京市政府建立的“國子學”牌坊。
成賢街是壹條富有文化底蘊的街道,占據了金陵的“文藝精神”。六朝時期,這裏是皇宮所在地。文人學士為了討好皇帝的習氣,與被追封為“光棍”的宮女們醉生夢死,被唐代大詩人李商隱嘲諷為“凡宮學士皆色,江下令那些年才枉”。
前年冬天,成賢街南京人才交流中心大樓前挖掘配套設施。壹個文物領域的考古朋友從工地上收集了壹個陶罐,他告訴我這是明初的真品。陶罐不大,裏外粘了很多泥。我輕輕戳了壹下鍋裏面的壹層土,發現鍋底還剩下很多碎蛋殼。面對這些600年前的蛋殼,人們不禁產生了諸多遐想:明朝初年,國力不強,京師、全國告急,監生們的夥食還不錯。每三天,壹個人可以吃壹斤肉,每人每天三美分的香油,三錢鹽,兩美分的醬,五美分的胡椒,壹個月——壹小桶醋,和壹個月的妻子。如此待遇,監生還儲卵,可見“天之驕子”當之無愧!每逢節假日,如果成群結隊的監生在城南溜達,那就是從這條街走的。監造文憑由工部大臣秦檜設計,出租車的藍色禮服由朱元璋親自審定。當妳走過這條街時,妳會發現它很有趣。
南京成賢街是古今乃至未來的壹條“成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