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清明節除了掃墓祭祖之外 還有什麽傳統的講究嗎?

清明節除了掃墓祭祖之外 還有什麽傳統的講究嗎?

中國的清明節在中國歷史上是寒食節。在這壹天人們是禁止生活的,這樣來祭奠先人已經成了習俗,在唐朝以後寒食節慢慢的發生了變化,於是清明節掃墓祭祖成了從此以後持續不斷的節俗傳統。現在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然是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為了寄托對先人的懷念,他們會在墳上放著供品,鏟除雜草,在墳前上香燃燒壹些紙錢,或者放壹束鮮花。

清明節除了那麽掃墓,民間還有插柳,戴柳,折柳的習俗。在清明節的時候,正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人們踏青的時候就會順手折下幾枝柳條拿在手中玩。有的人也會用它來編成帽子,戴在頭上。這種習俗在舊時是非常普遍的,聽說柳枝是具有辟邪的作用,茶柳代柳不僅僅是裝飾,而且有祈福辟邪的功效。清明插柳也可以跟過去的寒食節壹柳枝起球星火的習俗是有關系的,但是現在隨意折取柳枝是不提倡的。

放風箏也是人們在清明節最喜歡的活動。在古時候的人們都相信,若是有人生病就可以把他的病況寫,再或者畫在紮制的風箏上,用線系著風箏在空中放飛,等到它飛到高空的時候就把線剪斷,這樣疾病和災難就會隨著風箏飛走。風箏也就慢慢的發展成了現在的郊遊娛樂活動,在古人那裏放風箏不但是壹種活動,而且也是壹種巫術的行為。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著自己的晦氣,所以很多人在拼命放風箏的時候,都會把自己的不如意寫在風箏上的風箏,飛高的時候就剪斷風箏線,讓風箏自由的去飄。這樣也就象征著把自己的疾病和晦氣全部帶走了。

其實在古時候清明節除了祭祖還有很多的民俗活動。比如踏青,蕩秋千,植樹,蹴鞠,鬥雞,殘花會都是在過去比較盛行的壹些民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