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與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有關,營養結構越簡單,自我調節能力越弱,抵抗力穩定性越弱.(2)鷹得到的最低能量應用最低的能量傳遞效率和最長的食物鏈,則鷹得到的最低能量值是20000*10%*10%*10%=20KJ.(3)冬季來臨,寒冷會刺激狐皮膚內的冷覺感受器,該感受器產生的興奮傳遞到下丘腦中的體溫調節中樞,在該中樞的調節下,使狐體溫保持穩定.若常溫下狐產熱和散熱速率分別為a1、b1,冬季時狐產熱和散熱速率分別為a2、b2,由於體溫都正常保持恒定,所以有a1=b1、a2=b2,又由於冬季散熱較多,則a1、b1、a2、b2之間的關系可表示為 a1=b1。
2.列舉兩首蘊含著生物學知識的古代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講的是生物與海拔的關系。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昆蟲變態發育。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螢火蟲發光。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生物趨光性。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生物生長與溫度的關系。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物質的循環。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植物的光周期。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植物的繁殖。
癲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種子的傳播。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的種間競爭。
詩詞是中國古代文學園中壹朵奇葩,她以其絢麗的色彩,迷人的風姿,醉人的芬芳,壹直為炎黃子孫所矚目,那大家是不是知道呢?詩詞中還有許多描述生物學現象的句子。我們小組通過收集整理找到了這些,讓我帶著大家壹起欣賞吧。“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這是描述柳樹阿娜多姿的,聽到這樣的詩句,在校園及城市綠化中,侈能不選柳樹嗎?“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是描寫秋葉的,大家都知道,葉子的顏色主要取決於葉綠素,但葉子中不只有葉綠素,還有壹些其他的色素,就拿楓葉來說吧,秋天時葉綠素分解,葉子中的花青素呈現出來,所以葉子就變成了紅色。同學們都知道白居易的那首《憶江南》吧,“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多麽美啊。可妳們知道這些美麗的色彩是怎麽形成的嗎?讓我來說吧,前半句大家好理解,後半句就是咱們的生物學現象了,那是由於大量藻類繁殖,而使江水呈現的顏色,總之,通過我們的調查,詩詞中有好多都是描述生物學現象的。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首詩句中描述了這樣的情景,山下的桃花都已經開敗了,可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說明開花要受到溫度條件的影響。其實還有描述這種生物學現象的詩句。例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燕草如碧絲,春風吹又生”。我們還找到了這樣的詩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說落葉落下後,溶入土中,被土中的細菌分解成無機物,被植物體重新吸收,為植物體提供營養。我們小組最大的感受是,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生物學現象,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生物的美麗。
“鵝,鵝,鵝,由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大家是不是看到了白鵝在水中遊動的美景。這是駱賓王六歲時寫的詩句。大家都知道,那妳們知道嗎?它其實屬於鳥的壹種,大雁是它的祖先。大家對李白的《下江陵》也不陌生吧,“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那誰知道為什麽猿猴叫個不停呢?其實很簡單,那是它們尋求配偶的信號,是動物的語言。其實還有描寫動物行為的詩句,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在這裏我們小組更喜歡那們老漁翁,他不畏嚴寒的精神真的值得我們學習。
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詩人把人-鳥-風雨-花巧妙聯系起來,讓我們不難想象這樣壹個生態環境:樹木蔥郁,鳥語花香,氣候宜人。讓我們體會到了生物與環境的和諧統壹之美。其實這樣的詩句實在太多了。“籬落疏疏壹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為我們勾畫出壹派鄉村田園風光之景色。但是現在這樣的景象我們卻很難見到和聽到。因為我們的生態環境日益被破壞。這是壹件多麽殘酷的事啊。所以在這裏我們倡議,讓我們***同努力吧,把我們的環境治理得更好,更美。
3.求關於生物指示現象的詩句1、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新月 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月初蛾眉月 3、月落烏啼霜滿天 夜半鐘聲到客船, ……………上弦月 4、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玉盤。
……………滿月 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下弦月 6、今宵灑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月末蛾眉月 7、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 滿月 8、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壹千河。 ……………赤道線速度和公轉 9、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山地垂直氣候 10、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對流層氣溫垂直變化 11、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散射 12、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冷鋒 1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暖鋒 14、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暖鋒 15、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華南準靜止鋒 16、輪臺九月風夜吼,壹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 ……… 風力搬運 17、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裏平。
……………昆明準靜止鋒、喀斯特地貌 18、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對流雨 19、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山谷風與地形雨 20、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21、三時已斷黃梅雨,萬裏初來船棹風。
…………伏旱 22、南枝向暖北枝寒,壹樣春風有兩般。 …………地形坡向與氣候 23、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
…………溫帶大陸性氣候 24、羅浮山下四時春,蘆橘楊梅次第新。 …………南亞熱帶氣候 25、日照胸前暖,風吹背後寒。
…………青藏高寒氣候 26、壹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 …………高山氣候 27、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
…………潮汐與月相 28、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山地 29、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內蒙古高原 30、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平原 31、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喀期特地貌 32、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地上河 33、壹山不容二虎。
…………生態系統能量流動 34、落江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生物循環 35、棗發芽,種棉花。
…………生物指示作用 36、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農業生產的季節性 37、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農業生產的地域性 38、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農業生產因地制宜 39,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植被與河流 40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水循環 41、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外力作用與地貌 1、“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說明草原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比較高。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明溫度對植物生理的影響。
3、“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說明黃梅季節的氣候特征,及蛙的繁殖季節。
4、“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春泥”體現了鳥類在繁殖過程中占區、築巢等行為。 5、“春種壹粒粟,秋收萬顆子”體現了植物的繁殖能力。
6、“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體現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7、“壹泊浪來壹泊去,壹重浪來壹重生。
相攪相淘無歇日,會教山海壹時平”體現了侵蝕作用。 8、“壹場秋雨壹場寒”說明暖鋒、冷鋒過程的天氣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