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潮州古城的詩句 1.贊美潮州人,潮州景的詩句
王安中《潮陽道中》
火輪升處路初分,擂鼓風潮腳底聞。
萬竈晨煙熬白雪,壹川秋穗割黃雲。
嶺茅已遠無深癉,溪鱷方逃畏舊文。
此若有田能借客,康成終欲老耕耘。(註:舊時潮陽即為今日潮州)
秀嶺如屏耀明珠,
壹江帶水安北郛。
南北船舶舊航道,
來往車輿新要樞。
征舸高舉雲天遠,
玉笛輕揚古調殊。
潮人自古重拼搏,
鳳城於今展宏圖。 (郛:古城;鳳城:指潮州)
2.贊美潮州人,潮州景的詩句有哪些
秀嶺如屏耀明珠,
壹江帶水安北郛。
南北船舶舊航道,
來往車輿新要樞。
征舸高舉雲天遠,
玉笛輕揚古調殊。
潮人自古重拼搏,
鳳城於今展宏圖。
這首詩生動的展現了作者泛舟韓江,飽覽韓江兩岸美景。看車水馬龍,來往易市。壹派繁忙的景象,作者不禁抒發對潮人拼搏奮鬥精神的贊嘆和建設美好家園努力的肯定。古時潮汕地區的真實寫照躍然紙上,讓人身臨其境,更加激發起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3.贊美潮州人,潮州景的詩句
王安中《潮陽道中》
火輪升處路初分,擂鼓風潮腳底聞。
萬竈晨煙熬白雪,壹川秋穗割黃雲。
嶺茅已遠無深癉,溪鱷方逃畏舊文。
此若有田能借客,康成終欲老耕耘。(註:舊時潮陽即為今日潮州)
<;泛舟韓江吟詠>
秀嶺如屏耀明珠,
壹江帶水安北郛。
南北船舶舊航道,
來往車輿新要樞。
征舸高舉雲天遠,
玉笛輕揚古調殊。
潮人自古重拼搏,
鳳城於今展宏圖。 (郛:古城;鳳城:指潮州)
4.有關潮州韓江的古詩
源於廣東省紫金縣白山棟流經大埔縣的三河壩與澄江匯合後稱韓江,全長400多公裏,是廣東省的第二大江。
韓江古稱惡溪、鱷溪,因鱷魚出沒而得名;又因潮州另名鳳城而稱鳳水;後為紀念韓愈驅鱷又改稱韓江。韓江流經潮州城區約3公裏,北段江面寬闊,北堤連接竹竿山與金山,捍衛古城的安全。
堤邊木棉挺拔,渡船來往於兩岸,乘風揚帆,構成了潮州八景之壹的“鱷渡秋風”。湘子橋橫臥於韓江中段,連接古城與東岸的交通。
每當春天水漲,洪水沖擊巨石砌成的橋墩,奔瀉而下,蔚為壯觀,故“湘橋春漲”也被列為潮州八景之壹。南段分東西二水繞鳳凰洲而過,鳳凰洲頭築有鳳凰臺。
每逢雨季時節,登臺遠眺江面,煙雨蒙蒙,湘子橋若隱若現,故“鳳凰時雨”也為潮州八景之壹。與鳳凰臺隔江相對的鳳凰塔聳立江邊,水影倒映,似巨柱擎天,景觀壯美,這就是潮州八景之壹的“龍批寶塔”。
韓江碧水長流,舟船竹排穿梭於江面,與兩岸諸多勝景構成了壹幅動靜交融的壯麗畫卷。
5.形容古鎮的詩句
1、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宋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2、憶江南·江南好唐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3、送人遊吳唐 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水港 壹作:水巷)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4、龍門鎮唐 杜甫
細泉兼輕冰,沮洳棧道濕。不辭辛苦行,迫此短景急。
石門雪雲隘,古鎮峰巒集。旌竿暮慘淡,風水白刃澀。
胡馬屯成臯,防虞此何及。嗟爾遠戍人,山寒夜中泣。
5、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唐 高適
匹馬行將久,征途去轉難。不知邊地別,只訝客衣單。
溪冷泉聲苦,山空木葉幹。莫言關塞極,雲雪尚漫漫。
古鎮青山口,寒風落日時。巖巒鳥不過,冰雪馬堪遲。
出塞應無策,還家賴有期。東山足松桂,歸去結茅茨。
登頓驅征騎,棲遲愧寶刀。遠行今若此,微祿果徒勞。
絕阪水連下,群峰雲***高。自堪成白首,何事壹青袍。
6.描寫潮州風景美麗的詞語
潮州古城 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內,是廣東省第壹批獲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榮譽稱號的兩座城市之壹,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曾經是“十相留聲”之地,素有“海濱鄒魯”和“嶺海名邦”之美譽!
滿懷對潮汕文化的景仰和向往,也為著追溯唐代學者韓愈先生的足跡,我們特地將潮州作為這次在歲末自駕出行粵東和福建停留的首站。
潮州西湖,山倚湖蒼翠,湖傍山青黛。昔時是潮州古城的護城濠,俗稱“城壕池”。今天隨著城市建設重心的西移,這裏已成為古城區與新城區綠色的分水嶺,也是名城騰輝壹脈相承的紐帶。這裏除了極富有詩情畫意的“西湖漁筏”的景致之外,沿湖濱至山下,名勝古跡,樓臺亭榭,比比皆是,有的天然成趣,有的人工雕琢,總要把西湖妝扮成“秀色可餐”的園林。
昔日西湖的每個景均有壹個雅稱,如“古洞佛燈”、“水仙夜月”。“梅莊新雪”、“紫竹鐘聲”、“釣臺秋色”等等。這些景點現在雖然多數無跡可尋,但那些動人的傳說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這座位於西湖公園湖畔上的“涵碧樓”,建於1922年,是壹座臨湖的雙層小樓房。抗日戰爭時期被毀,1964年重建,郭沫若題額“涵碧樓”。國民軍第壹次東征時此樓曾是黃埔軍校(學生軍)辦事處。南昌起義軍入潮時,賀龍部第三師司令部也設在這裏。周恩來、賀龍、彭湃、周逸群等均曾在這裏進行過革命活動。現為《潮州七日紅》陳列室和潮州市革命紀念館。
潮州西湖漁筏是秀麗嫵媚的西湖景色中最富有詩意和惹人欲醉的絕妙景致,因漁筏出沒於瀲灩空 、變幻無窮的湖光水色之中而得名。邑人鄭蘭枝觸景生情賦詩雲:
芳塘扣鑒正清兮,漁筏隨風看不迷。
幾朵蘆花浮永凈,半竿山日落湖低。
鷺飛磯上霜千點,魚織波心緝壹溪。
自有釣臺堪寄興,載將秋色過城西。
潮州美食聞名遐邇,位於西湖景區馬路另壹側的這家牛雜店,盡管門面簡陋場地狹窄,但由於這裏的牛雜和牛丸口味純正,爽滑嫩脆,所以每日從早到晚食客盈門,據說但凡到了節假日,專程尋味而來的食客們,還要站在馬路邊輪候個把小時才有機會壹解口饞。
7.壹道有關寫潮州詩句的題目
①示例:
⑴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我們應該胸懷理想,不斷努力,永不放棄。
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依依惜別的深情。
⑶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美好的祝願。
……
評分說明:答案符合情景,表達清晰完整即可。但以下答案不符合要求,不給分。⑴“勸君更盡壹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⑵“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②示例:
⑴西湖蓮池——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⑵西湖湖邊柳蔭——碧玉妝成壹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⑶龍湫寶塔——欲窮千裏目,更上壹層樓。
⑷春天鳳凰洲公園觀賞桃花——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竹外挑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⑸遊鳳凰山——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⑹黃昏時遊濱江長廊——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春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
8.廣東潮州古城有什麽歷史文化
潮州歷史悠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壹。
考古材料證實,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遠古時代,土著畬族先民便創造了口頭文學——畬歌仔。
1潮州的先民屬古閩越族。自秦漢以後,中原漢族後裔南遷入主潮汕。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設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地域屬南海郡,始載人版圖。 2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屬南海郡揭陽縣地,潮州最早的建制始於東晉成和六年(公元331年)在南海郡東部析置東冠郡,東晉義熙九年(公元413年)分東官置義安郡。
這義安便是潮州的前身。義安郡這個名稱壹***使用了260年。
3隋文帝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全國撤郡設州,義安郡屬循州之義安縣,是年,升立州,因地臨南海取“潮水往復之意”,首命名“潮州”,義安縣為州治。 後人也有詩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潮州”名稱的正式出現,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以後1400多年來,基本都是沿用這個名稱。
潮州這個名稱雖然基本固定下來了,但是歷史上關於潮州的稱謂,還是發生了壹些變化。 4隋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罷州復郡,潮州曾壹度改為潮陽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第二次稱潮州,在唐朝的時候,潮州的疆域是很大的,可以說,東到泉州,北到江西,南到大海,西到惠州。 5唐朝的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從潮州到泉州,各割出壹部分,設置了漳州。
現在, 潮州話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雲霄、詔安、東山、漳浦、和平等縣市,也都有潮劇團,演出潮州戲,可見,兩地的歷史淵源,是連在壹起的。 由此可見,唐朝時候的潮州,原來是曾經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
韓江的壹個源頭,是在汀州的長汀,另壹個源頭,是在河源的紫金,可以想象,韓愈那個時候的韓江,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裏流行的。 6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稱潮陽郡,唐乾元年(公元758年)再復潮州。
7元朝的時候,潮州稱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公元 1369年)改路始置府制,稱潮州府。崇幀六年是潮州府轄縣最廣之年,轄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惠來、澄海、普寧、平遠、程鄉、大埔、鎮平***11縣。
隋唐以後,隨著戰亂、戍邊、遠謫和民族大遷移,大批中原漢人南來,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經宋、明數代,人文漸盛,名賢輩出,潮郡被譽為“海濱鄒魯”。 8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經基本定型,海內外潮州人***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這個基礎上。
這時潮州的轄縣壹***有9個:就是潮安(海陽)縣、潮陽縣、揭陽縣、惠來縣、普寧縣、澄海縣、饒平縣、豐順縣、大埔縣,還有汕頭埠和南澳島。 這9個縣還有汕頭和南澳的人民,歷史上統稱為潮州人。
關於潮州人稱謂的界定,依據就是上面所說的9個縣和汕頭、南澳。後來,也有把豐順和大埔剔出去,但是近代史上的壹些歷史名人,如豐順的丁日昌,人們還是習慣把他作為潮州人。
9二十世紀初,汕頭埠逐漸成為潮汕府屬的濱海重鎮,這裏工商繁華,已崛起成為連接穗、港、滬及海外的新興港口。 1904年梅縣松口人張煜南等看準這裏有巨大的發展潛質,便傾力組建潮汕鐵路有限公司,興建從潮州府所在地直達汕頭埠的鐵路。
10.1906年,潮汕線鐵路築成,同時又配置“潮汕號”機車頭並通了車。由此有“潮汕”新名詞。
11.1907年5月22日發生了丁未黃岡起義,這是孫中山親自領導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裝起義,這次武裝起義意義重大,但《南洋總匯報》卻大肆職責孫中山勾結“潮汕會黨”,策動黃岡起義。 “潮汕”之名由此見之報端,逐步廣為人知。
“潮汕”這片土地也逐步為外界所矚目。 12. 1921年之後,汕頭建市設立市政廳,屬廣東省政府領導,成了粵東地區繼潮州城之後的另壹地域亮點。
把這片地域稱為“潮汕”的說法便正式登上了官方文本。再後來,汕頭市逐漸成長為粵東的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這樣壹來,人們對於潮汕平原、潮汕人之類的說法也就習以為常了。
13. 1949年,潮州的疆域仍然比較大,它包括了現在的汕頭市、揭陽市;從管轄上,也包括了梅州市和汕尾市。 中國解放後二次大的疆域調整,造成了二個“潮州”的概念,壹個是廣義的潮州概念,壹個是狹義的潮州的概念。
廣義的潮州,也就是歷史上所說的潮州,包括現在潮州、汕頭、揭陽。***同的生活習慣,***同的民風民俗,***同的文化背景,***同的語言環境,***同的價值取向,***同擁有了潮州人的稱謂。
狹義的潮州,就是目前的潮州市,它是在1991年12月將原來的副地級市的潮州升格和擴大區域的。作為地級市,潮州現在管轄潮安縣、饒平縣、湘橋區和楓溪區。
湘橋區也就是通常民間稱呼的府城、潮州城。 但是,現在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關於潮州的概念,還是傾向於廣義的潮州,甚至就是廣義的潮州。
可見,歷史是阻隔不斷的,也是不可代替的。 由於現在潮州成為潮汕三個地級之壹,本地人較為註意把潮汕與潮州分別開來,如說“潮汕方言”、“潮汕工夫茶”等等,而不再冠以“潮州”了。
不過, 海外潮人迄今為止仍喜歡稱自己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會館也都稱為“潮州會館”,這大概是沿續習慣稱呼。 希望我的答案能使您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