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是中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3000多年的人和事。但司馬遷畢竟是漢武帝時代的人,他不可能親身經歷這3000多年中所寫的事。他寫史的資料來源於前人,其中包括許多傳說。因為《史記》是史書,於是可能傳說也成為了“史記”。《史記》是權威的,人們相信司馬遷。然而,《史記》所寫的壹切,是否都是真實的歷史?我們不能苛求司馬遷。
商朝末代帝王帝辛,是個悲劇人物。商朝被周所滅,毀於他手。成為歷史的罪人。周朝人還(以及後人都)貶稱他為“商紂王”。他真是暴虐無道的昏君嗎?
帝辛有過錯、過失。
他在位後期,居功自傲,耗巨資建鹿臺,造酒池,懸肉為林,修建豪華的宮殿園林,過著窮奢極欲的生活,使國庫空虛。他剛愎自用,聽不進正確意見,在上層形成反對派,使用炮烙等酷刑,鎮壓人民。殺比幹,囚箕子,年年征戰,失去人心。他在討伐東夷之時,沒有註意對西方族的防範,連年用兵,國力衰竭,對俘獲的大批俘虜又消化不了,造成負擔。然而,該段記述,為周武編寫,早已無法考究。
又,帝辛重用奴隸,觸犯貴族利益,奴隸多於此過濾(?),周朝時奴隸滿天下的現象才改變。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西方11個小國會師孟津,乘機對商朝發起進攻,牧野之戰,大批俘虜倒戈,周兵攻之朝歌。帝辛登上鹿臺,“蒙衣其珠玉,自焚於火而死”。商亡。
其實歷史上,帝辛是個很有作為的帝王。他,天資聰穎,聞見甚敏,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歡心。帝辛繼位後,重視農桑,社會生產力發展,國力強盛。(所以才可能有“酒池”、“肉林”、“淫樂”,這樣奢侈的生活)發起對東夷用兵,打退了東夷向中原擴張,把商朝勢力擴展到江淮壹帶,國土擴大到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沿海。帝辛於公元前1075年即位,公元前1046去世,在位30年,後世評價褒貶不壹。
關於“商紂王”的歷史,是周朝人寫的。周,是勝利者,對於被推翻的商朝帝王,當然說他是大逆不道,是暴君-----“紂王”。那,這也是帝辛自己把自己毀了,而且還受了歷史的恥辱。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延續了近600年的時間,他毀了壹個朝代。這是壹個帝王的悲劇。
作為後人,我們不因為歷史的壹些偏見,而貶斥帝辛;我們也不應為矯正歷史的壹些不公正的評說,而偏袒帝辛。歷史,是壹面鏡子,讓後人好好照照自己。
關於妲己。史書稱其為帝辛的“寵妃”,《史記殷本紀》記載,帝辛“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古代父權制社會確立後,女子向是歷史的陪襯,史書記載女子的內容比較簡單。關於妲己,倒是傳說很多。古代,人們常將亡國之君的過失與女色聯系起來,稱: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以及春秋之驪姬為四大妖姬。由於帝辛亡商,妲己成為他這個悲劇中的女配角,而且名聲很壞。男人亡國,似乎都要怪到壹個女人身上,為之替罪。“紅顏禍水”,是自古對女人的歧視。《封神榜》更將她寫成是“受了女媧娘娘派遣迷惑商紂王,使商紂王江山斷送的狐貍精,相當於西施這種女間諜,可惜最後寸功未表,反被割掉了壹顆如花似玉的大好頭顱。”妲己,是隨著《封神榜》的流傳而為人所熟知的。
商朝,是中國奴隸制度強盛的朝代。奴隸的人身自由和社會地位十分低下。奴隸可被作為貴族人死後來殉葬。前面說到“帝辛重用奴隸,觸犯貴族利益,奴隸多於此......”其中當然會有女奴。有書上稱妲己為奴隸之女:“妲己實為奴隸之女,商紂王在其所處時代實屬異類,並不信神,當然也不信奴隸就天生卑賤,所以寵幸妲己。”“但後世人因妲己奴隸身份卑微故將妲己描寫為狐妖,符合當時奴隸與禽獸等同的思想。”可見女奴在奴隸中的地位最低下。帝王高興時,可將其奉為“寵妃”(也就是個妃,帝王玩弄的女性)。他亡國了,就把禍根歸於了這個“寵妃”。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叫後人也無法考證。
歷史,使人悲慟泣歌。歷史,是那樣生動離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