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人是指將事物(包括物體、動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擬人化,使其具有人的外貌、個性或情感的壹種修辭手法。擬人可以用形容詞、動詞或名詞來表達。
辛棄疾《西江月》:“稻花香中,說豐年好,聞蛙聲。”稻花香沁人心脾,蛙聲嘈雜安靜,鄉土氣息更濃。詩人為這位農民感到由衷的高興。稻香裏,不是別人,是青蛙。青蛙的叫聲好像是“豐年,豐年”。詩人自己也陶醉在豐收的喜悅中,覺得青蛙好像在為豐年歌唱。詩人用擬人的手法豐富了詞的意境,更生動地表達了自己的感情。
王之渙的《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柳,春風未到玉門關”,以擬人的手法襯托玉門關的景象,更具魅力,充滿藝術渲染。
在《詠梅》詩中,“風雨寄春歸,飛雪迎春”,擬人手法的運用使梅的形象更加生動。
李賀的“荷花別哭,藍翔笑”在他的優雅。擬人化使場景更加浪漫。
在秦觀的《春日》壹詩中,詩人運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地勾勒出牡丹和玫瑰像壹夜雷雨後的多情少女壹樣含淚、嬌柔、慵懶的神情和形態。別有風味,給讀者壹種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