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過對各種心理現象的思考,“出身家庭”廣為人知。從家庭養育出發,重點放在“自我”上,深切感受到大多數人的痛苦根源於自我尚未成型。
2.什麽是自我?或者反過來說,什麽是無我?
3.所謂的“好人”毀了自己的生活,毀了自己,最後這種毀滅又轉到了別人身上。這種“善”很容易成為自己生命和靈魂的毀滅,是自我形成的經典現象。
4.另壹個沒有自我形成的經典現象,正好和“好人”相反,就是極度在乎自己,我稱之為高自戀者。人都是自戀狂。高自戀者有什麽區別?最大的區別是妳有多在乎自己的欲望。極度在意,為了勝利可以不擇手段因為還沒有成型,每個細節發出的動力和意誌都是“我”。“我”在特定意義上的死亡在細節上等同於“我”本身的死亡。死亡,多麽可怕,自然想贏。
5.“好人”和高自戀者恰恰是相反的方向。好男人”,壹生都在摧毀欲望、隱私、自我,想要在別人眼中得到壹個好的形象。”高自戀者對自己的欲望非常執著,想要的是別人的配合。因為“我”沒有成型,所以壹直關註“妳”,想從“妳”身上獲得存在感。存在感是壹個抽象的哲學詞匯,“我”能夠生存的感覺。如果基本形成了,就說明壹個人的自我形成了。
6.所謂的自由也很簡單。把這個詞拆開來看,意思是“和自己在壹起”或者“自己壹個人”。
7.沒有自我形成的人會變得非常敏感,因為他們活在“我”隨時會死的焦慮中。似乎任何時候每段關系都有壹場“生死之戰”:是外在的“妳”獲勝,還是內在的“我”存活下來。這裏所說的“關系”不僅包括人際關系,還包括與事物乃至世界的關系。
8.人是萬物的尺度。壹個人的思想是他衡量世界的尺度。對任何人來說,形成壹個抽象的自我都是壹個偉大的裏程碑。
9、剛出生的孩子,從理論和經驗去觀察和感知,壹個沒有自我的人,到底該如何逐漸活出自我。
10,評論陳:超越感情的四個階段:壹、我不好,妳也不好;第二,我不好,但是妳挺好的;第三,我還好,妳不好;我很好,妳也是。
啟發思考:
1.現在隨便搜壹下,有很多因為心理問題導致的悲劇和鬧劇。出身家庭是重要原因之壹,但出身家庭變好或變壞的人也不少。深入挖掘,關註最小的個體和“自我”。原來大部分人痛苦的根源是“自我尚未成型”。
2、人,自我和諧,在我們直接去回答之前,問問自己,什麽是自我?或者說,什麽是無我?有了自己的思考之後,再看老師的思考,就有了自己的側重點。
3,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老好人”,如果總是先考慮別人的感受,就會形成思想和身體的不壹致。如果妳有付出的意識,期望得到回報,卻得不到,這就容易導致這種想法的破滅。認為現在很多父母,如果只為孩子過這種生活,這樣的關系很容易形成家庭枷鎖。相反,活出精彩自我的父母營造的家庭氛圍,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形成正向循環。
4、高度自戀,好人的反面,沒有形成自我,所以每壹個細節中的動機和意誌都成了自我的延伸。這種吵架我以前也見過,但當時覺得不可理喻。現在看來,這個人因為心理發展水平的不同,面臨著個人意誌的死亡和焦慮。而這種人,沒必要在觀念和事情上急功近利,很多悲劇的緣起都需要覺悟和智慧的加持。
5.無論是優秀的人,還是高度自戀的人,都需要存在感的滋養,這是人類共同的情感。我特別喜歡Jeffery Sadr博士說的,治療不是技術,而是賦能。在別人身上發現細微的東西,賦予意義,回饋對方,守護對方的存在和才華。我相信這種保護帶來的滋養能量是巨大的。
6.心安,如佛。自在就是和自己在壹起。正如關系本體論所說,我和妳的關系是瞬時的,我和他的關系是恒定的。我們不斷克服“我與他”的關系,創造更多“我與妳”完全相遇的瞬間,這當然也包括“與自己相遇”。
7.關系的啟示:我們總是在模式循環中。我和妳的關系不僅僅是人際關系,還有我和其他事物甚至世界的關系。
8.人是萬物的尺度。壹個人的思想是他衡量世界的尺度。特別美的壹句話。從我的角度看事情,所以壹切都是我的顏色。妳看世界的方式就是妳內心的樣子。
9.在這種生活的實踐中,從理論和經驗中去觀察和體悟,逐漸活出自己。
10,照顧心,人的四個心理階段,更大的尺度,會有更大的承受能力。
第壹,我不好,妳也不好;
第二,我不好,但是妳挺好的;
第三,我還好,妳不好;
我很好,妳也是。
總結:
1.人是萬物的尺度。壹個人的思想是他衡量世界的尺度。
2.找到問題的癥結:每個人的故事千奇百怪,社會現象光怪陸離,回歸到每個事件背後的人,是人類的問題,是人類的共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