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耳熟能詳的詩詞就有: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姜夔 的《揚州慢》等。另外,曹雪芹在《紅樓夢》裏和朱自清在他的散文裏也時有提及到二十四橋。
二十四橋是壹座普通的橋,在遊人的眼裏便是如此。大凡到瘦西湖去遊覽的遊客在所看到的幾座橋中,最吸引眼球的、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五亭橋。五亭橋又叫“蓮花橋”,有“中國最美的橋”之稱,它是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也是揚州市的地標性建築,但這座橋的知名度與二十四橋不可同日而語,打開百度幾乎找不到與它有關的文學作品。為何“厚彼薄此”?可能還是有壹種“名人效用”在作祟吧?因為唐代杜牧早就寫了“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雕。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壹傳誦古今的七言絕句,這恐怕也是歷史上最早吟誦二十四橋的詩句吧?須知杜牧是寫七言絕句的高手,除了李白、李商隱、王昌齡,唐人中無人能出其右者,所以他寫出了“二十四橋明月夜”這樣的詩句,其影響之大可想而知,自他之後寫二十四橋的詩詞便壹發而不可收了,甚至於“二十四橋”和“明月”被完全復制了下來,這也使得我們今天在讀到寫有二十四橋的詩詞時,往往咀嚼到杜牧的詩味來。
二十四橋雖然是壹座普通的橋,因為有了唐詩宋詞的浸潤,有了許多文人雅士的附庸,也由此派衍出了許多故事來,最集中的就是二十四橋的名稱的由來。壹曰:《揚州鼓吹詞》說“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二曰:二十四橋原為吳家磚橋,乃唐代歌妓吟唱之地。杜牧於月明之夜巧遇姿容妙曼的二十四歌女,故為為其賦詩而名;三曰:隋煬帝數次下江南,開鑿大運河,他以二十四名歌女數改其橋名。這些都是牽強附會的美好傳說,但是最具有說服力的還是宋代沈括在《補筆談》中對二十四橋的考證,它論證了揚州的確有二十四座橋(橋名從略),從而也證明了揚州無愧於“橋鄉”的稱號。
“詩因橋而詠出,橋因詩而聞名”,因杜牧的詩成就了二十四橋,但二十四橋也豐富了文人們創作素材,所以二十四橋不是壹座普普通通的橋,而是壹個玲瓏秀美的文學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