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蘇軾,惠崇河畔的晚景
竹林外的兩三朵桃花,水裏的鴨子,它們首先註意到了春天的暖春。
沙灘上長滿了艾草,蘆筍也開始發芽,河豚正準備逆流而上,從大海遊回河流。
蘇軾的這首詩是壹首題畫詩。雖然惠崇的原畫沒有考證,但我們可以感覺到,運用圖像語言可以讓人想象出壹種美好的意境。
詩中的筆墨描寫畫中的景物,既是蘇軾自己的構思和創作,也因為他的情感而使畫中的美更具藝術性。
詩的前三句是真實場景,最後壹句可能和他看到的有關聯。但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他為這首詩表達了自己的感情和風景,同時他也用風景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尤其是第二句,“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句話雖然不能通過繪畫來觀察,但因為語言藝術的背景,充滿了對景物的自由和判斷,所以才會有最後壹句“是河豚要上來的時候了。”感情,這些想象是聯系在壹起的,自然的,所以讀全詩是非常能夠帶動人去感受,去感受生命的清新氣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