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誰知道潮汕功夫茶的特點?

誰知道潮汕功夫茶的特點?

所謂功夫茶,並不是壹種茶或者茶的名稱。而是壹種泡茶的技術。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方式很講究。操作起來需要壹定的努力,這個努力是為了釀酒的學問和喝酒的功夫。功夫茶起源於宋代,以廣東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和福建漳州、泉州壹帶最為流行。是對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繼承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福建之茶,天下第壹,不知如何致力於茶。”品嘗功夫茶是潮汕地區著名的習俗之壹。在潮汕地區,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都要喝幾個回合。即使是生活在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仍然保留著品嘗功夫茶的習俗。可以說,哪裏有潮汕人,哪裏就有功夫茶的影子。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剛開始好像很苦,但是習慣了之後味道就不夠好了。功夫茶用的是烏龍茶,比如鐵觀音、水仙、鳳凰茶。烏龍茶介於紅茶和綠茶之間,是半發酵的。只有這種茶才能產生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鳳凰茶產於潮州鳳凰山區。茶湯略呈褐色,條索緊,葉厚。非常耐沖泡,可沖泡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為著名,具有桂花、茉莉和蜂蜜的味道,並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竈臺,都是壹個壹尺二寸高的小炭爐。茶壺用細白泥制成,鍋高兩寸,底如碗大,單柄長近三寸。鍋大如紅柿,是潮州泥陶罐。茶杯小如核桃,卻是瓷器制品,壁極薄。茶池的形狀像壹個鼓,由瓷器制成。它由壹個作為“鼓面”的盤子和壹個類似“鼓身”的圓鍋組成。盤子上有四個漏水的小眼。圓壺是用來盛盤子裏漏出來的廢茶的。功夫茶用的壺(茶壺)不是壹買就用的,要先用茶葉“養壺”。小壺壹定要經常用“洗茶”(即泡茶時的第壹口茶)的水倒,保持三個月以上才能正式使用。潮汕功夫茶是集精神、禮儀、沖泡技藝、茶遊藝術、品評於壹體的完整茶道形式。標準的功夫茶藝由後火、蝦須水(淡水)、撥茶、灌茶、燙杯、火鍋(壺)、高沖、低澆、蓋沫(用壺蓋擦掉浮在上面的泡沫)、頂噴組成。潮汕功夫茶壹般有四個主人和客人,主人親自操作。先點火燒水,將茶葉放入鍋中,要分七卷。水燒開後,沖進洗滌槽,蓋上泡沫。第壹次泡茶是把剛泡好的茶倒在杯子裏,目的是營造壹種茶的精神和韻味的氛圍。洗完茶,倒入蝦須水中。這時候茶葉已經泡好了,性味十足,可以倒茶了。倒茶時,四個杯子圍在壹起,用沖罐來回穿梭四個杯子,直到每個杯子七分滿。這時壺裏的茶也要倒掉,剩下的津液需要壹杯壹杯地點進四個杯子裏。潮汕人把這個過程稱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杯茶的量和顏色壹定要均勻,這是最好的功夫。最後,主人會根據客人的年齡,用雙手把成品茶端給客人,先敬長官,後控客人,最後才是。

在潮汕出產的茶葉中,鳳凰茶氨酸以其清香、耐泡、獨特的天然花香而聞名。這首先與鳳凰山的自然地理條件密切相關。鳳凰山位於潮州東北部,饒平、豐順、大埔三縣交界處,北回歸線附近。這裏常年雲霧繚繞,山巒起伏。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十幾座,其中粵東第壹峰鳳凰屋基,第二峰烏雞頂,名茶多產於峰雲上。其次,鳳凰茶有獨特的制作方法。這裏的制茶分為“萎雕-發酵-殺青-揉撚-烘焙”五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嚴格的操作方法。

鳳凰茶品種繁多,香型各異,品質隨季節而異,其中以“鳳凰單叢”最佳。“鳳凰單叢”指的是那些經過多年測試並被鑒定具有不同天然花香的優質茶樹。在生產過程中,它們被單獨采摘,初步制作和幹燥。它的制作特別精致。必須在春天陽光明媚涼爽的壹天下午1━4采摘,采摘後必須分株堆放在陰涼處,然後進行初加工。如果妳在雨天、晨霧或午後樹蔭下采摘,妳就不能制造單叢茶的香味。鳳凰單叢中,單叢茶品質最佳,素有有形美、色綠、香甜“四絕”之稱。沖泡時,幾步之外就能聞到它的香味,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