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全詩以壹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
《楓橋夜泊》造壹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
這二句既描寫了秋夜江邊之景,又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
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壹種空靈曠遠的意境。
夜行無月,本難見物,而漁火醒目,霜寒可感;
夜半乃闐寂之時,卻聞烏啼鐘鳴。
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的襯托,
使景皆為情中之景,聲皆為意中之音,
意境疏密錯落,渾融幽遠。
壹縷淡淡的客愁被點染得朦朧雋永,
在姑蘇城的夜空中搖曳飄忽,
為那裏的壹橋壹水,壹寺壹城平添了千古風情,
吸引著古往今來的尋夢者。《唐詩三集合編》“全篇詩意自‘愁眠’上起,
妙在不說出。”
《磧砂唐詩》:“‘對愁眠’三字為全章關目。明逗壹‘愁’字,
虛寫竟夕光景,輾轉反側之意自見。”
《古唐詩合解》:“此詩裝句法最妙,似連而斷,似斷而連。”
楓橋夜泊
(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